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盛行,人们已经可以做到“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在互联网的影响之下,各种大众娱乐消费项目应运而生,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可以看见网红打卡景点、网红奶茶店等。
网红,便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新鲜职业,利用大众对互联网使用的普遍性,网红开始在互联网上博取关注热度,借机推销自己或者合作商的产品,从中牟取利益,亦有人为了“红”、“火”而不择手段,给社会的风气带来了不良影响,显然,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可以说,“网红圈”里鱼龙混杂:有些网红宣传正能量,敢于曝光批评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是默默无闻的“正义使者”;亦有一些网红凭借自己“标新立异”的“奇葩”言论和行为哗众取宠,这种人即使使出浑身解数,最终也难逃被冷落和淘汰。
01
昔日,“网红弥勒”——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一座下辖县市火爆网络,该县市被当地人称之为“弥勒市”,风景优美,交通发达。一些网红在该地旅游之后拍照发到各大媒体社交网站之后,“弥勒市”得到了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和关注,“弥勒市”也因此变成又一个“网红景点”。旅游基地随即发出旅游广告,“不去会后悔”、“去了保证不亏”等一类的字眼登上了“网红弥勒”的旅游宣传官网。无独有偶,曾经有一男子也因为长样酷似“弥勒佛”而走红,后来他被富婆供养,只因其潜在的商业价值。
即使是平常人,对“弥勒佛”的称呼也有所听闻,而了解佛教的人也许知道,“弥勒佛”被称为“未来佛”,之所以和“未来”挂钩,有一种普遍的说法认为,“弥勒佛”是菩萨,而并未成佛,距离其成佛还有等待几十亿年之久。“弥勒佛”是释迦牟尼佛的“接班佛”,它出生在婆罗门,和释迦摩尼同属一期,但“弥勒佛”是贤劫的第四佛,需要拜在释迦摩尼的门下,再度过一劫之后,方可修成正果,成为正佛。当然,这些说法来源于宗教信仰,“信则有,不信则无”。
西汉末年,佛教开始传入中国,人们对佛教都表现出十足的兴趣,而“弥勒佛”以其体态丰满、憨态可掬、肥头大耳的“富贵”形象深受欢迎。到了唐朝时期,人们对佛教的认可程度就更深了,玄奘法师们均跪拜在“弥勒佛”的像前,祈祷得到“弥勒佛”的真传。
“弥勒佛”不仅在唐朝时期备受欢迎,它也深受日本人民的喜爱。尤其是在日本的奈良,“弥勒佛”憨态可掬的可爱形象为大多数人接受。奈良的许多神庙中,依然供奉着“弥勒佛”的大塑像,来往之人络绎不绝,参观者们都为它点上一炷香,虔诚祈祷,希望“弥勒佛”能保佑自己和亲人平安快乐。
02
倘若“弥勒佛”真的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会发生什么呢?前段时间,还真有一位体态丰满、肥头大耳的男子,由于其长相酷似“弥勒佛”而得到不少好处:该男子被富婆供养,而在一阵商业噱头之后,不少人为图个吉利,竟真的塞给这位男子不少“香油钱”,他随后也是被娱乐公司看中,公司想借他的长相将他包装成网红,在街头现场叫卖。 “网红弥勒”一开始的确得到了不少人的热情,之所以得到如此多的关注,可想而知,并不是因为其中很多人信奉神佛,而是大家都图个新鲜。相反地,真正信仰佛教的人,是不会被该男子的“皮囊”所迷惑的。在一片好奇的呼声和各种各样的合拍、“打卡”之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结语
“网红弥勒”并非神佛,不能给芸芸众生带来庇佑和关怀,当人们认清这一现实之后,“网红弥勒”的热度逐渐褪去,接踵而至的是公司的解约和该男子再一次流落街头的惨状。“网红弥勒”成名梦破碎了,人们甚至都没有记住他的真名。有人说,如今的时代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但“网红弥勒”的例子显然推翻了这一点,笔者认为,在这个时代,才华和实力才是立足之本,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