我觉得各位说的都有道理但是并不是全面的加以自己的想法在里面的。对于我这个审计专业的学生和同时备考cpa证书的同学来说,重要性和重要性水平其实意义上市相同的。重要性我们应该从财务报表编制基础来阐述。而重要性水平就是针对被审事项中报表是否存在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种程度在一定环境下可能会影响决策者的决策或判断。同时重要性水平其实就是对重要性、查找错报漏报的审计工作提供量化的标准。在cpa官方教材中,是这样阐述重要性的:1、如果合理预期错报(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依据做出的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该错报是重大的。第一条我们可以看出其实重要性水平通俗点就是找出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或者未超过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但汇总起来可能超过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的错报。2、对重要性的判断是根据具体环境作出的,并受错报的金额或性质的影响,或受两者共同的影响。第二条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注册会计师或者审计人员在判断重要性水平的同时,首先要了解被审计单位极其环境。我们确认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时,是需要先选基准,在定比例的。3、判断某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重大,是在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来做出的。第三条说明,我们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是需要满足总体预期使用者的,无需考虑个别预期使用者的意愿。好了,追本溯源,重要性和 重要性水平其实是一个衍生出来的关系,辅之审计程序,助于审计工作完成的一项重要因素。重要性是一个大的概念,而我们实践使用的是重要性水平。两者没有区别。附加:在重要性水平中,我们通常分为三界限。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水平实际执行重要性水平明显微小错报临界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