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灰驴(1864—1920),长子县西田良村人,是长子戏剧史上较早且最富声望的著名演员。申幼年家贫,从小酷爱戏剧事业。他八九岁就整天跟着戏班看排戏,14岁同村里人一起演秧歌,出手不俗,引起附近村社的注目,常驻被邻村请去演唱。他16岁时,在本村的秧歌自乐班演《拔斩桩》,扮演罗成,博得彩声,被当时有名的南陈乐意戏班看中,请他人了戏班。从此,申正式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遂之声望大振,广为人知。 申灰驴成名后,在上党梆子剧坛上大显身手,刻苦学艺,不断进取,精益求精。久而久之,拿手戏甚多,演技之高,把剧中人刻划的栩栩如生,不仅受到广大观众欢迎,也广为众多名流推崇。他的演技有三绝:一是扮相绝(体态魁伟,长相俊美)神彩诱人;二是嗓口绝,唱腔醉人;三是表演绝,姿态迷人。他很会做戏,善于体味剧中人在曲型环境中的心理状态,并能准确地表演出来,自然熨贴,毫无做作之态,使观众心悦诚服。每当申登台演赛戏,往往是:“人未登台戏光赢,先声夺人名如虹”。当时,上党地区,类似申灰驴的名流屈指可数,至于他之后的长子戏剧名流,都未能全部继承他的艺术真谛,也更难以伦比。民国9年(1920)病逝,终年64岁。
我家乡的名人我的家乡在山西,有许多名人。两千多年来,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著名的人物。他们之中,有著名的君主晋文公,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狄仁杰、毕士安、田呈瑞、杨深秀,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薛仁贵、杨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柳宗元、白居易、司马光、米芾、白朴、关汉卿、郑光祖、罗贯中、傅山、阎若璩,地图学家裴秀,治黄专家贾鲁……。他们象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给当时的社会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重尔(前 697年——前 628年),春秋时晋国国君,即晋文公,前 636年至前 628年在位。献公妃狐姬(戎族)所生,因遭骊姬之乱,流亡在外十九年,后由秦穆公发兵护送回国,被立为晋君。他重用狐偃、赵衰等人,协力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战备,又号召诸候勤王,平周室王子带之乱,迎襄王复位,树立了政治威信。后于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集)与楚军接战,诱敌深入,大败楚军。旋在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主盟诸候,周天子亦奉如参加,策命他为“伯候”(霸主)。 廉颇,战国时赵国将领。惠文王时,将兵破齐,拜为上卿。后多次击败齐、魏,歼敌立功,以勇敢善战闻名于诸候。秦、赵为争夺上党,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北)大战,他统帅大军,筑壁坚守,相持三年。前251年,他大破燕军,任相国,封信平君。晚年悒郁不得志,愤而奔魏。后又离魏适楚,死于寿春(今安徽寿县)。 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原为宦者令舍人。惠文王时,奉使报秦,当庭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前 279年,秦、赵会于渑池,他随侍孝成王,面斥强秦,不辱国体。以功任上卿,居廉颇之上。由于他善自谦抑,相忍为国,使廉颇受到感动,负荆请罪,遂成刎颈之交。 赵盾,春秋时期晋国正卿,即赵宣子,赵衰之子。前 621年在晋国执政,节俭奉公,注意整饬政纪,大得民和,又以车八百平周乱,立匡王。前607年,晋灵公图谋杀他,他避难出走,未及越境,灵公被杀。他回朝迎立成公,继续执政。 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一称史狐。前607年,赵盾族弟赵穿攻杀晋灵公于桃园,他认为赵盾身为正卿,“亡不出境,返不诛国乱”,罪责难逃,乃直书“赵盾弑其君”,以正视听。孔子以其“书法不隐”,赞为“古之良史”。 百里奚,春秋时秦国大夫。少时贫困,乞食于齐,一度以养牛谋生,后为虞大夫。晋献公灭虞,把他虏去,作陪嫁的媵臣,押送往秦。中途逸去,又为楚人所执。秦穆公以五张黑牡羊皮把他赎回,故号“五羊大夫”。时年七十余,曾向秦穆公推荐老友蹇叔,共襄国政。 孟明视,春秋时秦大夫,百里奚子。前 627年,奉秦穆公命,与西乞术、白乙丙(皆蹇叔子)将兵袭郑、灭滑(今河南偃师东南),归途过崤山(今河南渑池东)时,遭晋军伏击,三将均被俘。后释放回国,穆公仍不咎既往,复职如故,而礼待盖厚。他悉心雪耻,三年后,又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 豫让,春秋末晋知氏家臣。先事范氏、中行氏,继归知伯,颇受尊宠。后韩、赵、魏三家灭知氏,尽分其地。他改变名姓,漆身吞炭,伺机谋刺赵襄子,为主报仇。襄子过桥。他伏桥下欲刺襄子,因马惊,遂被索捕。他直陈动机不讳,并请襄子解衣,拔剑击衣雪恨,然后自伏剑而死。 荀况(约前 313一前 238),战国后期思想家.又称荀卿(汉时避宣帝讳,改称孙卿),赵国人.在儒学分化中,代表革新势力。在稷下三任祭酒。曾到秦国考察,晤见范睢;后至赵国,与孝成王议兵。晚年,应楚春申君召,受任兰陵(今山东苍山西南)令,著书终老。其学术原于儒家,但又吸收和熔化了当时进步的思想学说。在天道观上,提出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的观点,强调“制天命而用之”;在认识论上,提出“方贵于知”的观点,强调必待“天官”普遍接触事物,才能做到“征知”、“解蔽“,正确发挥“天君”之作用;在“正名”论上提出“制名以制实”的观点,强调“名”必待“约定俗成”,需经社会实践的检验。对人性问题,认为“材性知能,君子小人一也”,“材朴”的“本始”表现即是“恶”。要改“恶”从“善”,必有待于“化性起伪”。他特别强调“礼”的“化性”作用,以为“礼者,法之大分”,必待“隆礼至法”,纳法入儒,实现“王道”才有保证。《汉书·艺文志》著录《孙卿子》三十二篇,其中《大略》以下六篇,可能为后人附托。 李牧(?一前 228),战国末赵国将领。长于用兵。悼襄王时,将兵驻守北边,抵御匈奴,打败东胡(今内蒙南部一带)、林胡(今内蒙呼和浩特附近),积有战功,甚得军心。前 233年,秦攻赤丽、宜安他奋起反击,在肥大败泰军。下一年,秦军越太行山,攻番吾(今河北平山东),又被他击败。统一战争中,秦灭韩后,转而攻赵,他和司马尚率兵堵击,相持一年。秦收买赵王嬖臣郭开,诬他造反,被杀。三个月后,赵国被秦国灭亡。 纪信(?——公元前 204年),赵城(今洪洞县)人,秦末刘邦起义军的将领。在项羽围困荥阳城时,代刘邦舍身赴难,使刘邦解脱重围,转败为胜。 郅都,西汉河东大阳(今平陆县)人。汉文帝时,他是皇帝的侍从官,汉景帝时被提升为皇帝侍卫的统领。他为官清正,铁面无私,执法严峻,以敢于直谏著称。 卫子夫(?——前90),汉武帝后,河东平阳人(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本是平阳公主家中歌妓,前 128年生戾太子,遂被立为皇后。征和三年(前90),因“巫蛊”之祸,戾太子起兵失败后自杀,她不能自明被赐死。 卫青(?——前 106),西汉名将。字仲卿,河东平阳人,卫皇后弟。初为平阳公主家奴,后为汉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封长平候。元狩二年(前 127),率军大败匈奴,收复河套。元狩四年(前 119),又与霍去病深入漠北,再次击败匈奴主力。他前后七次出击匈奴,制止了匈奴贵族的掠夺,安定了北方诸郡。 霍去病(前 140——前 117),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人,卫青之甥,官至骠骑大将军、封冠军候,后任大司马。元狩二年(前 121),两次率兵击败匈奴,斩获四万余人,控制河西四郡,开辟了通往西域的走廊。四年,又和卫青深入漠北,击败匈奴主力。武帝曾为他建造府第,他说“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病故时,年仅二十四岁。 霍光(?——前68),西汉政治家。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为骠骑将军霍去病弟。武帝时,住奉车都尉。与桑弘羊等同受遗诏,立昭帝为嗣,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封博陆侯。昭帝死,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不久废,又迎立宣帝。前后执政凡二十年。始元六年(前81年),他以昭帝名义,令丞相田中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贤良文学六十余人之盐铁官营会议。今存《盐铁论》一书,系与会者桓宽的当场记录。 冯奉世(?——前39),西汉将领,字子明。上党潞(今山西潞城东北)人,武帝末,以良家子升为郎。昭帝时;以功次补武安长。后失官。年三十余,乃学《春秋》,明习兵法,经前将军韩增奏以为军司空令。本始中,从军击匈奴。军罢,复为郎。宣帝时,为光禄大夫、水衡都尉,曾出使大宛,率兵击破莎车,代为右将军典属国。后以军功为左将军光禄勋,封关内侯。 尹翁归(?——公元前62年),临汾人,西汉著名官吏,以刚正廉洁。执法严明,治理社会秩序而著称。 张敞(?——公元前48年),临汾人,西汉宣帝时大臣。以治赋有方,善理社会秩序而闻名。 班婕妤(约公元前48——公元前 6年),西汉楼烦(今朔县)人,婕妤是西汉时女官(嫔妃)名。班婕妤是班固的祖姑,有才学,善词赋,成帝初即位,入选后宫,始为少使,后立为婕妤。不久因赵飞燕得宠,惧祸自求供养太后,成帝许其入长信宫侍奉。著有《自悼赋》、《捣素赋》和《怨歌赋》等,抒发宫中苦闷之情。 郭泰( 128—— 169年),东汉名士,字林宗,介休人。家世贫贱,少好学,善论谈,博通古籍。尝游洛阳,为河南尹李膺赏识,遂相友善。在就为太学生所敬仰,一度名震京师。后归故里,官府征召,不就。党锢之祸起,他闭门教授,弟子数千。建宁二年,卒于家,四方之士千余人会葬,志同者共刻石立碑,蔡邕为之撰文。 王允(137——192年),东汉末大臣。字子师,太原祁(今祁县)人。少有大志,勤于习诵经诗,朝夕不忘驰射。年十九,为郡吏,曾捕杀宦官党羽。灵帝时,任豫州刺史,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军。灵帝死,奔丧京师,时大将军何进欲诛宦官,与之谋事,任从事中中郎,转河南尹。献帝即位,任太仆,迁尚书令、司徒。后与吕布密谋,诛杀董卓。不久,为卓部将李榷、郭汜所杀。 貂蝉,东汉并州郡(今忻州)人,十五岁被选入宫,执掌朝臣戴的貂蝉(汉代侍从官员的帽饰毛)冠。汉末被王允收为义女,用连环计使吕布、董卓反目,后归吕布。后传说被关羽所杀,又说为曹操所杀。 吕布(?—— 198年),字奉先,定襄人,以勇武著称,善弓箭,号为“飞将”。初从并州刺史丁原。董卓入京师。欲杀原,并其兵众,他为董卓收买后杀原归卓,被任命为骑都尉。后又与王允合谋杀卓,受任为奋威将军,封温候,割据徐州,建安三年,为曹操所杀。其故事流传民间,成为有勇无谋、反复无常者之典型。 关羽(?—— 219),三国时期刘备部将。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亡命奔涿郡,时刘备在乡里招合徒众,他与张飞往投,誓共生死。官渡之战前,曹操分兵东征,击败刘备,他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将军,封汉寿亭候。后仍投刘备,镇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为汉中王,任他为前将军,率众围攻曹仁于樊城,降于禁,杀庞德,北方震动,曹操拟迁都以避其锋。不久,孙权袭取荆州,他因骄傲轻敌,后备空虚,兵败被杀。 张辽(165——222年),字文远,三国时代雁门马邑(今朔县)人。少为郡吏。东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其武力过人,如为从事。旋而降曹操,为其五大名将之一。任中郎将,赐爵关内候。因数有战功,迁裨将军,从攻袁尚兄弟,和乌桓。建安二十年(215),孙权攻合肥,他率死士八百余人,奋勇突击,大破吴军,拜征东将军。后率军攻吴,死于军中。 徐晃(?—— 227年),宇公明,平阳郡杨县(今洪洞县东南)人。三国时曹操翦除割据势力、统一北方的的五大名将之一。 贾逵(173——228年),字梁道,河东襄陵(今襄汾县)人,东汉、三国之际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忠于曹魏。 贾充(217——282),西晋大臣,字公闾,平阳襄陵(今襄汾)人。曹魏后期,任司马氏属下右长史,指使成济杀魏帝曹髦,参与军国机密。晋初历任司空、侍中、尚书令、太尉等职。泰始四年(268)主持删革刑书,制定《晋律》。其女贾南凤为太子司马衷妃,另一女为齐王司马攸妃,故深受宠信。他竭力反对伐吴,司马炎仍诏为大都督,被迫受任。 贾南凤(256——300),西晋惠帝皇后。平阳襄陵(今襄汾)人,贾充之女,性妒悍而多权诈。惠帝即位后,欲专朝政,密诏楚王玮等进京,杀辅政大臣杨骏及汝南王亮、卫灌等,株连数千人,又以矫诏擅杀之罪杀楚王玮,挑起宗室内部大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她用张华、裴顾等人掌政数年,后为赵王司马伦所杀。 刘渊(?—— 310年),十六国时汉国建立者,304——310年在位。字元海,出身新兴(今忻州市)匈奴贵族,少时常住洛阳,与名儒官僚交游。父豹死,袭匈奴左部帅,任建威将军、匈奴五大部大都督。八王之乱中,成都王司马颖欲发五部众为援,派他返回并州。元熙元年( 304),于离石起兵反晋,自称大单于,即汉王位,出击并州各地,并王弥、石勒等部,赶走并州刺史司马腾。五年,称帝改元,建都平阳(今临汾),向晋都洛阳发动进攻,不久病死。 孙盛,生卒年不详。太原中都(今平遥)人。东晋无神论者,曾驳斥佛教“神不灭”的思想。著有《魏氏春秋》、《晋阳秋》等。 郭璞(276——324),字景纯,河东闻喜人,博学才高,诗赋都很有名,曾注释《尔雅》、《方言》、《楚辞》等,是东晋有名的训诂学家和重要文学家。 温峤(288——329),东晋太原祁县(今祁县)人。初从刘琨讨石勒,为其谋主。司马睿也镇江左,他奉琨命南下劝进,被留用,参与机密,甚受倚重。 石勒(274——333),十六国时后赵建立者,319——333年在位。上党武乡(分榆社县北)人,羯族,父祖均为部落小帅。少时耕田行贩,生计穷困,为并州刺史司马腾掠卖至山东茬平为奴,后与牧马帅汲桑起兵反晋。桑被杀,他投奔刘渊,为安东大将军,转战冀、并、幽地区,并王弥、王浚等部众,逐渐形成割据势力。光初二年(319),北据襄国(今河北邢台)称赵王,建国初期,竭力提高羯人地位,同时重用汉族人张宾为辅佐,恢复租调剥削,典定九流,崇儒学,兴佛教,借以稳定后赵政权。太和二年(329)攻灭前赵,控制中原大部,次年称帝,不久病死。
我刚刚在吉林考试网上查到的吉林省2012年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三支一扶”招录考试岗位一览表,有详细的分配地址,你可以看一下,他家还有考前培训班呢,应该是5月24日开课。地区 服务单位详细名称 单位代码 工作岗位 岗位代码 具体地址 人数长春01 二道区英俊镇政府 01 劳动保障专员 01 二道区长吉南线1199号 1二道区东盛街道办事处 02 劳动保障专员 01 二道区双阳马路1240号 1二道区物流开发区 03 民政助理 01 二道区经开大街 1南关区富裕街道办事处 04 主任助理 01 南四环以南四公里处 1南关区明珠街道办事处 05 主任助理 01 南环城路1677号 1南关区第56中学 06 历史教师 01 南湖大路961号 1绿园区城西镇劳动保障事务所 07 低保社保专员 01 景阳大路3877号 1绿园区青年路街道劳动保障所 08 社保专员 01 长春市绿园区青年路87号 1净月经济开发区净月街道计生科 09 信息化管理 01 净月大街博硕路35号 1净月经济开发区净月街道城建科 09 物业管理 02 净月大街博硕路35号 1净月经济开发区永兴街道 10 社区建设 01 净月大街净苑小区潭北社区 1净月经济开发区永兴街道 10 社区建设 02 枫叶路社会科学院1栋301室 1净月经济开发区玉潭镇政府 11 劳动保障专员 01 福址大路130号 1净月经济开发区玉潭镇政府 11 文化站干事 02 福址大路130号 1西新区就业服务局 12 就业援助专员 01 东风大街7766号 1西新区锦城街道劳动保障所 13 文秘 01 创业大街311号 1西新区农委党办 14 文秘 01 一汽50街区1栋 1九台市三台中心学校 15 语文教师 01 九台市三台乡街道 1九台市胡家回族学校 16 数学教师 01 九台市胡家回族乡街道 1九台市鸡鸣山中心学校 17 语文教师 01 九台市纪家镇鸡鸣山街道 1九台市加工河中心学校 18 语文教师 01 九台市波泥河镇加工河街道 1九台市其塔木中心校 19 数学教师 01 九台市其塔木镇街道 1德惠市夏家店街道办事处文化站 20 文化科员 01 夏家店街道 1德惠市布海镇文化站 21 文化科员 01 布海镇街道 1榆树市新立高级中学 22 语文教师 01 榆树市新立镇街道 1榆树市新立高级中学 22 数学教师 02 榆树市新立镇街道 1榆树市新立高级中学 22 英语教师 03 榆树市新立镇街道 1榆树市恩育乡民政办 23 民政干事 01 榆树市恩育乡政府 1榆树市新庄镇民政办 24 民政干事 01 榆树市新庄镇政府 1榆树市大坡镇民政办 25 民政干事 01 榆树市大坡镇政府 1吉林02 船营区大绥河镇中学 26 教师 01 吉林市船营区大绥河镇 1船营区搜登站镇农业站 27 职员 01 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镇人民政府 1昌邑区左家镇农村经济管理站 28 科员 01 昌邑区左家镇 1昌邑区左家镇劳动保障所 29 科员 01 昌邑区左家镇 1昌邑区左家镇人口和计划生育指导站 30 科员 01 昌邑区左家镇 1龙潭区铁东街道办事处 31 办事员 01 龙潭区铁东 1龙潭区东城街道办事处 32 办事员 01 龙潭区铁东 1丰满区红旗街道农业水利所 33 办事员 01 吉林市丰满区红旗街道办事处 1丰满区石井街道社区服务中心 34 办事员 01 吉林市丰满区石井街道办事处 1永吉县公路动物卫生检查站 35 检查监督员 01 永吉县口前镇 2舒兰市吉舒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 36 办事员 01 舒兰市吉舒街道办事处 1舒兰市天德乡劳动保障事务所 37 办事员 01 舒兰市天德乡政府 1磐石市呼兰镇畜牧兽医站 38 防疫员 01 磐石市呼兰镇 1磐石市驿马镇畜牧兽医站 39 防疫员 01 磐石市驿马镇 1磐石市黑石镇畜牧兽医站 40 防疫员 01 磐石市黑石镇 1蛟河市天岗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41 科员 01 蛟河市天岗镇 1蛟河市天岗镇文化体育工作站 42 科员 01 蛟河市天岗镇 1桦甸市金沙乡劳保所 43 职员 01 桦甸市金沙乡政府 1桦甸市公吉乡劳保所 44 职员 01 桦甸市公吉乡政府 1 四平03 公主岭市大岭中心校 45 数学教师 01 公主岭市大岭镇 2公主岭市大岭中心校 45 语文教师 02 公主岭市大岭镇 2公主岭市大岭中心校 45 英语教师 03 公主岭市大岭镇 2公主岭市永发中心校 46 数学教师 01 公主岭市永发乡 1公主岭市永发中心校 46 语文教师 02 公主岭市永发乡 1公主岭市响水中学 47 物理教师 01 公主岭市响水镇 1公主岭市响水中学 47 英语教师 02 公主岭市响水镇 1公主岭市桑树台中心校 48 数学教师 01 公主岭市桑树台镇 1公主岭市河北街道兴华社区 49 微机管理 01 公主岭市河北街道兴华社区 1双辽市辽北街道劳动保障所 50 协管员 01 双辽市辽北街 2双辽市服先镇劳动保障所 51 协管员 01 双辽市服先镇 1辽源04 东丰县东丰镇政府民政办 52 职员 01 东丰镇 1东丰县东丰镇政府农办 53 职员 01 东丰镇 1东丰县东丰镇政府财政所 54 职员 01 东丰镇 1东丰县东丰镇政府经管站 55 职员 01 东丰镇 1东丰县东丰镇政府文化站 56 职员 01 东丰镇 1东丰县东丰镇政府社会保障站 57 职员 01 东丰镇 1东丰县三合乡政府农业站 58 职员 01 蚂蚁村十组 1东丰县三合乡政府乡建办 59 职员 01 蚂蚁村十组 1东丰县拉拉河镇政府党办 60 职员 01 拉拉河村六组 1东丰县拉拉河镇政府社会保障站 61 职员 01 拉拉河村六组 1东丰县猴石镇政府党办 62 职员 01 猴石村二组 1东丰县猴石镇政府民政办 63 职员 01 猴石村二组 1东辽县泉太镇畜牧站 64 畜牧兽医 01 东辽县泉太镇 1东辽县安恕镇畜牧站 65 畜牧兽医 01 东辽县安恕镇 1东辽县辽河源中学 66 政治教师 01 东辽县辽河源镇 1东辽县辽河源小学 67 音乐教师 01 东辽县辽河源镇 1东辽县足民小学 68 英语教师 01 东辽县足民乡 1东辽县河道堤防管理站 69 文字综合 01 东辽县白泉镇 1东辽县白泉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 70 文字综合 01 东辽县白泉镇 1东辽县渭津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 71 文字综合 01 东辽县渭津镇 1 通化05 东昌区金厂镇农林水利服务中心 72 水利工程 01 通化市金厂大街1599号 1东昌区江东乡农林水利服务中心 73 水利工程 01 通化市胜利路248号 1梅河口市曙光学校(小学部) 74 班主任 01 梅河口市曙光镇 1梅河口市新合镇学校(小学部) 75 班主任 01 梅河口市新合镇 1梅河口市中和中心校 76 班主任 01 梅河口市中和镇 1集安市青石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77 农学岗位 01 集安市青石镇 1集安市大路镇畜牧兽医站 78 畜牧兽医 01 集安市大路镇 1集安市青石镇农机管理服务站 79 农机管理 01 集安市青石镇 1通化县四棚乡中心小学 80 音乐教师 01 通化县四棚乡 1通化县光华镇中心小学 81 语文教师 01 通化县光华镇 1通化县英戈镇布明德小学 82 美术教师 01 通化县英戈布镇 1辉南县辉发城镇蛟河口中心小学 83 班主任 01 辉发城镇蛟河口村 1柳河县红石镇中心小学校 84 班主任 01 柳河县红石镇 1柳河县姜家店朝鲜族乡中心小学校 85 班主任 01 柳河县姜家店朝鲜族乡 1柳河县孤山子中心小学校 86 班主任 01 柳河县孤山子镇 1白山06 浑江区七道江镇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事务所 87 计算机信息员 01 七道江镇 1浑江区六道江镇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事务所 88 计算机信息员 01 六道江镇 1浑江区红土崖镇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事务所 89 计算机信息员 01 红土崖镇 1浑江区板石街道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事务所 90 计算机信息员 01 板石街道 1浑江区河口街道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事务所 91 计算机信息员 01 河口街道 2江源区孙家堡子街道办事处 92 职员 01 江源区孙家堡子街道办事处 1江源区石人镇劳动保障所 93 文字综合 01 石人镇人民政府 1江源区湾沟镇劳动保障所 94 社会保障专员 01 湾沟镇人民政府 1临江市苇沙河镇劳动保障事务所 95 保障服务员 01 临江市苇沙河镇 1临江市六道沟镇劳动保障事务所 96 新农保组宣员 01 临江市六道沟镇 1临江市桦树镇劳动保障事务所 97 保障服务员 01 临江市桦树镇 1抚松县兴隆乡人民政府 98 党办科员 01 兴隆乡 1抚松县漫江镇人民政府 99 党办科员 01 漫江镇 1抚松县东岗镇人民政府 100 党办科员 01 东岗镇 1靖宇县三道湖劳动保障事务所 101 保障服务员 01 靖宇县 1靖宇县靖宇镇团委 102 职员 01 靖宇县 1靖宇县濛江乡文化站 103 职员 01 靖宇县 1长白县十四道沟镇 104 社区助理 01 长白县十四道沟镇 2松原07 宁江区伯都中学 105 数学教师 01 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 1宁江区朝阳中学 106 语文教师 01 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朝阳村 1长岭县第七中学 107 数学教师 01 松原市长岭县长岭镇 1长岭县利发盛镇中学 108 化学教师 01 松原市长岭县利发盛镇 1扶余县长春岭镇第一中学 109 英语教师 01 松原市扶余县长春岭镇 1扶余县陶赖昭镇第二中学 110 数学教师 01 松原市扶余县陶赖昭镇 1扶余县大林子镇中学 111 英语教师 01 松原市扶余县大林子镇 1前郭县洪泉乡中心校 112 语文教师 01 松原市前郭县洪泉乡 1前郭县洪泉乡农业站 113 农学职员 01 松原市前郭县洪泉乡 1前郭县八郎镇农业站 114 农学职员 01 松原市前郭县八郎镇 1 白城08 白城市洮北区农业职业技术学校 115 数学教师 01 电厂路东胡同144号 1白城市洮北区农业职业技术学校 115 物理教师 02 电厂路东胡同144号 1白城市洮北区农业职业技术学校 115 英语教师 03 电厂路东胡同144号 3白城市洮北区德顺乡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 116 农业技术专员 01 白城市洮北区德顺乡政府 1白城市洮北区平安镇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 117 农业技术专员 01 白城市洮北区平安镇乡政府 1白城市经开区保平办事处 118 文字综合 01 白城经济开发区 1白城市经开区保平办事处 118 政法干事 02 白城经济开发区 1白城市经开区幸福办事处 119 社会工作者 01 白城经济开发区 2白城市经开区西郊办事处 120 办事员 01 白城经济开发区 1白城市经开区西郊办事处 120 土地管理 02 白城经济开发区 1白城市经开区西郊办事处 120 城建规划 03 白城经济开发区 1白城市经开区西郊办事处 120 文字综合 04 白城经济开发区 2镇赉县嘎什根乡第一小学 121 教师 01 嘎什根乡政府所在地 2镇赉县大屯镇中心小学 122 教师 01 大屯镇政府所在地 2大安市海坨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 123 机械设计制造 01 大安市海坨乡 1大安市太山镇畜牧兽医工作站 124 防疫员 01 大安市太山镇人民政府 1大安市大岗子镇人民政府 125 文字综合 01 大安市大岗子镇 1大安市新平安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126 农业技术推广 01 大安市新平安镇平安村 1大安市四棵树人民政府 127 文字综合 01 大安市四棵树乡 1大安市安广镇人民政府 128 文字综合 01 大安市安广镇龙泉北街50号 1通榆县开通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129 农业技术员 01 通榆县开通镇 1通榆县兴隆山镇畜牧兽医站 130 畜牧技术员 01 通榆县兴隆山镇 1通榆县八面学校 131 数学教师 01 通榆县八面乡 1通榆县什花道学校 132 生物教师 01 通榆县什花道乡 1延边09 延吉市小营镇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 133 农技推广 01 延吉市长白山路1133号 1延吉市依兰镇人民政府经济管理站 134 会计 01 延吉市依兰镇人民政府 1珲春市杨泡满族乡人民政府 135 党政办科员 01 珲春市杨泡满族乡人民政府 1珲春市春化镇人民政府 136 党政办科员 01 珲春市春化镇人民政府 1图们市长安镇人民政府 137 党政办科员 01 图们市长安镇人民政府 1敦化市官地镇人民政府党员服务中心 138 党员管理 01 敦化市官地镇人民政府 1敦化市大蒲柴河镇人民政府经济管理站 139 会计 01 敦化市大蒲柴河镇人民政府 1龙井市白金乡人民政府 140 文书 01 龙井市白金乡人民政府 1和龙市八家子镇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141 会计 01 和龙市八家子镇人民政府 1和龙市头道镇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 142 农技推广 01 和龙市头道镇人民政府 2和龙市西城镇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 143 农技推广 01 和龙市西城镇人民政府 1和龙市南坪镇人民政府农业技术推广站 144 农技推广 01 和龙市南坪镇人民政府 1汪清县罗子沟镇人民政府畜禽防疫中心 145 财会 01 汪清县罗子沟镇人民政府 1汪清县复兴镇人民政府计生站 146 文字综合 01 汪清县复兴镇人民政府 1长白山10 池北区社会事务局 147 社会事务管理 01 安图县二道白河镇池北区管委会 1池北区环保局 148 环境保护 01 安图县二道白河镇池北区管委会 1池北区办公室 149 法律事务 01 安图县二道白河镇池北区管委会 1池南区国土资源局 150 文字综合 01 抚松县漫江镇池南区管委会 1池西区社会事务局 151 民政 01 抚松县松江河镇池西区管委会 1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是汉代最重要的皇帝之一,景帝刘启第三子,母王美人,4岁时被封为胶东王。因受景帝姐姐刘嫖的喜爱,7岁立为皇太子。汉景帝后三年(前141年),16岁的刘彻登上皇帝位。第二年,首创年号为"建元"。从此,我国历史开始用年号纪年。 汉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比较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封建统治思想尚待确立。所以,他在继续推行景帝时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在政治方面,首先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分封子弟为侯,王国封地被分割;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再设置部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在军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权,充实了中央的军事力量;在经济方面,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将冶铁、煮盐收归宫营,禁止郡国铸钱,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了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汉初对边疆民族问题主要采取安抚和亲政策。汉武帝改变过去的方针,通过战争开拓疆域。他先派大将卫青、霍去病等连续发动了多次反击匈奴的战争,解除了来自匈奴的威胁,保障了黄河流城广大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消灭了南越割据政权,统一了今天的两广地区,又在今云南、贵州等省设置郡县,加强了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 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与大月氏、乌孙、安息等国联系,开通了内地与西域之间的交往。他的这一系列文治武功,使西汉王朝发展到鼎盛时期。 汉武帝统治时期,人才辈出,这和他兴办官学、广开仕途、注重奖惩、因材授职的人才政策是分不开的。他在位的54年.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一个人才盛世,群星灿烂,各尽其能。他们辅佐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造就了不朽的历史功业。 汉武帝统治晚期,由于连年征战,徭役加重。他又大兴土木,耗费巨大。为了增加收入,他重用酷吏,增加捐税,使大批农民破产流亡。天汉二年(前99年),齐、楚、燕、赵等地都有农民起义爆发。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他下"罪己诏",表示对过失的追悔。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病逝,庙号为世宗,谥武帝。
参考吉林省大学生村官简章
下面是中国历代大大小小的皇帝。 上古时代 炎帝神农氏 黄帝轩辕氏 少昊金天氏 颛顼高阳氏 帝喾高辛氏 帝挚高辛氏 唐尧放勋 虞舜重华 夏 禹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4 槐 芒3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发 癸 商 汤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周 西周 周文王姬昌 周武王姬发 周成王姬诵 周康王姬钊 周昭王姬瑕 周穆王姬满 周共王姬繄扈 周懿王姬囏 周孝王姬辟方 周夷王姬燮 周厉王姬胡 周宣王姬静 周幽王姬宫湦 东周 周平王姬宜臼 周桓王姬林 春秋 周庄王姬佗 周厘王姬胡齐 周惠王姬阆 周襄王姬郑 周顷王姬壬臣 周匡王姬班 周定王姬瑜 周简王姬夷 周灵王姬泄心 周景王姬贵 周悼王姬猛 周敬王姬匄 周元王姬仁 周贞定王姬介 周哀王姬去疾 周思王姬叔 周考王姬嵬 周威烈王姬午 战国 周安王姬骄 周烈王姬喜. 周显王姬扁 周慎靓王姬定 周赧王姬延 周惠王 秦 秦昭襄王嬴则 秦孝文王嬴柱 秦庄襄王嬴楚 秦始皇嬴政 秦二世胡亥 秦三世子婴 汉 西汉 汉高帝刘邦 汉惠帝刘盈 汉高后吕稚太后称制 汉少帝刘恭 汉少帝刘弘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汉武帝刘彻 汉昭帝刘弗陵 昌邑王刘贺 汉宣帝刘询 汉元帝刘奭 汉成帝刘骜 汉哀帝刘欣 汉平帝刘衍 孺子刘婴 更始帝刘玄 新朝 王莽 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 汉明帝刘庄 汉章帝刘炟 汉和帝刘肇 汉殇帝刘隆 汉安帝刘祜 汉少帝刘懿 汉顺帝刘保 汉冲帝刘炳 汉质帝刘缵 汉桓帝刘志 汉灵帝刘宏 汉后少帝刘辩 汉献帝刘协 三国 魏 魏武帝曹操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魏文帝曹丕 魏明帝曹睿 魏少帝曹芳(邵陵厉公) 高贵乡公曹髦 魏元帝曹奂 蜀汉 汉昭烈帝刘备 汉后主刘禅 吴 长沙桓王孙策 吴大帝孙权 吴废帝孙亮 吴景帝孙休 吴末帝孙皓 晋朝 西晋 宣帝司马懿 景帝司马师 文帝司马昭(以上三帝为追谥生前未即位) 武帝司马炎 惠帝司马衷 怀帝司马炽 愍帝司马邺 东晋 元帝司马睿 明帝司马绍 成帝司马衍 康帝司马岳 穆帝司马聃 哀帝司马丕 海西公司马奕 简文帝司马昱 孝武帝司马曜 安帝司马德宗 恭帝司马德文 十六国 成汉 (成)景帝李特 (成)武帝李雄 (成)哀帝李班 (成)幽公李期 (汉)昭文帝李寿 (汉)末主李势 汉(前赵) (汉)光文帝刘渊 (汉)昭武帝刘聪 (汉)隐帝刘粲 (前赵)刘曜 后赵 明帝石勒 海阳王石弘 武帝石虎 义阳王石世 新兴王石尊 石鉴 石祗 前凉 武公(明王)张轨 元公张实 成王张茂 忠成公(文王)张骏 敬烈公(桓王)张重华 哀公张耀灵 威王张祚 敬悼公(冲王)张玄靓 悼公张天锡 后凉 懿武帝吕光 隐王吕绍 灵帝吕纂 建康公吕隆 西凉 武昭王李暠 李歆 李恂 南凉 武王秃发乌孤 康王秃发利鹿孤 景王秃发傉檀 北凉 建康公段业. 武宣王沮渠蒙逊. 哀王沮渠牧犍 前燕 襄公慕容廆 文明帝慕容皝 景昭帝慕容儁 幽帝慕容暐 后燕 成武帝慕容垂 惠愍帝慕容宝 昭武帝慕容盛 惠文帝慕容熙 西燕 慕容泓 威帝慕容冲 段随 慕容觊 慕容望 慕容忠 慕容永 北燕 惠懿帝高云 文成帝冯跋 昭成帝冯弘 南燕 献武帝慕容德 末主慕容超 夏 武烈帝赫连勃勃 平原王赫连昌 昌定王赫连定 前秦 苻洪 景明帝苻健 厉王苻生 宣昭帝苻坚 苻宏 哀平帝苻丕 高帝苻登 末主苻崇 后秦 武昭帝姚苌 文桓帝姚兴 末主姚泓 西秦 宣烈王乞伏国仁 武元王乞伏乾归 文昭王乞伏炽盘 末主乞伏慕末 冉魏 武悼天王冉闵 代国 拓跋猗卢 拓跋普根 拓跋始生 平文帝拓跋郁律 惠帝拓跋贺傉 炀帝拓跋纥那 烈帝拓跋翳槐 昭成帝拓跋什翼犍 吐谷浑 参见吐谷浑首领列表 南北朝 南朝 宋 武帝刘裕 少帝刘义符 文帝刘义隆 太子刘劭 孝武帝刘骏 前废帝刘子业. 明帝刘彧 后废帝刘昱 顺帝刘淮 齐 高帝萧道成 武帝萧赜 郁林王萧昭业 海陵王萧昭文 明帝萧鸾 东昏侯萧宝卷 和帝萧宝融 梁 武帝萧衍 临贺王萧正德 简文帝萧纲 豫章王萧栋 武陵王萧纪 元帝萧绎 闵帝萧渊明 敬帝萧方智 宣帝萧言 明帝萧岿 后主萧琮 陈 武帝陈霸先 文帝陈蒨 废帝陈伯宗 宣帝陈顼 后主陈叔宝 北朝 北魏 道武帝拓跋珪 明元帝拓跋嗣 太武帝拓跋焘 南安王拓跋余 文成帝拓跋浚 献文帝拓跋弘 孝文帝元宏 宣武帝元恪 孝明帝元诩 幼主元钊 孝庄帝元子攸 长广王元晔 节闵帝元恭 安定王元朗 孝武帝元攸 东魏. 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文帝元宝炬 废帝元钦 恭帝拓跋廓 北齐 文宣帝高洋 废帝高殷 孝昭帝高演 武成帝高湛 后主高纬 安德王高延宗 幼主高恒 范阳王高绍义 北周 文帝宇文泰 孝闵帝宇文觉 明帝宇文毓 武帝宇文邕 宣帝宇文赟 静帝宇文衍 隋 隋文帝杨坚 隋炀帝杨广 隋恭帝杨侑 隋秦王杨浩 隋越王杨侗 唐 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李治 武后武曌太后称制 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 唐中宗李显 唐殇帝李重茂 唐睿宗李旦 唐玄宗李隆基 唐肃宗李亨 唐代宗李豫 唐德宗李适 唐顺宗李诵 唐宪宗李纯 唐穆宗李恒 唐敬宗李湛 唐文宗李昂 唐武宗李炎 唐宣宗李忱 唐懿宗李漼 唐僖宗李儇 唐昭宗李晔 唐哀帝李拀 南诏 渤海国 渤海高王大祚荣 渤海武王大武艺 渤海文王大钦茂 大元义 渤海成王大华兴 渤海康王大嵩璘 渤海定王大元瑜 渤海僖王大言义 渤海简王大明忠 渤海宣王大仁秀 大彝震 大虔晃 大玄锡 大玮瑎 大諲撰 五代十国 五代 后梁 太祖朱温 末帝朱瑱 后唐 庄宗李存勖 明宗李亶 闵帝李从厚 末帝李从珂 后晋 高祖石敬瑭 少帝石重贵 后汉 高祖刘知远 隐皇帝刘承佑 后周 太祖郭威 世宗柴荣 恭帝柴宗训 十国 吴越 太祖钱鏐 世宗钱元瓘 成宗钱弘佐 忠逊王钱弘倧 忠懿王钱弘俶 闽国 909年945年当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太祖王审知 嗣王王延翰 惠宗王延钧 康宗王昶 景宗王曦 殷帝王延政 荆南南平 (906年963年 武信王高季兴 文献王高从诲 贞懿王高宝融 荆南侍中高保勖 荆南侍中高继冲 楚国 907年951年创立者马殷实际自897年开始地方割据 武穆王马殷 衡阳王马希声 文昭王马希范 废王马希广 恭孝王马希萼 马希崇 吴国 904年937年 太祖杨行密 烈宗杨渥 高祖杨渭 睿帝杨溥 南唐 937年975年 烈祖李升 元宗李璟 后主李煜 南汉 917年971年 高祖刘岩 殇帝刘玢 中宗刘晟 后主刘鋹 北汉 951年979年 世祖刘旻 睿宗刘钧 少主刘继恩 英武帝刘继元 前蜀 907年925年 高祖王建 后主王衍 后蜀 934年965年 高祖孟知祥. 后主孟昶 宋 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宗赵光义 宋真宗赵恒 宋仁宗赵祯 宋英宗赵曙 宋神宗赵顼 高太后宣仁太后高氏太后垂帘 宋哲宗赵煦 宋徽宗赵佶 宋钦宗赵桓 南宋 宋高宗赵构 宋孝宗赵眘 宋光宗赵淳 宋宁宗赵扩 宋理宗赵昀 宋度宗赵禥 谢太后谢道清太后垂帘 宋恭帝赵显 宋端宗赵昰 赵昺 辽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应天后述律平太后称制 辽东丹王耶律倍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世宗耶律阮 辽穆宗耶律璟 辽景宗耶律贤 辽萧太后萧绰萧撒葛只 辽圣宗耶律隆绪 辽兴宗耶律宗真 辽道宗耶律洪基 天祚帝耶律延禧 西夏 太祖李继迁 太宗李德明 景宗李元昊 毅宗李谅祚 惠宗李秉常 崇宗李乾顺 仁宗李仁孝 桓宗李纯佑 襄宗李安全 神宗李遵顼 献宗李德旺 末帝李睍 金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金太宗完颜晟 金熙宗完颜亶 海陵王完颜亮 金世宗完颜雍 金章宗完颜璟 卫绍王完颜永济 金宣宗完颜珣 金哀宗宛颜守绪 金末帝完颜承麟 元 元太祖铁木真成吉思汗 元睿宗拖雷监国 元太宗窝阔台 马乃真后称制 元定宗贵由 海迷失后称制 元宪宗蒙哥 元世祖忽必烈薛禅汗 元成宗铁穆耳完泽笃汗 元武宗海山曲律汗 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普颜笃汗 元英宗硕德八剌格坚汗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 天顺帝阿速吉八 元文宗图帖睦尔札牙笃汗 元明宗和世剌 元宁宗懿璘质班 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元惠宗乌哈图汗 明 明太祖朱元璋年号洪武 明惠帝朱允炆年号建文 明成祖朱棣年号永乐(庙号初为明太宗) 明仁宗朱高炽年号洪熙 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宣德 明英宗朱祁镇年号正统天顺 明代宗朱祁钰年号景泰 明宪宗朱见深年号成化 明孝宗朱佑樘年号弘治 明武宗朱厚照年号正德 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 明穆宗朱载垕年号隆庆 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 明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 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天启 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 顺 李自成年号永昌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南明 福王朱由崧年号弘光 唐王朱聿键年号隆武 桂王朱由榔年号永历 清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通称顺治皇帝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通称雍正皇帝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乾隆通称乾隆皇帝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年号嘉庆通称嘉庆皇帝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年号道光通称道光皇帝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年号咸丰通称咸丰皇帝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年号同治通称同治皇帝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通称光绪皇帝 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 太平天国 天王洪秀全 洪天贵福 中华民国 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年号洪宪
都城东京开封府时期,史称北宋(公元960~1127年,共167年,历9帝)宋朝(北宋)开国皇帝 (太祖)赵匡胤(“胤”读yìn)【年号】建隆(960~963年)、乾德(963~968年)、开宝(968~976年)宋朝(北宋)第二位皇帝 (太宗)赵炅(太祖赵匡胤二弟),(“炅”是多音字,这里应该读jiǒng,明亮的意义,如“炅炅有神”) 宋朝(北宋)第三位皇帝 (真宗)赵恒(太宗赵炅三子)宋朝(北宋)第四位皇帝 (仁宗)赵祯(真宗赵恒六子)【年号】天圣(1023~1032年十一月)、明道(1032年十一月~1033年)、景祐(1034年~1038年十一月)、宝元(1038年十一月~1040年二月)、康定(1040年二月~1041年十一月)、庆历(1041年十一月~1048年)、皇祐(1049年~1054年三月)、至和(1054年三月~1056年九月)、嘉祐(1056年九月~1063年)【生卒】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十四日~嘉佑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终54岁。葬于永昭陵。【在位】1023~崩,共42年,登基时13岁。【生平】本名赵受益,立为皇太子后改为现名。仁宗死前遗诏丧事从简。去世后全国百姓自发哀悼,连敌对国辽国皇帝(道宗)耶律洪基也握着大宋使者的手号啕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还将仁宗赠送的御衣下葬为衣冠冢年年纪奠。【大事】仁宗在位期间,发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官)交子。仁宗庆历年间,平民毕升在雕版印刷术的基础上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进步进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仁宗期间,出了一批名人——廉官典范“包青天”包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倡导文章应明道、致用,领导北宋古文运动的欧阳修等等。【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传位】侄(钜鹿郡公)赵曙(真宗之弟(商王)赵元份孙、(濮安懿王)赵允让十三子)宋朝(北宋)第五位皇帝 (英宗)赵曙(仁宗赵祯侄、真宗之弟(商王)赵元份孙、(濮安懿王)赵允让十三子)【年号】治平(1064~1067年)【生卒】1032年2月16日~1067年1月15日,终36岁。【在位】嘉祐八年(1063年)~崩,共5年,登基时32岁。【生平】即位后因尊生父还是仁宗为皇考的争论(濮议),和群臣、太后争论十多月。后因体弱,疑为心脑血管疾病驾崩。英宗本人对于“北宋中兴”抱有极大期望,相对其子神宗,政治手段也更为成熟。无奈寿短,使得宋朝过早进入神宗朝,从而失掉了可能的中兴计划,为神宗朝王安石的变法提供了机会。【大事】治平三年任命司马光设局专修《资治通鉴》,神宗元丰七年成书,神宗亲作序。【传位】长子赵顼宋朝(北宋)第六位皇帝 (神宗)赵顼(英宗赵曙长子),(“顼”是多音字,该读xū或xù,他到底叫几声我还真不敢肯定,个人感觉应该是一声,否则他的儿子赵煦读音不就和他父皇一样了吗) 【年号】熙宁(1068~1077年)、元丰(1078~1085年)【生卒】庆历八年(1048年)~元丰八年(1085年),终38年。葬于永裕陵。【在位】1067年~崩,共19年。登基时20岁。【生平】对宋朝积贫积弱深感忧心,而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其推行变法,振兴大宋王朝,是为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但由于改革操之过急,不得其法,最终二十年后以失败收场。励精图治灭西夏,但壮志未酬。【谥号】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传位】六子(延安郡王)赵煦宋朝(北宋)第七位皇帝 (哲宗)赵煦(神宗赵顼六子)【年号】元祐(1086年~1094年四月)、绍圣(1094年四月~1098年五月)、元符(1098年六月~1100年)【生卒】1076年~元符三年(1100年),终25岁。葬于永泰陵。【在位】元丰八年三月(1085年)~崩,共15年。登基时10岁。【生平】登基时由高太后执政,任用保守派大官司马光为宰相。司马光一上台,就把神宗时的“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全部废止。哲宗对于司马光与高太后的执政与压制深感不满。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死,哲宗亲政,追贬司马光,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党人于岭南(今广西一带),重用革新派章惇、曾布等人,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次年改元“绍圣”,并停止与西夏谈判,多次出兵讨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哲宗是宋朝较有作为的皇帝。但是由于在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不但没有获得解决,反而在哲宗当政期间激化,种下了北宋灭亡的种子。【谥号】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传位】无子嗣,传位于弟赵佶宋朝(北宋)第八位皇帝 (徽宗)赵佶(哲宗赵煦弟、神宗赵顼十一子),(“佶”读jí)【年号】建中靖国(1101年)、崇宁(1102年~1106年)、大观(1107年~1110年)、政和(1111年~1118年十月)、重和(1118年十一月~1119年二月)、宣和(1119年二月~1125年)【生卒】元丰年间(1082年)~天会十三年(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终54岁。被俘后病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照当地习俗火葬(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在位】1100~1125年,共25年,登基时19岁。【生平】徽宗生前积极致力于发展书画艺术,广收字画古物,扩充翰林图画院(宫廷书画院),培养选拔书画人才。徽宗本人的艺术造诣相当相当高,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作品非常多,流传到今天的作品也很多,并且都是国宝级的。自创书法字体——“瘦筋体(瘦金体)”(这种毛笔字体看上去像是用钢笔写的,看上去很“清爽”,属于“楷体”的一个变种),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的“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即为徽宗本人用瘦金体所书。关于徽宗在艺术方面成就,即使使用本篇文章全部篇幅来介绍也不一定够用。徽宗对足球运动(蹴鞠)也很感趣,草民高俅(史上确有其人)因也踢得一脚好球而深得徽宗喜爱,在徽宗登基后最终被提拔为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这点很多文献及文学作品(如《水浒传》)中都有提到。但是,做为一名帝王来说,他的首要工作应该是带领人民“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而不应“不务正业”,但徽宗恰恰正是这样的人。他是我国历史上失败得不能再失败的一个皇帝,昏君一个,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儿。他当皇帝如果能有他画画的十分之一用心,也不至于国破被俘,我国历史也会被改写的。【大事】见“(钦宗)赵恒【生平及大事】”徽宗时,爆发了著名的方腊起义及规模较小的宋江起义,根据这两个历史事件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于明朝初年经艺术加工后被写成了长篇古典小说《水浒传》,一般认为作者是罗贯中,或其老师施耐庵,或由二人合作完成。【谥号】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传位】长子赵恒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 (钦宗)赵桓(徽宗赵佶长子)【年号】靖康(1126年~1127年四月)【生卒】1100~1156或1161年,终60岁左右(死期不详)。【在位】1126~1127年,共2年,登基时27岁。【生平及大事】宣和七年(1125年),金人南下入侵,徽宗无法应对,于腊月急忙传位于儿子赵恒,自己则当上了“太上皇”,并带了蔡京、童贯、蔡攸等一帮亲信逃命到南方。赵桓接过了父亲徽宗的乱摊子,即了皇帝位,是为钦宗。即位后立刻贬蔡京、童贯等人,然后重用李纲抗金。但他懦弱无能,优柔寡断。后来听从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向金人求和。靖康元年(1126年),徽宗回到了都城东京(汴梁)。同年八月,金人再次大兵压境并于十一月兵临东京城下,钦宗入金营下跪求降,但未果。靖康二年(1127年),钦宗二次入金营谈判,但从此被扣留。同年四月,金人将被俘的钦、徽二帝及皇子、皇孙、后妃、公主、宫女、大臣(包括秦桧)、内侍、僧道、医卜、娼优、百工、技艺、民间少女等共3000多人以及掠夺的巨多金银财宝、古玩字画等等等等返回金国。这一事件史称“靖康之变”。同年,(金太宗)完颜晟下诏废徽、钦二帝,贬为庶人,强行脱去二帝龙袍。册封宋臣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北宋就此灭亡。靖康二年七月,二帝被上迁到中京(今北京)。靖康三年(天会六年,1128年)八月二十一日抵达金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城区)。二十四日,二帝著素服跪拜太祖庙,行“牵羊礼”,在乾元殿拜谒金太宗。(金太宗)完颜晟封徽宗为昏德公,钦宗为重昏侯,十月,二帝迁往韩州(今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偏脸城)。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又将二帝迁到五国城(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城北旧古城)软禁。天会十三年(绍兴五年,1135年)四月,徽宗病死于五国城,死后被金人焚烧制成灯油。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六月,钦宗去世。死因众说纷纭,《大宋宣和遗事》中说是金国皇帝完颜亮叫当时57岁的钦宗和81岁耶律延禧去比赛马球,钦宗从马上跌下来,被马乱践而死(耶律延禧企图纵马冲出重围逃命,结果被乱箭射死)。五年后的绍兴三十一年(正陵六年,1161年)钦宗死讯才传到南宋,这使得对于钦宗去世于1156年还是1161年也产生争议(耶律延禧是辽国末代皇帝,也为金国俘虏。但《辽史》则称其早在金太宗天会六年(1128年)就病死了,死时只有54岁,而不是《大宋宣和遗事》中说的81岁,二者差了相当大)。故,钦、徽二帝至死也没有回到大宋国土。【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传位】宋(北宋)亡后,其弟(康王)赵构南迁都城称帝,另起炉灶延续赵宋王朝,统治南部残存的半壁江山,史称“南宋”。=============== 北宋至此灭亡,我中原淮河以北大片国土被外族侵占,人民涂炭。 ===============都城临安时期,史称“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153年,历9帝)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 (高宗)赵构(徽宗赵佶九子、钦宗赵恒弟)【年号】建炎(1127年五月~1130年)、绍兴(1131~1162年)【生卒】1107~1187年。终81岁,为宋帝之最,这个寿命在我国所有的帝王里可以排在第四,即使在医疗卫生水平发达的今天也算是高寿了。葬于永思陵(今浙江省绍兴市宝山)。【在位】1127年~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共36年,登基时21岁。【生平及大事】靖康之变时(1126年),(康王)赵构以亲王身分在金营中为人质,但金人怀疑他并非皇子而被遣还。之后金人马上发现是自己看走眼了,遂以大兵追赶,但最终还是被赵构逃脱到了南方,事后他自己还虚构了一个荒诞的“泥马渡康王”的故事来告诉别人是神灵助他大难不死。种种经历使得赵构的后半生对金人闻风丧胆。建炎元年五月初一庚寅日(1127年6月12日),赵构南逃到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不是今江苏省南京市)登基称帝,改元“建炎”,建立南宋,后定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遥尊被掳到金国的生母韦氏为“宣和皇后”,封自己的外祖父韦安道为郡王,亲属三十人均任官职。并且从此不断派遣使者到金国求和要迎韦氏回南宋。赵构能当上皇帝完全是因为他是(徽宗)赵佶31个儿子中唯一逃过劫难的皇子。虽然也算是一朝的开国皇帝,但高宗的这个开国皇帝显然做得太差劲了,背上了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绍兴十年(1140年),金军大举入侵,宋军在反击金军南下的战役中,取得了顺昌、郾城等役的胜利,岳飞军收复西京(洛阳),前锋直抵朱仙镇,离原宋都城东京开封府(此时已被金人改称为汴京)仅45里之遥,已有收复的机会。但高宗却唯恐有碍对金的和议,他与秦桧迫令张俊、杨沂中、岳飞等撤军,完颜宗弼(金兀术)则乘机率重兵进军淮南,形成大军压境之势。为了彻底求和,高宗召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入朝,明升官职实解兵权。同时还撤销了专为对金作战而设置的三个宣抚司。绍兴十一年,被金人关押在五国城的高宗生母韦氏托人送信给高宗,高宗在得知生父徽宗已死后,以能接回自己母亲为条件与金国订立和议誓约,即《绍兴和议》。金人提出的条件包括杀岳飞等人,以防止十万岳家军攻入黄河以北。绍兴十一年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高宗和宰相秦桧以“莫须有”(大概可能吧、也许有吧的意思)的罪名杀岳飞、岳云父子及部将张宪于都城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至此,高宗和宰相秦桧以称臣赔款,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为代价,签定《绍兴和议》,两国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高宗也于处死岳飞后立刻马不停蹄地成功迎回生母韦氏。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绍兴和议》被(金海陵王)完颜亮撕毁。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高宗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禅位给养子(太子)赵眘,是为孝宗。孝宗登基后马上为岳飞等人平反,赵构却没发表任何意见,既不支持,也不阻挠。这也就说明,对于岳飞的错杀,高宗心里是非常清楚的。高宗和其父徽宗一样,也为我国著名书法家,只要没什么大事就天天练字。元代书法大家赵孟頫早年即以高宗书法为榜样。如果非要说出(高宗)赵构对党国和人民做过哪些积极的贡献的话,那一个就他成功地保住了自己的性命逃到了南方,保住了赵家的龙脉,延续了赵宋王朝政府,使得至少我大半江山还在我汉人政权统治下。再一个,就是他晚年英明地将帝位传给了养子,即后来的(孝宗)赵眘(事后历史证明赵眘是个明君),并且难能可贵的是(高宗)赵构是(太宗)赵炅的后人,而赵眘并不是(太宗)赵炅的这一支,而是(太祖)赵匡胤的后代(虽然赵眘也为皇室宗亲,但血缘关系已经和赵构远得可以忽略不计了,而高宗却正是将帝位传给了这一个几乎和自己没什么血缘关系、另外宗族的“陌生人”,可以看出高宗的胸襟还是很什么的)。【谥号】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传位】元懿太子夭折后无子嗣(高宗当年逃命时被金人吓得没了生育能力),传位于养子赵眘。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第二位皇帝 (孝宗)赵昚(高宗赵构养子、太祖赵匡胤次子(秦王)赵德芳的七世孙,秀安僖王赵子偁子),(“眘”读shèn,同慎)【年号】隆兴(1163年~1164年)、乾道(1165年~1173年)、淳熙(1174年~1189年)【生卒】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27年11月27日)~绍熙五年六月初九(1194年6月28日),终67岁。葬于永阜陵。【在位】1162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共27年,登基时35岁。【生平】本名赵伯琮,入宫时更名赵瑗、过继高宗时更名赵玮、立为皇太子时更为现名。孝宗是宋朝较有作为的皇帝。登基后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遂平反岳飞,谥号武穆,追封为鄂国公。并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遇金军阻击,大败。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次年改元“乾道”,并又任用王淮理财备战。乾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由于孝宗治国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现“干淳之治”的小康局面。虽然不是高宗亲生而只是养子,但孝宗对养父仍非常孝敬,被尊为“孝宗”名符其实。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高宗病卒,孝宗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又禅位于太子,是为光宗,孝宗自称太上皇,闲居重华殿,继续为高宗服丧。尽管孝宗本人很孝,但他的儿子光宗却不像他这样。与父不和,长年不去探望孝宗。为此孝宗郁闷致病而崩。从孝宗起之后的南宋皇帝都是(太祖)赵匡胤的后代。【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传位】禅位于三子赵惇宋朝第十二位皇帝、南宋第三位皇帝 (光宗)赵惇(孝宗赵昚三子),(“惇”读dūn)【年号】绍熙(1190~1194年)【生卒】1147~庆元六年(1200年)春,终54岁。葬于永崇陵(今浙江省绍兴市宝山)。【在位】1189~绍熙五年(1194年),共5年,登基时43岁。【生平】体弱多病,没有安邦治国之才,是一们比较昏庸的皇帝。听取奸臣谗言,罢免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又由心狠手辣的皇后李凤娘来执政,奸佞当道,朝政从孝宗时的清明转向腐败,光宗自己却不思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光宗历来就与孝宗不和,孝宗逊位后他长期不去探望。绍熙五年(1194年),孝宗得病,光宗既不请人看病也不去探望,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丧。因此,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的允许,发动政变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赵扩,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自称“太上皇”。赵扩主持完爷爷孝宗的葬礼后登基称帝,是为宁宗。【谥号】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传位】次子赵扩宋朝第十三位皇帝、南宋第四位皇帝 (宁宗)赵扩(光宗赵惇次子)【年号】庆元(1195年~1201年)、嘉泰(1201年~1204年)、开禧(1205年~1207年)、嘉定(1208年~1224年)【生卒】1168~1224年,终58岁。葬于永茂陵。【在位】1194~崩,共31年,登基时27岁。【生平及大事】因其父光宗不守孝道,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的允许,发动政变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赵扩,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自称“太上皇”。赵扩主持完爷爷孝宗的葬礼后登基称帝。宁宗在统治初期由于韩侂胄的作用对金朝持对抗态度,他追封岳飞为鄂王,剥夺秦桧的所有封职。但是1206年韩侂胄北伐失败后宁宗改变了政策。1207年11月他的皇后杨氏与史弥远一起秘密策划利用韩战败的机会谋杀了韩并将其首级送往金朝作为谢罪。1208年在史弥远的操纵下宁宗与金朝达成了嘉定和议,向金朝称伯,自己称侄,又向金朝进贡金银。韩侂胄死后史弥远成为宁宗的宰相兼枢密使,独揽宋朝大政。史弥远恢复了秦桧的王爵和官职。宁宗时期,宋朝比较安定,百姓比较富裕。宁宗还恢复理学地位。【谥号】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传位】宁宗先后有8个儿子,但都未及成年就夭折了,他立赵竑为养子和太子,但因为赵竑对史弥远专权不满,因此宁宗崩后宰相史弥远废黜了赵竑,另立宁宗养子赵昀为皇帝。宋朝第十四位皇帝、南宋第五位皇帝 (理宗)赵昀(宁宗赵扩养子),(“昀”读yún)【年号】宝庆(1225年~1227年)、绍定(1228年~1233年)、端平(1234年~1236年)、嘉熙(1237年~1240年)、淳祐(1241年~1252年)、宝祐(1253年~1258年)、开庆(1259年)、景定(1260年~1264年)【生卒】1205~1264年,终60岁。【在位】1224~崩,共41年,登基时19岁。【生平】本名赵与莒,过继沂王时更名赵贵诚,过继宁宗后更为现名。本不是皇子,宁宗死后,宰相史弥远篡诏废太子赵弘,而立赵贵诚为帝,是为理宗。理宗十分无能,登基后将所有国家事物都交给史弥远,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直到1233年史死后理宗才开始亲政,但他依然对政治不感兴趣,将国家大事交给他的宰相丁大全处理,他本人崇拜理学。1234年南宋联蒙古国灭金。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贾似道以理宗名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元朝时西藏喇嘛教僧人杨琏真伽盗掘南宋六陵,见理宗尸身保存完好,将尸体倒挂在树上三天,结果流出水银,又以理宗头盖骨奉给帝师八思巴为饮器,是为骷髅碗。明朝时(太祖)朱元璋得知此事,“叹息久之”,派人找回理宗的头颅,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以帝王礼葬于应天府(今南京),次年又将理宗的头骨归葬到绍兴永穆陵旧址。【谥号】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传位】元子嗣,传位于侄赵孟启宋朝第十五位皇帝、南宋第六位皇帝 (度宗)赵禥(理宗赵昀侄),(“禥”读qí,同“祺”)【年号】咸淳(1265~1274年)【生卒】1240~1274年,终35岁。葬于永绍陵。【在位】1264~1274年,共10年,登基时25岁。【生平】原名赵孟启,1251年赐名赵孜,1253年立为皇子后赐现名。度宗年少时聪慧,但长大后昏庸无能。即位后北方元军大举南下,多次出兵进攻南宋,宋廷虽腐朽,但是广大军民的抵抗,使得元军不得不撤回。国难当头他却将军国大权交给奸臣贾似道,元军猛攻襄樊,决定了南宋小朝廷兴亡役,然而贾似道密而不报,还说已经取胜,度宗在完全不予以审问的情况下竟对此言深信不疑。最后元军于咸淳十年(1274年)初攻破围攻5年的襄樊,为宋朝敲响丧钟,宋度宗闻知顿时昏倒,但是他仍然借酒浇愁。不久就因酒色过度而死。使得宋朝最终走向灭亡,【谥号】端文明武景孝皇帝【传位】次子赵隰宋朝第十六位皇帝、南宋第七位皇帝 (恭帝)赵隰(度宗赵孟启次子、端宗赵昰之弟、宋末帝赵昺兄),(“隰”读xí)【年号】德祐(1275~1276年四月)【生卒】1271年~1323年,终52岁。【在位】1274~1276年,共3年,登基时3岁。【生平】德祐二年(1275年),都城临安(今杭州市)被伯颜率领的元朝大军占领,5岁的恭帝和谢太后出城投降。遂北上入觐(元世祖)忽必烈于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大安殿,忽必烈封恭帝为瀛国公。后入吐蕃(今西藏自治区),成为萨斯迦大寺住,尝取汉藏佛经互译比勘,校订异文。法号合尊。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四月,因聚众谋反罪名于河西被赐死。【谥号】孝恭懿圣皇帝【传位】兄赵昰宋朝第十七位皇帝、南宋第八位皇帝 (端宗)赵昰(恭帝赵隰兄),(“昰”读shì,同“是”)【年号】景炎(1276年五月~1278年四月)【生卒】1268~1278年,终10岁。葬于永福陵(今广东省江门市)。【在位】1276~1278年,共3年。被立为帝时7岁。【生平及大事】恭帝被俘后,其两个异母兄弟(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在国舅杨亮节、朝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和文天祥等人的护卫下南逃。在金华,赵昰被封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晋升为卫王)。1276年,刚满7岁的赵昰在福州即皇帝位,是为端宗,改元“景炎”。元军统帅伯颜欲对宋朝皇室斩草除根,故对端宗的南宋流亡小朝廷穷追不舍。景炎三年(1278年),端宗死。【谥号】裕文昭武愍孝皇帝【传位】弟赵昺宋朝(南宋)末代皇帝 (永国公、信王、广王、宋卫王、宋帝昺、宋少帝、宋幼主)赵昺(度宗赵禥子、端宗赵昰弟),(“昺”读bǐng,光明的意思)【年号】祥兴(1278年五月~1279年二月)【生卒】1271~1279年,终8岁。【在位】1278~1279,共1年。被立为帝时7岁。【生平及大事】。恭帝被俘后,其两个异母兄弟(益王)赵是和(广王)赵昺在国舅杨亮节、朝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和文天祥等人的护卫下南逃。在金华,赵昰被封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昺为副元帅(晋升为卫王)。端宗死后,南宋军心涣散,无心恋战,当时陆秀夫在碙州梅蔚(今香港大屿山梅窝或广州市)拥立赵昺做皇帝,改元“祥兴”,并逃往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市南海滩)避难。元朝命令大将张弘范大举进攻崖山的赵昺小朝廷。当时的宋军还未到岸,一行人还在海上。宋军水师在张世杰的指挥下进行顽抗,在崖门海域里与元朝军队交战,史称“崖门战役”,结果宋军全军覆灭。公元1279年3月19日,43岁的丞相陆秀夫见大势已去,背着8岁的小皇帝赵昺跳海殉国,二人壮烈牺牲。随行十多万军民在敌军面前不做亡国之臣、与国家生死与共,相继跳海殉国。宋王朝灭亡。
汉武帝大事年表 夏历 公历 武帝年龄 大 事景帝前元年156(公元前) 1岁 七月,生于猗兰殿。前四年 159(公元前) 4岁 立为胶东王。前七年 150(公元前) 7岁 立为皇太子。后三年 141(公元前) 16岁 正月,即皇位,是为武帝。武帝建元元年140(公元前) 17岁 1.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董仲舒献「天人三策」。2.行三铢钱。3. 免丞相卫绾,以窦婴为相,田蚡为太尉,赵绾为御史大夫。二年 139(公元前) 18岁 1.窦太皇太后厌儒干政,赵绾下狱自杀,窦婴、田蚡免官。2.纳卫子夫为夫人,升卫青为太中大夫。3.初置茂陵邑。三年 138(公元前) 19岁 1.代王登、长沙王发、中山王胜、洛川王明来朝。2.闽越攻东瓯,遣使发兵救之,徙东瓯人于江淮间。3.张骞初使西域。4.建上林苑。五年 136(公元前) 21岁 1.罢三铢钱,行新铸半两钱。2.置五经博士。六年 135(公元前) 22岁 1.窦太皇太后5月逝世。2.罢丞相许昌,以舅田蚡为丞相。3.闽越王郢击南越,遣将攻之,未至,越人杀郢降。元光元年 134(公元前) 23岁 1.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2.诏举贤良、文学,亲策之。二年 133(公元前) 24岁 汉伏兵马邑,诱击匈奴,断绝与匈奴和亲。三年 132(公元前) 25岁 黄河于淮阳缺口,发卒10万塞之,无功 。 四年 131(公元前) 26岁 杀前丞相窦婴,田蚡病死,以薜泽为丞相。五年 130(公元前) 27岁 1.使唐蒙通夜郎,置犍为郡,使司马相如通邛笮。2.置一都尉,属蜀郡。3.陈皇后以巫蛊罪被废居长门宫。4.以张汤为太中大夫与中大夫赵禹共订律令。六年 129(公元前) 28岁 1.始税商贾车船,令出算。2.开漕渠。3.匈奴扰上谷,遣卫青、李广、公孙敖、公孙贺等击之,唯卫青胜,封关内侯。元朔元年 128(公元前) 29岁 1.定二千石不举孝廉罪法。2.匈奴入渔阳、雁门等地,遣卫青、李息分道还击,卫青胜。再用「飞将军」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数年不犯右北平。3.卫夫人生皇子据,被立为皇后。4.置苍海郡。二年 127(公元前) 30岁 1.颁「推恩令」削藩国势力。2.匈奴入上谷、渔阳,遣卫青、李息等击之,收复河南之地,置朔方郡。三年 126(公元前) 31岁 1.罢苍海郡、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一都尉,专营朔方城。2.张骞自大月氏还,拜为太中大夫。五年 124(公元前) 33岁 1.薜泽免相,以公孙弘为相,封平津侯。2.遣卫青等击匈奴右贤王,大胜,拜卫青为大将军。3.置博士弟子50人,免除其赋役。六年 123(公元前) 34岁 遣卫青统六将两次出定襄击匈奴,斩俘万余人,封霍去病为冠军侯、张骞为博望侯。元狩元年 122(公元前) 35岁 1.淮南王安、衡山王赐反,事泄自杀,受牵连者死数万人。2.张骞遣使寻求身毒国,重开西南夷。3.立刘据为皇太子。二年 121(公元前) 36岁 1.丞相公孙弘死,以李蔡为丞相。2.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西击匈奴,俘浑邪王太子得休屠王祭天金人。3.霍去病、公孙敖分道出北地,张骞、李广分道出右北平,击匈奴。霍去病越居延,至祁连山,大捷,夺取河西之地。4.匈奴浑邪王降,设五属国。三年 120(公元前) 37岁 1.作昆明池教习水战。2.始立乐府,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四年 197(公元前) 38岁 1.造皮币、「白金」,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2.管盐铁、算缗钱。3.遣卫青、霍去病击匈奴,漠北大决战,从此「漠南无王庭」,加卫青、霍去病大司马衔。4.张骞再次出使西域。五年 118(公元前) 39岁 1.罢三铢钱,铸五铢钱,汉币制始定。2.丞相李蔡自杀,以庄青翟为相。六年 117(公元前) 40岁 1.使杨可主持告缗。2.遣使巡行郡国,查盗铸金钱者,并检举兼并之徒及为吏有罪者。3.霍去病死,葬茂陵旁,墓像祁连山。元鼎二年 115(公元前) 42岁 1.御史大夫张汤自杀,丞相庄青翟下狱自杀,以赵周为相。2.起柏梁台,以铜作承露磐。3.以孔仅为大农令,桑弘羊为大农丞,置均输通货物。4.废「白金」,统一在上林苑三官铸钱。5.张骞使乌孙还。6.设酒泉、武威郡。7.求汗血马。三年 114(公元前) 43岁 初定年号,以2年前于汾阴出宝鼎之年(116(公元前))为元鼎元年,再追订即位次年为建元元年,从此中国历史始用皇帝年号纪年。四年 113(公元前) 44岁 1.始巡郡国,至荥阳而还。2.遣使谕南越王内属,比内诸侯王。五年 112(公元前) 45岁 1.南越吕嘉反,遣路博德、杨仆等征讨。2.酌金案,夺列侯爵160人,丞相赵周自杀,以石庆为相。六年 111(公元前) 46岁 1.平南越,置9郡。2.平西南夷,置5郡。3.东越王余善反,遣将击之。4.分酒泉、武威,置张掖、敦煌2郡。5.穿六辅渠。元封元年 110(公元前) 47岁 1.率18万骑北巡,遣使谕告匈奴单于臣服。2.东越人杀余善降,诏悉迁其民于江淮。3.封禅泰山,下诏改元,以十月为元封元年。4.置平准,赐桑弘羊爵左庶长,为治粟都尉,领大农令,掌盐铁,主均输与平准。二年 109(公元前) 48岁 1.发卒数万塞瓠子河缺堤,令群臣自将军以下皆负薪,终填黄河缺口。2.遣荀彘、杨仆水陆两路征伐朝鲜。3.滇王降,赐滇王印,以其地为益州郡。三年 108(公元前) 49岁 1.遣将军赵破奴俘楼兰王,破车师。2.朝鲜降,设4郡。五年 106(公元前) 51岁 1.大司马大将军卫青死,墓像卢山。2.初置部剌史,巡察郡国。六年 105(公元前) 52岁 汉乌和亲,细君远嫁乌孙。太初元年 104(公元前) 53岁 1.定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改元太初。2.筑受降城于塞外。3.遣贰师将军李广利西征大苑。二年 103(公元前) 54岁 1.丞相石庆卒,以公孙贺为相。2.李广利攻宛失利,遣使截退兵于玉门。3.赵破奴没于匈奴。三年 102(公元前) 55岁 李广利再征大宛。四年 101(公元前) 56岁 李广利伐大宛胜还,自敦煌筑亭至盐泽,于轮台渠犁置卒屯田,供出使西域使者之用。天汉元年 100(公元前) 57岁 遣苏武等出使匈奴。二年 99(公元前) 58岁 1.遣李广利击匈奴于天山,胜还。2.李陵降匈奴。3.作「沉命法」。四年 97(公元前) 60岁 1.遣李广利等击匈奴,战不利,引归。2.族诛李陵家。太始元年 96(公元前) 61岁 徙郡国吏民豪杰于茂陵。二年 95(公元前) 62岁 赵国中大夫白公奏穿渠引泾水,成白渠。三年 94(公元前) 63岁 钩弋夫人生子弗陵。征和元年 92(公元前) 65岁 大搜上林苑、长安城,巫蛊始起。二年 91(公元前) 66岁 1.族诛丞相公孙贺,以刘屈牦为相。2.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卫皇后自杀。三年 90(公元前) 67岁 1.丞相刘屈牦因与贰师将军李广利谋立昌邑王为帝,下狱腰斩。2.匈奴入五原酒泉,遣李广利击之,李广利率7万众降匈奴。3.田千秋讼太子冤,族灭江充,建思子宫,为归来望思台于湖县。四年 89(公元前) 68岁 1.纳田千秋之议,悉罢诸方士求神仙事。2.以田千秋为丞相,封富民侯。3.下轮台罪己诏。4.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推广「代田法」。后元元年 88(公元前) 69岁 1.金日磾擒马何罗,平宫变。2.逼死钩弋夫人。二年 87(公元前) 70岁 1.立刘弗陵为太子,托孤于霍光、金日磾、上官桀等。2.二月,崩于五柞宫,葬茂陵。
你上吉林考试网可以查看一下,也可以亲自去南湖公园西门的长春市朝阳区市民大厦四楼去亲自问一下,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