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会计报告一般应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年报审计可分为签约、实施审计和出示审计报告三个阶段。 企业应及时与会计师事务所就年报审计进行协商, 达成一致意见, 由双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并加盖单位公章。企业会计人员应事先做好准备,审计开始, 能及时提供审计所需的全部资料, 如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 会计账册、凭证、报表,营业执照,有关批文, 合营协议、企业章程, 产权证明, 纳税鉴定书等。企业应为年报审计提供必要的合作, 如审计场所, 计算工具, 具体情况介绍, 协助誊抄、计算、复印等。审计完毕,企业应认真听取注册会计师对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的审计意见, 以及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资料进行整理、复核, 出具审计报告。企业收到审计报告后, 若需要调整账户、调整报表数据的, 应及时调整, 调整后将财务会计报告及时报送有关各方。年报审计资料应作为会计档案妥善保管。财务报表审计中的注意事项随着现代企业规模的日益壮大,审计财务报表重大报错风险成为财务报表审计程序的重要环节。在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进行审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财务报表审计需明确审计范围和内容。对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审计,必须明确审计范围和具体内容,这是审计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掌握财务报表审计中有效获取重大错报风险审计相关信息的方法。重大错报风险审计的范围涉及面广,内容多,各内容复杂程度不一,因此,要获取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风险审计的相关信息,必须运用适当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包括:询问、观察与检查,分析程序和穿行测试等。进行财务报表审计药合理估量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合理估量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水平,是一个尽可能节约审计成本与努力降低审计风险的判断过程。进行财务报表审计需拟定总体应对措施。由于影响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且每一因素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是广泛的,一般情况下,难以限于某一具体认定。因此,对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审计后,应采取总体应对措施。财务报表审计需设计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以及所采取的总体应对措施,对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具有重大影响。因此,CPA应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检查风险降到可接受的水平。财务报表审计要注意两个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审计的内在联系。从重大错报情形的最终显现来看,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与特定的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认定有关,也可能与多个具体认定有关。因此,要注意财务报表层次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审计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