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桥镇为祁阳县首治(264年~621年为祁阳县城,古祁阳县今分为祁东县和祁阳县),位于衡阳市祁东县城东南10公里处。金桥镇下辖新屋、竹叶、龙溪、映月、黄桥、会皂、朝阳、深柳、银盘、九塘、富子、马桥、深田、云丰、天堂、清塘、路陂、新桥、黎明、月坪、枧桥、龙门、长寿、柿中、平山、胜利、分水、沙冲、黄吉、金竹、福寿、油子、丰仁、许家、楠木、长岭、官山、狮峰、曾家、深山、下铺、宫夏、金桥43个村,黄土岭、新市2个居委会,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827亩。2014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10093万元,农民人平可支配收入34263元。金桥镇位于衡阳市祁东县东南部,距县城10公里。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辖43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531个小组。 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 。金桥镇东有神奇的鲤鱼嘴,十字路;南有美丽的蛇形湾,犀牛角;西有古朴的咸菜庙,猴子山;北有壮观的龙头岭,骇神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古建筑阅兵台、古城墙、护城河,唐代的金兰寺,明代的金兰桥,清代的古民居——同庆堂等,见证了金桥镇悠久的历史和深遂的文化。明明代重臣宁良、明代吏部、刑部、户部尚书、河漕总督陈荐、清朝宰相陈大受、清朝封疆大吏陈祖辉诞生于于此。现任厅职以上干部9人,处级以上干部30余人,实业界知名人士有周立功等人。 资源丰富,产业发展迅速 。金桥镇是全国著名的草席之乡,在全国10省市设立了草席营销窗口,产品远销东南亚6个国家和地区。境内盛产草席、祁东枣、荸荠、稻米、生猪、鲜鱼、湘莲、柑橘,其中荸荠与草席并为清代贡品。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金桥已形成了优质稻、席草、烟叶、蔬菜、养殖和白酒酿造等六大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形成了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无公害化产业 。金桥资源丰富。为全国著名的草席之乡,盛产草席、荸荠、稻谷、生猪、鲜鱼、湘莲、柑桔、桃李,草席、荸荠为清代贡品。该镇在全国 18个省市设立了草席销售点,所产草席远销东南亚 16个国家和地区。金桥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北靠湘桂铁路和322国道、衡祁快速干道、衡道高速公路,南临衡昆高速公路和湘江航道,娄衡高速公路、省道210线穿境而过。境内村村通水泥路,组组通公路。白河清水纵贯沃野,流经境内17公里。 设施完善,城乡统筹发展 。城镇科学规划,城区水、电、路、讯等配套设施完善,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人居环境不断优化。金桥、宫夏、楠木、官山、狮丰、曾家6村组成的衡阳市官山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已成为一个集特色种养、观光休闲、物流运输于一体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样板。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突出抓“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基层基础”三大工程,实现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先后荣获省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特色旅游乡村”等荣誉称号 。金桥社会事业发达。程控电话国际国内直拨,村组公路四通八达,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电视收视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厂供水清洁,电力供给绰绰有余。城镇建成区面积由5平方公里扩大到12平方公里。金桥镇党委、政府着力实施“科教兴镇、农业立镇、民营富镇、城镇带动”战略,带领全镇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新农村建设全面铺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经济环境政策宽松优惠,社会大局稳定安宁,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镇建立了万亩优质席草基地。先后被评为衡阳市“红旗党组织”、“二五普法先进单位”、“村民自治模范镇”、县“全面绿化先进单位”。“行政执法先进单位”,荣获县“招商引资一等奖”、“双文明建设二等奖”、“水利建设三等奖”。金桥镇得名来由,老街的尽头有条白水河,河上有座金篮桥,传说是观音竹篮所化。附近有座已毁的金篮古寺,新桥村有古祁阳县城遗址,专家考证后发现,除了城内商铺林立外,城外还有一个叫“铺子町”的集贸区域。说明三国时期,古祁阳县城金桥一带的市场已有相当规模。古祁阳县城遗址有一长长的水池,为古县城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