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第三条件居民委员会的任务:(1)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2)办理本居住地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3)调解民间纠纷;(4)协助维护社会治安;(5)协助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做好与居民利益有关的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6)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因此,涉及社区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1)掌握社区政策法规基本概念、基本框架及其对社区工作的意义;(2)掌握《宪法》有关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民主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行政区划、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精神文明建设等规定;(3)掌握《行政法》的基本原则;(4)掌握民事能力、代理制度、监护制度、侵权行为及其民事责任、物权制度等;(5)掌握劳动法调整的队形和范围、劳动合同的订立和主要内容、劳动安全和劳动保护以及劳动争议的处理和程序;(6)掌握街道办事处的主要任务、《居(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基本内容以及相关政策、社区中介组织相关政策;(7)掌握《婚姻法》的基本原则、结婚条件和程序、家庭关系、离婚条件、方式和程序;掌握继承的基本原则、继承顺序、遗嘱的效力、遗产的界定;掌握收养的原则、条件、程序、收养效力;(8)掌握社区服务的概念及其意义、社区服务的政策法规框架,掌握城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优抚安置制度体系和基本内容;(9)掌握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的含义、当前社区社会治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熟悉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的内容,明白容易在社区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10)掌握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及特点,理解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原则,掌握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途径,熟悉社区环境卫生制度和文化建设制度;(11)掌握社区纠纷性质、特征和类型,明确社区纠纷的解决途径,熟悉信访制度的内容,尤其是信访渠道、程序、以及信访事项的办理和督办,掌握人民调解的概念和性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任务、调解原则和程序、调解的效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