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师阿拉尔市北起天山南麓山地,南至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东临沙雅县,西抵柯坪县。师市下辖14个农牧团场、3个处、2个农场、3个镇、1个维吾尔族牧业乡,17个科教文卫事业单位,16家农工交建商企业,其中上市公司2家(青松建化和新农开发)。
1、人口规模
2017年末,师市常住总人口万人,同比增加万人,增长,占阿克苏地区比重稳定在12%-13%左右。
其中男性万人,较去年同期的万人增加万人,增长,占总人口的;女性万人,较去年同期的万人增加万人,增长,占总人口的。男女比例1:。
在年末人口中,农业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同比增加万人,增长;农牧团场常住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较去年同期增加万人增加万人,增长。
在年末人口中,汉族万人,较去年同期的万人增加万人,增长,占总人口;
维吾尔族万人,同比持平,占总人口的,其他民族万人,较去年同期的万人增加万人,增长,占总人口的。
2、气候条件
阿拉尔市属暖温带极端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极端最高气温35℃(沙井子垦区每隔5~10年遇最高温40℃),极端最低气温-28℃(四团垦区最低气温为℃)。
垦区太阳辐射年均~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小时,日照率为5869%。
垦区雨量稀少,冬季少雪,地表蒸发强烈,年均降水量为~毫米,年均蒸发量~毫米。垦区以灌溉为主,主要利用昆马力克河、哈拉玉尔滚河、阿克苏河、多浪河以及叶尔羌河、和田河等河水。
3、经济运行
2017年,师市全年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增幅较上年回落个百分点,低于兵团个百分点,增速略有放缓,在兵团十四个师中总量第二。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
其中:工业亿元,同比增长,建筑业亿元,同比下降;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
扩展资料:
1957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一师奉命进驻阿拉尔屯垦戍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追随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整编为359旅,开垦南泥湾。
解放战争时期中原突围,保卫延安,进军新疆,屯垦戍边。二十世纪60年代初,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王震、王恩茂就提出了“北有石河子,南有阿拉尔,两颗明珠交相辉映”的兵团城市建设的战略构想。
1997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1997〕17号》文件精神和自治区、兵团党委关于建市工作“定位要准、规划要好、建设要快、管理要严、思想要新”的指示,师市党委周密规划、精心部署筹建工作。
2002年9月17日,国务院(国函[2002]81号)批复同意设立县级市。2002年12月5日,召开阿拉尔市第一届一次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阿拉尔市第一届人大、政府。
2004年1月19日,阿拉尔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人民政府开始全面履行职能。辖7团场、8团场、9团场、10团场、11团场、12团场、13团场、14团场、15团场、16团场、塔水处、水工处、塔农大、托喀依乡。
2013年1月2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将阿克苏市平方公里、阿瓦提县平方公里、柯坪县平方公里区域划归阿拉尔市管辖,设立金银川镇,镇政府驻一师一团团部。
2016年1月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设立阿拉尔市沙河镇和双城镇,政府驻地分别在五团和六团团部。
2018年7月1日,一师阿拉尔市四团永宁镇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第一师阿拉尔市全面实现了师、市管辖同域。
参考资料来源:第一师阿拉尔市人民政府—师市概况
参考资料来源:第一师阿拉尔市人民政府—师市人口
参考资料来源:第一师阿拉尔市人民政府—师市人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阿拉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