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审计方法,持续审计的理论根源是传统审计理论,传统审计理论是分析持续审计的基础。目前审计界执行的很多审计都是法定的审计,但是审计并不是一产生就是法律所要求的。例如早在1926年,美国两个证券法案出台前七年的时候,纽约证券交易所就有82%的公司已经被外部审计师审计了。近些年来执行的许多审计都不是因为政府管制和法律的要求,而是企业自发的,例如我国非上市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自由的管制的市场环境下,对为什么有审计的原因解释很多。1973年,美国会计学会在其颁布的《审计基本概念公告》中将审计形成的原因归为四点:(1)利益冲突。信息使用者可能会感到与信息准备者或者信息来源之间存在实际的或者潜在的利益冲突,因为利益冲突的潜在偏向,需要对信息进行审计。(2)因果关系。信息提供的目的在于帮助信息使用者作出决策,具有误导性的、无关的或者不完全的信息会导致错误的决定。因此信息使用者希望第三方对信息进行鉴证,确定所需要的信息的质量。(3)复杂性。审计对象转化为信息的过程比较复杂,一般来说,该转化过程越复杂,错误就越可能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信息使用者会希望对信息进行审计。(4)远程性。信息使用者可能会因为一个或者多个原因不能直接评估信息的质量,这样的原因有自然的距离、法律制度的障碍、时间和成本的约束等,因此信息使用者希望独立的第三方对信息质量进行认证。可以看出,这些解释也为非法定的持续审计提供了依据。在述任何一种情况下,信息使用者都希望对信息进行审计。其后,Waace(1980)又分别从代理理论、信息理论和保险理论角度对审计需求进行了深入分析:① 代理理论。代理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在会计研究领域中也被广泛使用。按照代理理论的观点,审计是保持委托人和代理人利益最大化的控制器,其目的在于促进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保持一致。②信息理论。该理论假设审计过的信息是有价值的,审计过的信息对大量现实的或者潜在的使用者都有用。信息理论认为,审计能够提高信息的有用性,促进有效决策,实现收益最大化。③保险理论。该理论认为审计也可被视为一种保险行为,是一种对误述信息的保险手段。在保险理论下,审计被看做是一种保险行为,投资者可以通过向审计师支付审计费用转嫁风险,减轻投资者的风险压力。上述这些假设不是互相排斥的,无论是在自由的市场还是在受管制的市场,它们在解释为什么需要审计时都是互相补充的关系,从而也为持续审计研究奠定了基础。2.信息理论一持续审计需求分析。持续审计提供审计服务.属于认证活动的范畴,认证的目的是增加与决策相关的价值。自然,持续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持续调查和报告取得更加可靠、及时的相关信息,增加与决策相关信息的价值。因此,最能解释持续审计需求的理论是信息理论。3.计划行为理论一持续审计供给分析。既然持续审计是来自市场的自发需求,那么与需求相对应的则是持续审计供给,市场是否能够满足这种需求呢?例如管制者是否会对持续审计形成一个强制性规定,要求审计师针对某些行业或者某些业务、某些项目实施持续审计;审计师是否具备相应的能力和意愿促进持续审计的使用。持续审计是相对于传统期间审计的一种审计方法创新,在持续审计的初始阶段,管制者不可能强制要求实施持续审计,持续审计是否可以实现的关键取决于审计师的意愿,如果审计师认为持续审计是可能和必要的,那么审计创新一定能够实现。然而,不管是哪一种创新,对其接受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可能由一部分人发起,当他们证实创新确实能够获取更多的利益时,创新才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持续审计实现的第一步是必须由具有创新意识的人通过实施持续审计解决传统审计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将持续审计方法加以推广。因此在初始阶段,持续审计供给是否能够实现取决于审计师的行为和意愿,计划行为理论为持续审计供给分析提供了较好的理论视角。计划行为理论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即行为的实施取决于行为人的意愿和能力。其中“意愿”非常关键,它由以下三个重要因素共同决定:(1)对行为的态度,属于行为人内在的因素,反映行为人对实施某项行为的态度。在持续审计中,审计师对持续审计的信念以及对持续审计提供的认证的评价是决定其对持续审计态度的重要原因。(2)行为主观规范,属于行为人外在的因素,反映影响某项行为实施的主观规范,指行为人采取某项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持续审计是对传统审计理念的变革,需要考虑社会公众对审计变革的接受程度。(3)知觉行为控制,反映行为人预计自己完成某项行为的难易程度。审计行为的变化可能是许多事件的结果,包括竞争机会或者压力、外部技术变化、被审计单位的主动要求等,尤其需要考虑审计组织对创新的倾向。审计师个人可能会认为持续审计应该明确地执行,但是如果审计组织不愿意创新,审计师的创新理念也难以实现。因此审计组织创新的意愿以及审计组织鼓励审计师创新的程度也是影响持续审计实施的重要因素。zen(1991)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行为的意愿与行为的实际结果之间存在强烈对应关系,即一个人有需要的机会和资源,并且也愿意实施该行为,然后才有可能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