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我的家乡湖北黄石莲花社区全体工作人员联合各科局人员、“双报道”人员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坚守岗位,牢牢驻守战“疫”防线。期间,一件又一件正能量故事不断发生着,温暖人心。
01及时的“消防员”
疫情期间,我们社区的网格员汪香时与联通的三位工作人员正在锦湖小区内巡查,走至百合苑二栋时,发现路边电动车突然着火,车子的挡风被已被点燃,形势非常紧急。四人急忙从附近的居民家里借个水桶,接上水,及时把火浇灭了。
因为灭火及时,只有挡车被被烧坏,电动车依然完好无损。四人灭了火后上前去查找着火原因,发现车子下面有几个烟头,车子当时并没有在充电,猜想着是不是烟头惹的”祸”呢。于是,汪香时与党员石则俊一起,在单元楼一家一户排查并告知居民不要乱扔垃圾,特别是易燃物品,并迅速找到车主陈玲霞,告知她要保护好自己的“小毛驴”,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车主连连致谢。
02 拾金不昧获点赞。
我们区教育局的石正杰老师正在锦湖小区百合苑巡查,捡到一个钱包,内有八百元钱、五张卡和一部手机。他立马联系上网格员,帮忙寻找失主。核对信息后网格员快速找到失主姜晓玲,并电话联系到她。失主姜晓玲领到钱包后高兴不已,他的儿子刘雪豪还特意写的一封信表达感激之情。
03居民捐物共抗疫情 。
居住在在莲花社会的北兰小区居民袁剑,向社区捐献消毒原液两大壶。“为了防控疫情,这么多工作人员从大年初一忙到现在也没有休息,奔跑在大街小巷只为保障居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生活所需,我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所以,我也想尽点微薄之力,帮助大家一起度过难关!”袁剑说道。
大家的善行之举,如涓涓细流,鼓舞和温暖着战“疫”一线的同志们,为抗击疫情注入了信心与力量。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很多情况下我们都会接触到简报,简报的种类尽管很多,但其结构却不无共同之处,一般都包括报头、标题、正文和报尾四个部分。拟起简报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创文小区环境卫生整治简报(通用1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5月8日,自马栏街道满庭芳社区获悉,日前,该社区开展“携手志愿服务、共建文明家园”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历时4天,共清理道路500余米,清理18栋楼内外杂物,清运垃圾约4吨,参与人员200多人,形成了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活动中,近百名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和街道机关干部,辖区物业、红旗消防中队和辖区企业共同参与,重点对马栏北街楼院乱堆乱放、彩云园楼道内杂物,以及粹园广场、天丰街19号楼山体白色垃圾等处进行集中清理。志愿者们引导居民对自家堆放的杂物进行了清理,对没有主动清理的居民,社区工作者和消防中队的工作人员耐心向居民解释楼院内、楼道堆放物品容易造成火灾隐患,经过耐心的讲解,清理工作得到居民的理解和大力支持。
对没有能力清理的居民,志愿者们一起帮助进行了清理,共清理乱堆杂物4吨;此外,志愿者们手拿夹子、垃圾袋,铁锹、耙子等工具来到了天丰街粹园广场和天丰街19号楼山体,对地面上的包装纸、枯树枝、塑料袋、碎酒瓶等进行了清理。
为加强社区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带头提高社区各村人民的生活环境水平,营造一个洁净舒适的生活环境,11月6日,龙峰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开展了一次环保卫生清理大扫除,对社区内的所有卫生死角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整治。
活动中,龙峰社区干部及工作人员积极发挥奉献精神,不怕脏、不怕累,个个奋力争先,认真地把花圃中丛生的杂草铲除,对各类花木进行修剪,把长期无人清理店面的墙面、杂物等垃圾清理运走。附近一些村民见状,也纷纷拿来扫帚等工具,帮助配合清扫,自觉加入整治环境的行列中,用行动为社区清洁出了一份力。
通过这次集中清扫活动,不但改善了社区环境卫生状况,还带动社区居民增强了环境保洁意识,为共同创造洁净、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开了一个好头,社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工作。
全市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会议以后,高潮社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声势大、行动快、措施硬,社区综合整治工作初见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营造社区整治范围
高潮社区是胡桂军副市长的整治工作联系点。居委会积极争取市领导,各包保单位主要领导以及办事处分管领导的重视支持,及时反映情况,汇报进度。同时抓好宣传发动工作,积极争取辖区单位,社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组织调动社会各方力量,营造爱我社区,全民参与的整治工作氛围。
二、排查环境卫生问题,因地制宜整治社区环境
高潮社区环境卫生基础条件较好,背街小巷的硬化、亮化及排水设施比较完备,但部分路段、片区不同程度存在垃圾死角,搭建雨棚、板房等脏、乱、差现象。居委会按照"点面结合、重点突破、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结合社区实际制订《实施方案》,精心组织设施。截止目前,共修复破损路面50米,粉刷墙面500平方米,转运垃圾30立方,使社区的环境明显改观。
三、狠抓制度建设,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高潮社区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中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硬件,办实事、求实效、立竿见影;一手抓软件,建制度、求规范、持之以恒。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专班先后制订了专班工作人员分片包干,社区单位整治联系点,社区环境卫生整改通知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根据整治情况变化不断补充、修订、完善、努力通过制度建设,克服整治工作中的随意性的盲目性,提高社区整治工作水平,使社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逐步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5月9日,西郊街道景航社区针对社区楼道内杂物多,摆放乱的情况,开展了为期3天的楼道堆积物的集中清理整治行动。
社区在王主任的带领下,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干部、楼道小组长等居民骨干20余人对每个楼道的堆积物进行细致的排查,对于楼道内的废弃家具、僵尸车、杂物等堆积物进行集中登记,并在每个要清理的楼道口张贴书面通知,告知居民在限期内自行进行整理。此次社区清理的堆积物都是居民自己无法清理或者逾期不清理的垃圾堆积物。对没有主动清理楼道的居民,社区工作人员耐心的向居民解释在楼道内堆放物品容易引起火灾、影响疏散等危害。
经过集中清理,社区楼道卫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观,整治活动得到了居民进一步的认可。社区还将定期不定期逐楼、逐层、检查抽查,发现一户清理一户,把楼道堆物消灭在萌芽中,形成清理整治的长效机制,为清洁家园、创建和谐社区奠定基础。
为进一步净化环境卫生,美化街容街貌,切实改善人居生活环境,白塔区胜利街道药机社区开展以“爱护环境卫生,创建清洁家园”为主题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
27日上午9点,街道机关全体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三保人员,共计80余人,对全街管辖区域内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开展大清理活动。历经2个多小时的辛勤劳动,共清运垃圾30余车,改变辖区环境脏、乱、差等问题。
此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一致好评,为广大居民群众创建了一个优美的、整洁、干净的`生活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
为全面提高辖区市容市貌建设水平,进一步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营造干净、整洁的宜居环境。5月8日下午,中牟县广惠街街道办事处组织召开环卫工作会议,积极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
广惠街办事处环卫管理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周炜霖对此次活动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会后,环卫中心全体人员带领50余名环卫工人,分成5个小组,对万邦农产品物流园附近的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
当天,共清理学苑路、文通路及陇海铁路桥两侧堆积的杂物、生活垃圾26处;清除各类墙体小广告48处,清运占杨小区堆积生活垃圾、混合垃圾30余方。并对广惠街辖区主要路段洒水降尘。
据了解,在此次集中整治活动中,各小组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劳动热情,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圆满的完成了此次环境卫生整改任务。
9月27-30日,区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指挥部对我区的环境卫生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发现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清河、边庄社区存在垃圾死角和保洁盲区。具体问题如下:
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是没有形成环卫长效管理机制,整治活动靠突击,检查过后又回潮;二是保洁力量不足,环卫管理不到位。望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清河、边庄社区切实抓好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杜绝类似情况的再次发生。
现责令你办于3日内对上述问题进行整改,届时区市容环境卫生整治指挥部将进行复查。同时北园办事处各社区针对此类问题认真进行自查自纠,举一反三,将环境卫生工作落到实处。
为开展爱国卫生活动,进一步推进“三优”文明城创建,按照全县整治工作的总体要求,新华社区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结合社区内环境卫生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10月17日上午,社区工作人员组织本社区的干部、党团员和低保户共计100余人,开展了一次秋季爱国卫生义务大扫除活动。
在此次义务大扫除活动中,社区干部带领党团员和低保户,对社区两个卫生死角内的白色垃圾、漂浮物和砖头进行了捡拾和清理,对干枯的杂草进行了割除,对不合理堆放的垃圾进行了移除,并将收集的垃圾杂草等进行了妥善的处理,活动还对建筑物上的小广告进行了撕除。虽然天气寒冷、任务艰巨,但大家都表现的积极热情、干劲十足,既好又快的完成了任务。
经过广大居民的共同努力,我社区爱国卫生活动工作扎实的开展起来,社区的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善,得到社区居民的广泛好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进一步推进“三优”文明城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成都市创全国文明城市和我校创文明和谐校园建设的活动过程中,我校于4月7日组织高中学生会干部以及4月14日组织初中学生代表由德育处组织在沿学校周边及其他社区参加环卫活动。
通过本次环卫活动,大幅度的增加学生爱护环境卫生,爱护生活环境,增强文明意识。由高中学生干部、初中学生代表带头带动全校做好创文明城市、建设和谐校园活动。周边社区居民及各单位部门反响都很好。
金秋十月,秋风送爽,为了美化社区环境、改善社区卫生状况、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吕浦社区于20xx年10月9日在辖区内组织开展了一次以“清洁家园、减少疾病、促进健康”为主题的“爱国卫生活动”。
9号上午,参加活动的社区工作人员与辖区内居民楼楼长、低保户等共100余人,由网格人员带队,分组对各个网格内的绿化带草坪、卫生死角等进行了整理清洁。活动参与者个个不怕脏、不怕累,充分展现了爱我家园爱我社区、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活动时间从早晨8点持续到中午11:30分。活动激发了全民的参与热情并取得一定成效。
通过本次爱国卫生活动,社区内的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此次活动组织到位,卫生清扫彻底干净,得到居民的交口称赞。
天微微亮,在南山街道双龙村二排沟沿线,几十余人拿着锄头、铁锹,忙碌的身影形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近日,在全市上下齐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中,我村根据办事处统一部署,结合当前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广泛动员村组党员和积极分子开展清沟清洁活动。活动期间,每位同志都干劲十足。在他们的带动下,周边的一些村民也主动加入进来。正午炎热的天气丝毫阻挡不了他们的热情,经过大家的辛苦劳作,从前垃圾成片的水面变得洁净清澈了,家园变得更美了。
此次活动的开展,较好地体现了村组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也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也为该村环卫整治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创造干净整洁的环境,推进社区创文工作的开展,5月15日上午,红旗北社区组织网格长、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共计50余人开展为期3天的"全民洗城"活动。
当天天气闷热,而大家的热情却丝毫不受影响,在经过简单的责任分工之后,大家拿着清扫工具投入到此次卫生大扫除行动中。他们对小区楼院、各条道路、卫生死角、绿化带垃圾等进行了集中清扫。
此次活动共清理卫生死角5处,清运垃圾10车,清理小广告229处。通过开展此次"清洁社区卫生大扫除"活动,社区环境得到了改善,路面、绿化带干净整洁了许多,同时也对社区居民进行了无声宣传,加强了居民的卫生保护意识。
"打扫只是临时的,更重要的还是需要群众来维持,从自身做起,不乱扔废弃物,垃圾放在指定的地方。"社区主任李安娜说。
“迎全运百日会战”社区环境治理已接近尾声,5月13日是“迎全运百日会战”社区环境治理工程的第十四个周末集中清整日,也是最后一个集中清整日。全区61个委办局及13个街道联合行动,顶着烈日,克服困难,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对全区13个点位的私搭乱建、违章圈占、楼内外堆物、乱贴乱画等进行了集中清整。
此次集中清整活动,各委办局及街道高度重视,严密组织,对接到位,分工明确,干劲十足,成效明显。集中清整期间,社区环境治理工程指挥部负责人带领工作人员分成5组,深入各街道集中清整点位进行了现场检查督导。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集中清整共发动各级干部职工、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物业公司员工、社区居民、志愿者等共计1458人,出动车辆51车次,清运杂物、工程渣土117吨,清理堆物圈占110处,清整楼道293个,清除卫生死角259处,清除地锁及替代物36个,清除贴画小广告804条,拆除违章搭建1间、4平方米。
下一步,河西区将以“垃圾大清理大检查大整改”活动为契机,继续严密组织社区环境“顽疾”整治、提升改造工程施工等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好社区环境治理任务,以良好的社区形象迎接第十三届全运会和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注爱国卫生,促进家庭发展,共享健康生活。5月15日,宝峰路社区组织社区志愿者及网格员进行了国际家庭日及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宣传活动。
“国际家庭日”之际,上午8:30宝峰路社区以“流动的是人口,不变的是服务”为主题组织大型的宣传活动,加强和提升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社区就“基本健康管理、就医和医保、传染病防治、生殖健康、儿童健康、关爱留守儿童和老人”等内容进行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核心宣传活动。活动中共分发宣传折页224本,为社区居民进行了计生等多方面的政策咨询。
通过此次活动,促进群众观念更新,提高流动人口素质,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努力把武陵源流动人口优质服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连日来,在光化办事处太平街社区背街小巷活跃着一支"三老"(老党员、老积极、老干部)义务队。他们佩戴红黄袖章,志愿参加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清扫垃圾、涂擦牛皮癣、粉刷墙壁、清理垃圾死角,志愿者们轮流值班,全天侯对所包街巷实施卫生保洁。"三老"义务队成为我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面上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太平街社区回族居民丁林有,年迈花甲。听说要建"三老"义务队,就主动上门找到社区书记郭爱林要求参加社区卫生管理志愿者活动。他说:"我享受了政府低保,没啥报答的,让我参加社区环境卫生义务劳动,就算是一种报答吧。"现在丁师傅全天侯对所包街巷魏家井及清真寺门口摊点实施卫生保洁,他坚持每天打扫卫生、涂擦牛皮癣,坚决制止饮食摊点老板乱泼乱倒、乱堆乱放,同时向居民宣传健康卫生知识。老师傅认真负责,所包街巷路面整洁,墙壁粉刷一新,一改昔日的脏乱差。社区居民李恩荣大妈,今年72岁,平时乐于助人,为人热情,她动员会后主动请缨担当社区义务保洁员,卫生保洁一丝不苟。老人家每天坚持从乐盛街东头扫到西头,同时负责清扫排班坚持每天巡查。太平街土生土长已是年迈古稀的退休工人张运培,平时就十分注重院内院外保洁,这次又自愿参加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他工作认真,路上遇到一个纸屑也要弯腰捡起来放到垃圾池中。为此,老人坦言,要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服务中。他还写下心得体会:文明城市大家建,自身做起,全民参与,投资环境、人居环境彻底大改善。生在太平街,要为太平街树形象。
目前,太平街社区有义务保洁员、志愿者等"三老"义务队共计50名,分15个小组,坚守在社区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一线,组成一道流动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身处疫情,我们无处可逃。核酸检测不过是家常便饭,足不出户早已成为习惯。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我的家乡,安徽省阜阳市所作出的暖心之事。疫情防控静态管理以来,阜阳市颍州区各地各单位迅疾进入战“疫”状态,心往一处想,劲朝一处使,上下拧成一股绳,全力打好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投身抗疫一线的“党旗红”
王子雨,颍州区清河街道卜子社区党总支书记,199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有着32年的党龄的他始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完成组织交代的各项工作任务,面对无数的艰难困苦,他始终冲在工作的第一线。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王子雨同志做为社区里的“领头雁”舍小家为大家,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战“疫”中去,每天早出晚归,动员本社区内的党员、群众志愿者一起参加到防疫工作中,从疫情爆发初的紧急部署安排,展开对返阜人员“地毯式”大排查,各项防控措施的强化落实,再到全民核酸检测和居家隔离管控,他临危不惧,义无反顾,每天尽职尽责地奋斗在一线,无怨无悔,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忠诚履职、服务人民”的责任与担当。
疫情突如其来他没有慌张,而是冷静的带领“三委”班子认真研究疫情防控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重点讨论如何布控,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绘制出小区中每栋楼的平面图,并对辖区网格如何管控、管理、核酸检测点如何设置等详细信息与网格员、物业进行一再的沟通,研究出最适合的方案。为严格落实外防输入、队防感染、严格扩散的要求,他们24小时不间断轮流值守,在小区门口设置卡口,对返乡人员逐一排查,筑牢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线。
在疫情防控以来,除了每天都要召开“两委”班子会议,对当前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并对当前形式进行工作安排。还要到各小区对出入口人员的信息登记、二码联查、检测体温,排查外来人员信息等工作进行巡查,还要与居民宣传疫情期间最新政策,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解答居民的各种问题,来回运输防疫物资、接送核酸检测医务人员。晚上,他不是在各小区守着,就是在社区值班。经常是饭凉了凑合对付两口,继续工作。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第一线,他带领着一支“硬核队伍”奋战在社区防疫工作的前线,用实际履行着入党誓言,用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党员的初心使命!
闪耀“志愿红”的“逆行者”
抗疫工作一刻都不能懈怠,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广大志愿者们毫无畏惧,逆行而上。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抗疫志愿者的身影;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抗疫志愿者的及时援助。颍州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张永伟就是疫情防控宣传“小喇叭”之一。自4月5日清晨收到有关通知后,他第一时间赶到颍州区滨河安居苑小区,背着喇叭、手持话筒,维持核酸检测现场秩序,宣传疫情防控通告精神,把最新信息送到居民身边。每天核酸检测任务结束后,我就赶到社区卡点,我们志愿服务队要轮换值班值守。
”4月7日中午,张永伟轮班到城郊社区卡点,与其他志愿者一起查验进出人员证明。在阜阳市颍州区颍西街道四里社区的防疫一线上,那些身穿统一的红色马甲、拿着小喇叭的志愿者们,他们奋力抗击疫情的举动,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他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义不容辞加入到“逆行者”的抗疫队伍中来,不分昼夜,分秒必争,从上门组织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到为居民提供情绪疏导,从引导居民有序排队到讲授正确佩戴口罩,一忙就到深夜。
玫瑰园社区。玫瑰园社区位干新华北大街西侧玫瑰园小义院内,社区工作者5名,目前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1000㎡。管辖范围包括玫瑰园小区和悦都小区,现有居民住宅楼21幢,辖区总户数为2813户,总面积约为42万㎡,商业网点共有153个。周围有高碑店白象食品有限公司、华瑞化工厂等3家企业。
上古时期距今约7000至4000年前,清河地区已有人类活动的痕迹,曾有新石器时代的磨光石斧以及一些无从辨识的兽骨出土。第一出土点清河朱房;第二出土点清河镇。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清河地区已有原始聚落出现。20世纪50年代,发现战国瓮棺墓,此后陆续有夹砂粗红陶片、夹砂粗灰陶片以及泥质红陶片、泥质灰陶片出土。秦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清河聚落主要分布在清河朱房古城和清河渡口一带。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考古发现大面积汉代墓葬群,地域自清河镇迄朱房村。据当代考古研究,在今清河朱房村有古城一座,其始建年代上限为战国时期,下限为两汉时期,应是秦汉时期拱卫蓟城的一处军事要塞。史记“大口故城”。魏晋北朝时期公元222年至公元589年,在已知的清河汉代墓葬区中,发现错综交杂在一起的魏、晋、北朝墓葬。20世纪50年代考古,有魏晋大砖室墓出土。唐辽时期唐开元四年(716年)清河置归顺州。在清河、朱房、上地等处有唐墓出土,主要为中晚唐时期的墓葬。20世纪50年代考古,在清河地区发现辽代墓葬区,除墓圹建筑外,遗物无几。后梁龙德元年(921年),契丹兵攻入居庸关,占领城池十余座。有学者考证,极有可能包括今清河地区的朱房古城。辽保宁六年、宋开宝七年(974年)在清河设驿馆,谓之“清河馆”,使辽行程所记:“幽州西北清河馆至清泉淀需三日程。”辽乾享元年、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辽大战,清河是古战场之一。六月,宋太宗与耶律斜轸对峙于清河、沙河,二十六日攻城不克,遂转兵至城北清河攻打斜轸。辽保大二年、宋宣和四年、金天辅六年(1122年),金太祖率军入经居庸关、德胜口,攻占燕京。有学者考证,其清河为途经地。金元时期金贞元元年、宋绍兴二十三年三月(1153年4月)迁都,改燕京为中都。出中都崇智门北行第一站即为清河,旧称大口,域属“清河社”。金大定元年、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世宗率军进居庸关,“十一月如中都,次小口。”金贞祐二年、宋嘉定七年、成吉思汗九年(1214年)中都之战。蒙古军集兵南伐,分兵三路进攻中都(今北京),元主屯燕城北。史记:“三道兵还,合屯大口”。元延祐四年(1317年),元仁宗下诏在大都健德门外十里建“礼贤亭”。有学者考证,在今清河小营村北。元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上都发兵大都,梁王王禅破居庸关,游兵至大口。元天历二年(1329年)五月二十一日,元文宗“帝发京师,北迎明宗皇帝,二十二日次于大口。”元至顺元年(1330年)五月,车驾发大都,次大口, 次龙虎台。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四月,……大驾北巡上京,例当扈从,是日启程,至大口,留信宿。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四月,大同总兵孛罗帖木儿谴兵进大都,大都皇太子迎战,并至清河防御。七月,孛罗帖木儿亲征大都,两军隔河向阙。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明军抵通州,二十八日元顺帝夜开大都健德门,经清河北上居庸。明朝时期明永乐七年(1409年)建清河跨河石桥,永乐十四年(1416年)六月竣工,石桥得名“广济”。该桥是明清北京与北方交通重要通道。明永乐八年(1410年)二月初十,明成祖朱棣亲征鞑靼,历时五个月,往返均屯驻清河。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三月十七日,明成祖朱棣率军五十万征瓦剌,出安定门,午至清河驻跸,十八日由清河继续北上。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建,在南诸卫多北调”。昌平置军屯三十八个,“清河社五”。明宣德五年(1430年)二月,明宣宗朱瞻基谒陵路过清河,导皇太后辇度清河桥,“郊甸之民夹道罗拜皆称万岁”。明宣德九年(1434年)九月初九,明宣宗朱瞻基行幸巡边,出德胜门,经清河驻跸唐家岭,十一日度居庸,冬十月还宫。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明英宗朱祁镇率军讨伐瓦剌,经清河西行唐家岭北征。明景泰七年(1456年),清河广济桥建成四十八年后首次进行全面维修,此后在成化、正德、嘉靖、万历等年代都有修葺。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五月,香山地区地震,清河域内有强烈震感。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明孝宗朱佑樘在清河北(今回龙观村)营造“玄福宫”。正德十年(1515年)竣工。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山西商帮在清河镇西后街造镇国寺,寺碑由明工部尚书嘉禾张文宪撰文。明万历元年(1573年),因沙河水浅,行船稍滞,明廷派兵部兵备佥事张廷弼主修河道,在沙子营引清河水注入温榆河。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明神宗朱翊钧谒陵,事前黄土垫道,清水泼街,沿途搭茶棚十二座,清河镇置茶棚一座。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为防北虏入侵,兵部以五军营派定兵力守城,其守备分东、中、北三处,东至通州,中至牛栏山,北至清河。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大顺军自西安起兵,由德胜口兵临昌平城。三月十九日自沙河、清河南下,挥师进京。清朝时期清顺治元年(1644年),调蒙古八旗正黄旗镇守清河,分防前屯汛,设把总一员,马、步守兵五十四人。北旺汛设外委一员,步守兵九人。清顺治六年(1649年),题准在顺义、清河、郭县、沙河、卢沟桥五处设牧场。潞河、沙河、清河、桑干河两岸各长五里,阔三里,皆作马场地。清顺治十年(1653年),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游历清河,记录下清河广济桥碑现状,在史料笔记《北游录》中称:“桥勒石半毁,其势闳壮。”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京师设“提督九门步兵统领”官职,清河南岸归入京师“城属”地域,由京师步兵统领衙门管理。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宛平县志》载:“观音庵在清河村”。“真武庙在清河村”。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为增大清河通航能力,运送修建圆明园的园林物料,疏凿南沙河“引沙入清”。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三十日,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率中路兵启行亲征噶尔丹。经清河、沙河、南口、怀来,三月初十日出独石口。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在清河镇建造本裕仓。次年,拓宽清河河道,修建漕运码头,设仓房营护卫粮仓、漕运。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清河漕运开通。“将东直门拨船十四改于会清河,拨运本裕仓漕米。”清雍正七年(1729年)为向京西外三营奉拨官米,在清河上游安河桥建造丰益仓。清雍正八年(1730年)八月十九日,京师四王府、西湖、圆明园至西二旗、回龙观一线,发生六点五级地震,连震二十余次,清河域界为震灾区。清乾隆六年(1741年)七月二十六日,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自圆明园启驾,取道清河“木兰秋狝”,御诗《清河道中》。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取道清河北巡,御诗《过清河桥》。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七月二十四日,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御驾清河,至班弟、鄂容安丧,赐奠。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夏至后雨水过大,以致京畿秋粮歉收,于清河镇增设一粥厂,贫民就食者众。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使马戛尔尼由京师赴承德觐见乾隆帝,途经清河。称誉清河人民勤俭、诚实,“与英国人民相若”。清嘉庆六年(1801年)六月初,京师连降大雨五日,阴雨二十余天,永定河决口,京城四郊受灾,清河亦受水患。清道光十年(1830年)由山西商人创办的“万芝堂”药铺在清河街开张,此后世袭罔替,五世相传,成为清河镇为数不多的百年老号。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遍修沙子营以下的温榆河、清河河道,改筑调节水坝。清咸丰三年(1853年)五月初,上清河米四、米六,前八家徐五、徐六,后八家龚五、子九、侄三、侄四等,是日抢本裕、丰益二仓,以接备应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清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向北京进犯,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和皇后、懿贵妃(慈禧)出圆明园,取道清河逃往承德。清同治二年(1863年)五月十八日夜清河本裕仓失盗,丢失仓米数石。直至二十日,仓场兵丁查获仓米两石有余,贼犯尚在逃。清同治三年(1865年)八月,本裕仓花户郭画溪与夫头、散夫以及满仓监督的家仆勾结,向八旗佐领勒索钱财,后依律获刑。清光绪二年(1876年)直隶大旱,雨泽未沾。九月,朝廷在清河镇开粥厂散放。清光绪五年(1879年)清河运道重新整治,以供颐和园建筑之需。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二月,清河观音庵落地重建,有商户八十二家、个人二十五家义捐善款。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清河菩萨庙在清河桥南建立,由广顺和尚募修。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山东商帮创办的“元茂永”粮店在清河街开业,其规模为清河镇粮号之首。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日军占领清河镇。本裕仓汉仓监督殷育恩、子殷寿彤被刺身亡,儿媳、侄媳自缢殉节。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三月,清河清真寺在清河桥北动工,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竣工,四月立清真寺迁建碑,“自此原归旧例”。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清政府陆军军咨处在北京清河镇筹建陆军预备中学堂,作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预科,中学于1907年正式开学。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北洋新军统一番号,其陆军第一镇步队第二标第二营驻清河米局。清光绪三十二年八月十三日(1906年9月30日),京张铁路一期竣工通车,清河火车站开站。车站名匾由京张铁路首任总办陈昭常题字。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六月十日,世界汽车拉力赛北京段开赛,有五辆汽车,十一人参加。比赛线路:东交民巷使馆区、德胜门、清河、沙河,当天到达南口。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经清政府批准,溥利呢革公司在清河镇建厂。翌年,闰二月二十八日(1909年4月18日)正式投产。清宣统元年(1909年),清河镇本裕仓被拆卸一空,砖瓦木料运至北苑修建兵营。同年,清河镇规模最大的酒作坊“三义和”烧锅点火。清宣统三年(1911年),昌平州境有州城、羊坊、平西府、沙河店、高丽营、清河镇六处集市,清河南北设集。同年,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京城有支局十九处,清河镇设清河支局。中华民国时期民国元年(1912年)9月8日,孙中山亲临清河视察,由清河车站下车,途经清河陆军第一中学堂,移至清河溥利呢革公司参观。民国六年(1917年)中华基督教会河北大会在清河镇建基督教福音堂。民国九年(1920年)清河陆军预备中学堂停办。同年9月清河航空工厂在清河落成,1928年撤编。其清河飞机场一直使用到1946年。民国十三年(1924年)12月,清河南岸区域划归北郊警察署一分署二十一段,归属京师警察署统辖。其清河大街4号为警署二十一段治所。民国十五年(1926年)4月,奉军、直鲁联军进道北京,清河镇为直鲁联军驻地。民国十七年(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陆军第三十二军一四二师司令部入驻清河北大楼兵营(原清河陆军预备中学堂),师长吕齐、李吉林。民国十九年(1930年),燕京大学“清河社会试验区”在平郊清河镇建立,涵盖清河附近四十村(宛平县十六个村,昌平县九个村,北郊区十五个村)。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陆军独立步兵第七旅,调驻宛平县清河镇,旅长王以哲。1933年调古北口驻防。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天主教安国教区在北平清河镇于庄子建立天主教真福院分会院,1942年天主教安国教区的总会院迁入。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5月,冀北保安队组建成立,司令石友三,下辖保安第一旅入驻北苑,保安第二旅入驻清河。列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宋哲元麾下。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28日、农历六月二十一,侵华日军攻占清河镇,当地百姓至少有三十人被杀戮。8月1日,驻守北平的中国军队分路突围,经清河地域时,与沿途日军发生激战。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24日,冀东抗日游击队一度攻克清河镇。10月,日伪当局在原陆军第一中学堂旧址办“军士教导团”。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初,德胜门至清河、清华园至清河的大车道扩筑为简易公路。同年8月大雨成灾,沙河、清河、旱河陡涨,沿河村庄被淹,昌平被列为二等赈灾县。10月,伪治安军“陆军军官学校”由通县迁往清河镇,俗称清河军校。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奉河北省令:宛平县所辖清河地区的一镇十六村划入昌平县,域称昌平县八区。同年侵华日军1418部队入驻清河,组建特务队,从事搜集军事情报,捕杀我党地工人员的破坏活动。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7日,八路军夜袭清河伪治安军陆军军官学校,火烧大楼兵营,缴获大批枪支弹药,有几十名进步青年随同进入解放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国民党军第十六军一零九师司令部入驻清河。随后国民党青年军第二零八师入驻清河,此期间募兵抓丁、扩充军队。1948年秋扩编为第八十七军,调往唐山、山海关一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昌宛平郊武工队在平绥铁路展开“破袭战”。清河至沙河段,炸毁敌军列车一列,装甲运兵车两列,捣毁铁路一段。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2月13日,解放清河、朱房的战斗打响,清河镇获得解放。17日,毛泽东电示平津前线指挥部林彪、罗荣桓、刘亚楼“……沙河、清河、海甸、西山系重要文化古迹区”,我军应充分注意保护。12月底,平津战役联合后勤指挥部,在清河建储备粮库,设招待所、兵站、粮站以及粮草装卸处。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察哈尔省冀察行署指令:将昌顺县所属西三旗以南地区划归北平市,纳入北平市行政管辖范围。14日,傅作义将军的谈判代表邓宝珊、周北峰,出德胜门抵达清河镇,稍后启程通县平津前线总部,与解放军和平谈判。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50年土地改革,清河镇确定地主16户、富农11户、中农271户、贫农129户。同年冬季开展“扫盲”运动,截至1958年扫除文盲8247人,占文盲总数的94﹪。1951年中共清河镇联合党支部公开“建党”,发展马志海、马德芹、王淑英三名同志为第一批党员。同年在“镇反运动”中,清河地区的李永明、东林山、李铁保、刘瑞庭、傅忠义被人民政府处决。1952年8月,原十四区清河镇与十三区合并,成立新的海淀区。冬季,海淀区组织清河十二村“疏浚清河”,清河镇获“挖河先进集体”荣誉。此期间,清河地区有三十多人参加志愿军入朝参战,革命烈士李文通(西二旗)、张德才(清河镇)、刘江(朱房)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壮烈牺牲。1953年北京市第一个城市规划草案颁布,北郊清河镇为“纺织、建材工业区”。 同年,有二十七家农户参加的清河试办社(初级社)成立。11月13日,德胜门至十三陵公路改建工程竣工,这是北京市通往远郊区县的第一条沥青公路。1954年3月31日,开通44路(今344路)公共汽车线路,此路段命名为德清路。始发站德胜门,终点清河制呢厂,1955年改为回龙观,1974年延至沙河西站。1955年8月4日、9日连降两场大雨,河水陡涨,广济桥下水深一丈一尺,清河桥南四街水深六尺,东南居民区三十四户进水,沿岸淹地五千亩。1956年8月连降大雨,清河桥南水深过腰,积水20—150厘米。11月,清河镇的清河社、朱房乡的朱房社、永太庄的星光社,三个初级社合并为高级社。同年“公私合营”后的清河粉丝厂、启新砂轮厂落户清河镇。1957年清河朱房古城被宣布为北京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月,昌平县东小口乡并入海淀区清河镇。同年冬季开挖清河灌渠,引清河水灌溉农田,次年5月1日开闸放水,其流域称为“清河万亩灌区”。1958年1月17日,德胜门至清河的45路(今345路)公共汽车线路开通。9月12日,清河至中关村的55路(今355路)公交线路开通。同年8月30日,清河人民公社成立,域内有农民户2994户,居民户3047户,国营企业、机关单位32个。1960年2月海淀、东升、清河三个公社合并,组建“工业为中心,农业同时并举”的城市公社,初名海淀人民公社,后更名清河(城市)人民公社。1961年4月,重新恢复海淀、东升、清河三个公社建制。恢复后的清河公社居民工作站,实行城乡分治,单独设立办事机构(居民科)。1962年清河制呢厂扩大生产规模“一厂变三厂”,分组为清河毛纺织厂、北京毛纺织厂、北京绒毯厂,形成粗纺、精纺和毛绒的毛纺工业基地。1963年3月,清河人民公社居民工作站脱离公社体制,正式成立清河镇街道办事处。对域内非农户居民实施管理。同年8月初,华北地区连降暴雨,清河水位超警戒线1米。5日凌晨清河河水漫溢,清河镇一片泽国,德清公路中断,清河街道可行舟。1966至1970年,在国民经济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一批市政工程在清河街北相继开工,电话局、邮电局、百货商场、农资供应站落地清河镇。1968年8月13日,驻清河地区“军管会”组织域内工厂、农村、学校、街道联合行动,对域内实施“大清查”,借以整顿社会秩序。1972年,清河农村开展以“平整土地”为中心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域内的高坡地、河洼地、撂荒地被去高填平,使清河自然地貌发生重大变迁。1977至1978年,清河农村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以“民办公助”的形式修建田间公路。如今,清河域内的多条公交道路,是在原田间公路基础上扩建的。1979年10月,清河镇街道取消“革命委员会”,恢复办事处设置。原清河镇街道更名为清河街道。198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清河地区为北京市区边缘集团。同年,清河“截弯取直”治理工程开工,清河石桥被拆卸,原址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1984年6月,清河上游河段治理工程完工。10月,清河石桥(广济桥)移至小月河异地重建,由南北走向改为东西走向,次年6月完工,宣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至1986年,清河农村全面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马坊村“分田到户”, 实施“家庭联产承包”。清河村、朱房村、小营村保留集体生产组织形式,实施“专业承包、联产计酬。”198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机关入驻清河镇。1990年,由东升乡清河村委会创办的清河地区第一家农贸市场“毛纺路蔬菜农贸市场”在清河街北(今清河中街)开业。1991年至2001年,自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破土动工以来,已经清理确认各时期墓葬遗址千余座,较为密集的墓葬群为清河聚落的延续提供了佐证,为确立北京汉代遗存的时代标尺提供了完整资料。1992年7月,清河西三旗以东地区被辟为“北京市西三旗高新建筑材料工业开发区”,区域面积平方公里。同年9月28日355(支)开线,由保福寺至毛纺厂,双清路到清河南镇区段走前后八家,今称333路。1993年10月,国务院批复《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将海淀区南半部全部划为规划市区,清河地域被纳入新市区。1994年,清河地区第一个开放式街头公园“碧水风荷公园”建成。同年,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时称小营早市)被清河村委会和清河街道纳入管理范围。此后按政策规定清河街道退出市场经营。1998年3月6日,“北京市清河镇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中心”正式挂牌,逐步发展成为北京市“九大”农产品批发市场之一。2000年,清河街道区划调整,以八达岭高速公路为界,路东划归新成立的西三旗街道,路西仍为清河街道。其中,清河街道又将京包铁路以西的部分区域划归新成立的上地街道。原东北旺乡的西二旗、安宁庄地域划入清河街道。2001年7月,清河朱房村的清河古城遗址,被北京市文物局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此前,1999年1月为“海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1月,清河城乡一体化整体改造工程正式启动,时至 2014年清河老镇(桥北地区)基本拆迁完毕,平房居住区被高楼住宅区所取代,清河新城拔地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