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人物简介吴伟仁,男,1953年10月出生,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得胜镇人,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数学会均匀学会副主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国防科技评审组副组长、国防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副主任。近十多年来,先后在航天一院、航天总公司、航天210厂、国防科工委科技质量司等技术管理岗位上任主要领导。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政府终身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吴伟仁在平昌县得胜镇独柏村度过了少年时光,20岁时官至“生产队长”,22岁时毅然卸任,追逐自己的飞天梦想。40年光阴荏苒,当年的翩翩少年,逐步成长为中国航天科技的领头羊。编辑本段研究方向航空宇航制造、航天测控技术编辑本段社会兼职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数学会均匀学会副主任国家科学技术奖国防科技评审组副组长国防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与信息学院副院长《计算机测控技术》杂志编委会主任《装备环境工程》编委会主任《深空探测技术》编委会主任编辑本段人物履历 ― 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 学习― 航天一院704所技术员 ― 航天一院英语进修― 航天一院704所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室主任 ― 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班学习― 航天一院704所副所长 ― 航天总公司办公厅副主任 ― 航天210厂厂长、研究员 ― 国防科工委科技与质量司副司长、司长2001―2004 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学博士近十多年来,先后在航天一院、航天总公司、航天210厂、国防科工委科技质量司等技术管理岗位上任主要领导,在航天装备的研制、生产、国防科技的发展、规划与领导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获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政府终身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等荣誉。2011年9月,吴伟仁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社会科学学部通讯院士。编辑本段成长故事巴中平昌县得胜镇独柏村,这是大巴山深处,一个十分偏僻的小村庄。 因一个人,这个小村子,从此不再默默无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是我小学、初中的同班同学,还是学习委员哦。”嫦娥二号即将奔月,平昌县得胜镇交管站站长陈武德满怀期待,他逢人便炫耀自己当年的学习委员。老陈每天还通过网络、电视、报纸,搜索这位老同学的信息。 吴伟仁在独柏村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光,20岁时官至“生产队长”,22岁时毅然卸任,追逐自己的飞天梦想。从一介书生到“生产队长”,再到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40年光阴荏苒,当年的翩翩少年,逐步成长为我国航天科技的领头羊。小学同学陈武德说,相比别的同学下河摸鱼、上树掏鸟窝,吴伟仁显得有些“闷”。从1965年读小学五年级开始,陈武德和吴伟仁当了三年同学。陈武德说,相比别的同学下河摸鱼、上树掏鸟窝,吴伟仁就显得有些“闷”,话语不多。当时他的成绩在班上不算最好,但从不偏科;上初中后,数、理、化就特别冒尖了。从小学到初中,吴伟仁一直牢牢“霸占”着学习委员这一职位,还曾让很多同学眼红过。40多年过去了,陈武德最深刻的印象是,这位学习委员总是“慢吞吞”的。上课时老师喊起立,同学们噌地一下站起来,他却不慌不忙地从板凳上起身;喊坐下,他也是最后一个屁股落凳。 稳、慢,是同学吴伟仁最显著的性格特征,陈武德认为,这也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应该具有的重要特质。 当时的平昌中学老师冯大湘说,吴伟仁出色的领导和组织能力使他印象深刻。1971年,吴伟仁进入平昌中学就读,他的职务也得到了“升迁”——担任学校学生会主席、学校团委副书记。 “学生会主席不是任命,是学生们自己推选出来的。”当时担任平昌中学老师的冯大湘说,吴伟仁的出色领导组织能力,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时的学生不光要学习,还要参加社会活动,到工厂和部队搞慰问演出。每次活动学校只是定下大的框架,吴伟仁领命之后,总是搞得有声有色,极少让老师操心。几年的高中生涯,吴伟仁连选连任,同学们是发自内心的佩服他。但频繁的社会活动并没影响他的学习,每天晚自习后,高73级的教室里,最后熄灭的那盏煤油灯,一定是吴伟仁的。 冯大湘说,载人航天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超强的组织领导能力,是不可能成为万众瞩目的领头羊的。如今的独柏村村支书吴大林说,自己最佩服的就是这位“前任”的那股子钻劲。 上完高中,吴伟仁回到了老家。刚刚放下书本他被村民举荐,担任独柏村4组的生产队长。“别看他是个书生,当生产队长也不赖哦。”曾经当过生产队长、如今的独柏村村支书吴大林,对自己的这位前任满是钦佩。 生产队里要建一个养猪场,吴伟仁跑前跑后,砖石、木料都准备好了,独缺钉子。当时,钉子属特供商品,镇上没有卖,怎么办呢?吴伟仁决定到40公里外的县城去买。 吴大林记得,那天下着小雨,路很滑,吴伟仁一早出门,八个多小时后到达县城,挨家挨户地问,都没买到钉子。这么远跑来,总不能无功而返吧? 于是,他找到和自己关系不错的一位老师“开后门”;老师找到县上一位领导,为他特批了十斤钉子。眼见天色已晚,老师要他住下来第二天再回去,但吴伟仁为了赶上第二天开工,坚决要走,随后就抱着钉子回家了。“到县城买钉子的那个年轻人,回来没有?”时值半夜,老师心里越来越不踏实,天黑又下雨,一个人走在路上出了问题咋办?老师打电话到当时的得胜区委;区委一位副书记,马上派人到村里去问,得知吴已平安回家,大家心里一块石头才落了地。 直到今天,吴伟仁买钉子的故事,当地还有不少人记得。对于这位比自己大三岁的“前任”,吴大林说,自己最佩服的就是他的钻劲,“他如果缺乏这种钉子精神,就不会实现飞天的梦想。” 吴伟仁当年的同学老师,得胜镇的父老乡亲,都成了他的铁杆“粉丝”。 命运在1975年发生了转变。这一年,吴伟仁被推荐至中国科技大学读书。 他放下锄头,卸下干了一年半的生产队长职务,告别父老乡亲,沿着那条弯弯曲曲的村道,走出大山,追逐自己的飞天梦想。 30多年过去了,尽管深处大巴山一隅,但年近六旬的陈武德,却格外关注着老同学取得的每一个成就。他以前对航空航天一窍不通,现在对神六、神七,栾恩杰、孙家栋等,却能如数家珍,陈武德笑称自己因为吴伟仁,成了一个航天迷。 嫦娥一期成功奔月,当获悉嫦娥二期更换三主帅、吴伟仁担纲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消息时,陈武德欣喜若狂,他立即给在外地工作的女儿发去短信:“你知道么?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就是我们得胜人!” 渐渐地,吴伟仁当年的同学老师,得胜镇的父老乡亲,都成了他的铁杆“粉丝”。“嫦娥二号即将奔月,他的工作肯定很忙,我们不应该打扰他。等年底,嫦娥成功奔月后,我们希望他能回到家乡,到时大家再好好地给他办一台庆功酒。”乡亲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