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作孚(1893年—1952年),重庆市合川人,民生公司的创始人、中国航运业的先驱,是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自幼好学,天资聪颖。因家境贫寒,小学毕业辍学,自学成材,历岁开馆办补习学校,讲授中学数学。边教书边自学,编著有《卢思数学全解》《中等代数》、《三角》、《几何学等最新讲义》,所著《应用数题新解》一书,当即由重庆中西书局出版发行。辛亥革命初,宣统二年(1910年)在成都他参加同盟会,从事反清保路运动。1914年周游上海、北京,后回乡在合川中学任教,参与编写《合川县志》。后又去成都,随后相继担任成都《群报》、《川报》编辑、主笔和记者,1919年接任《川报》社长兼总编辑。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参加李大钊等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主张教育救国。1921年任沪州永宁公署教育科长,积极开展通俗教育活动,聘请中国少年学会会员王德熙和恽代英分别担任川南师范学校校长和教务主任,开展以民众为中心的通俗教育与新教育试验,影响全川。因四川军阀混战,中途被迫夭折。1924年,到成都创办民众通俗教育馆,担任馆长,在少城公园内建起了各种陈列馆、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音乐演奏室、游艺场和动物园等文化娱乐场所,集中了成都各种工程技术人才和文学艺术专家,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才智。然而红火一阵,又蹈川南教育实验的覆辙。由此转而产生了实业救国的念头,而这一切,又以交通运输业为各业之母。于是,他于1925年秋,弃学从商,奔回合川,创办了民生实业公司,设想以办轮船航运业为基础,兼办其它实业,把实业与教育结合起来,促进社会改革,以达到振兴中华的目的。卢作孚白手起家创办航运,当初筹资极为困难,幸亏得到友人支持,筹得8000元资本,亲赴上海订购载重吨浅水铁壳小船一艘,于1926年秋驶回重庆,取名民生,开辟嘉陵江渝--合航线。他们除了总揽岸上事务外,竭尽全力改善经营管理,卢还亲自上船接待旅客,并提出一切为了顾客的口号。上自经理下至水手都兼服务工作,接待热情,侍候周到,伙食亦好,很快就得到了社会好评,班班客满,接应不暇。第一年就获利20000余元。1927年春,卢作孚到北碚出任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峡防团务局局长,他在清剿匪患的同时,对峡区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在这里建成了四川第一条铁路--北川铁路;组建了当时四川最大的煤矿--天府煤矿;创建了西南最大的纺织染厂——三峡织布厂;创立了中国唯一最大的民办科研机构--中国西部科学院;在四川率先架建成了乡村电话网络;开辟了被誉为重庆北戴河的北温泉公园。他在这里修公路、开运河、办农场、建工厂、辟公园、修建体育场、改造旧城市,并在城镇中设医院、建立图书馆、博物馆以及各种学校。与此同时,民生公司也发展很快,到1929年又新制了民用、民望两艘轮船,总吨位230吨,航线从嘉陵江渝--合线扩大到长江渝--涪、渝--沪线。当年,卢被刘湘任命为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此间还曾担任四川省建设厅长、交通部次长、全国粮食管理局局长、全国船舶调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为抗战时期的军需民运作出了重大贡献。此时正值外国船只横行川江,日本的太古、信和、日清及美国的捷江等轮船公司,凭着强大的实力,大幅度降低水脚,企图挤垮华轮公司,独霸川江。竞争非常激烈,华轮公司面临破产境地。面对这种形势,卢作孚挺身而出,明令中外轮船进出重庆港,都必须向川江航务管理处结关。迫使日清公司接受中国海关检查,开创了外国船只接受中国地方政府检查的先例,废除了甲级船员必须用外国人的陈规,提出外轮冲翻中国木船必须赔偿损失,和中国人不搭外国船,不装外国货的口号等等,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严重打击了外轮的气焰,维护了民族尊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零为整统一川江航运,主张将川江所有华轮公司联合组成一个公司,一致对外。于是从1930年起,在川江航线上以民生公司为中心,开展了化零为整统一川江航运的活动。凡是愿意售卖轮船的公司,民生公司予以收买,凡愿意同民生合并的公司,其轮船财产均以较高价格折价,然后用部分现金偿还原公司的债务,其余作为加入民生公司的股本,人员全部接收,量才录用。如此,不到一年,即合并了重庆以上航线的7个轮船公司,接收轮船门只。接着便向重庆下游扩展,又合并了7个公司。刘湘、刘文辉等军阀的船只亦以高价收买入股的方式,变成了民生公司的产业,从而合并和收买华商轮船28只。到1935年,美国捷江公司和一个英国轮船公司在竞争中垮台,11只大轮船为民生公司收购。日清公司由盈转亏,太古、信和见事不妙,亦悄悄退出川江航运。这时民生公司拥有轮船42只、吨位16884吨、职工增到2836人、有股本120万元、资产730万元,经营了川江航运业务的61%。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任命卢作孚为军事委员会水陆运输管理委员会主任,卢坐镇武汉、宜昌等地,具体指挥。1938年秋,武汉失守,大量后撤重庆的人员和迁川工厂物资近10万吨,屯集宜昌无法运走,不断遭到日机轰炸。卢作孚集中全部船只和大部分业务人员,采取分段运输,昼夜兼程抢运,不顾日机狂轰滥炸,经过40天的奋战,终于在宜昌失陷前,将全部屯集的人员和物资抢运到了四川。这次抢运行动,瞩目中外,被誉为中国的“敦克尔克”。在整个抗战期中,民生公司共抢运了各类人员150余万人、物资100万余吨、遭日机炸毁船只16艘、牺牲职工100余人。抗战胜利时,国民政府授予卢作孚一等一级奖章;在这段时间中,民生公司又收买了由沦陷区逃出的长江中、下游华轮公司轮船70多只。是时,船只最高时达到 137只、36000余吨位、拥有职17000余人。不仅独占了川江航运,成为战时中国最大的航运企业,而且还控制了许多其他重要企业。除附属民生机器厂,为大后方最大的机器制造工厂外,并向矿冶、航运、机械、纺织、食品、贸易、保险、新闻等各行各业中的78个企、事业,进行了大量的投资,卢本人曾担任了几十个企业的董事长或董事。战后,卢作孚把长江航线的重点移至上海,以此作为向沿海、远洋发展的基地,增辟由上海到台湾、汕头、香港等南洋航线和由上海到连云港、青岛、天津、营口等北洋航线。并在台湾、广州、香港等地设立民生公司分公司或办事处。同时又与金城银行集资100万美金,创办太平洋轮船公司,购入海轮3艘,把航线延伸到越南、泰国、菲律宾、新加坡和日本。到1949年拥有各种船驳150余只,吨位72000吨,职工9000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卢作孚于1950年6月由香港回到北京,他所组织的18艘海外轮船陆续从香港驶回大陆,他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第二次会议,并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北碚文化事业管理委员会主任等职。1951年春,卢作孚逐步将滞留香港的船只驶回中国,同年冬天,卢赴京开会,周恩来表示希望他到交通部担任负责工作,卢决定处理完香港撤船事宜后再赴任。但1952年1月初离京返渝时,正值“五反”运动高潮,他被指为“不法资本家”无情斗争,他不甘受辱,遂于1952年2月8日在重庆服用大量安眠药后辞世,他留给妻子的遗嘱全文为:一、借用民生公司家具,送还民生公司;二、民生公司股票交给国家;三、今后生活依靠儿女;四、西南军政委员会证章送还军政委员会。民生公司副经理及大船船长以上骨干,则几乎全部入狱“审查”,其中两人被处决。1980年,中共四川省委为卢作孚先生作出了政治结论,结论中说:“卢作孚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2008年,重庆评出历史名人,卢作孚得到的评语是:“民生公司、北碚实验区、《卢作孚集》,其中任一项都足以改变历史,卢作孚正是这样一位改变历史而让中国人不能忘记的重庆人。“ 2011年5月1日,重庆市合川区卢作孚广场扩建工程,卢作孚主题青铜雕塑揭幕并供市民缅怀参观;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卢作孚铜像雕塑及生平浮雕由四川美术学院王官乙教授领衔的专家团队创作,主题雕塑高米,重约10吨,总投资约300万元,由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工厂采用精密铸造技术整体浇筑而成,该雕塑每一个创作细节和阶段性创作方案均征得卢作孚先生家属认同。
卢作孚(1893-1952),原名魁先,别名卢思,重庆市合川人;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家境贫寒,辍学后自学成材;1925年创办的民生公司是中国近现代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1952年在重庆服用安眠药辞世;建国初年,毛泽东曾对黄炎培说: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4个人是我们万万不可忘记的,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纺织工业的张謇;搞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卢作孚跨越了“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生涯中充满艰辛、风险和挑战,并且在几个方面都各有成就。
卢作孚先生于1893年4月14日生于四川省合川县(现重庆市合川市)。由于家境贫穷,小学毕业即辍学。 1908年,年仅15岁的卢作孚先生,离开合川,前往成都刻苦自学,寻求救国途径。1910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运动。1913年起,先后在江安县中学、合川县中学、四川省立重庆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16年起,先后任《群报》、《川报》记者、编辑、社长兼总编。1919年,在成都投入“五四”运动,加入“少年中国学会”。1921年,在四川泸州永宁道尹公署任教育科长,创设通俗教育会,开展民众教育和新教育改革活动,被誉为“新川南、新教育、新风尚”。 1924年以后,卢作孚先生成功地进行了三个以建立新的集团生活为中心的社会改革试验。 第一个社会改革试验是在1924年,卢作孚先生在成都创办通俗教育馆,任馆长,发动了成都各方面的人才,在很短的时间内,建起了各种陈列馆、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音乐演奏室、游艺场、动物园等设施,以十分生动活泼的形式,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道德,是中国当时开展民众教育运动最好的通俗教育馆之一。 第二个社会改革试验是在1925年,卢作孚先生在合川募集资金创办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服务社会、便利人群、开发产业、富强国家”为宗旨,从航行于嘉陵江的一艘70吨的“民生”小客轮开始,惨淡经营,到1935年,先后并购了20余家中外轮船公司,统一了长江上游航运,航线一直延伸到上海;到1949年已拥有江、海船舶148艘,航线从长江及其支流开始,延伸到中国沿海、台湾、东南亚各国、日本、印度;分支机构遍及长江沿线和中国沿海各主要港口、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美国、加拿大;员工达9000余人;此外,还拥有造船厂、发电厂和各港口的许多码头、仓库;投资银行、保险、钢铁、机械、纺织、煤矿、水泥等六十余项实业,是当时中国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同时,还以其先进的管理、优良的服务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生精神享誉中国,蜚声海外,至今为中外人士所称颂。卢作孚先生被誉为“中国船王”。第三个社会改革试验是在1927年,卢作孚先生担任四川江(北)、巴(县)、璧(山)、合(川)峡防局局长,首先肃清匪患,接着开始北碚嘉陵江三峡的乡村建设。仅五年间,使北碚地区发生了根本变化,建立起了新的科学事业——中国西部科学院,新的教育事业——兼善中学,新的工矿企业——三峡染织厂、天府煤矿公司和北川铁路,新的卫生事业——地方医院。这批科学、文教卫生和经济事业的建设,将一个贫穷落后的北碚迅速建设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社会秩序安定的、经济、文化、旅游发达的现代城镇,成为中国乡村建设的楷模和缩影,为中外人士瞩目。至今,卢作孚先生被当地人民誉为“北碚开拓者”。 二十年代末,川江航运被帝国主义轮船公司所垄断,英国的怡和、太古,日本的日清,美国的捷江等十五个国家的轮船横行川江。他们凭着强大的实力,排斥打击华轮,使刚刚兴起的华轮公司面临破产的危殆局面;并凭借不平等条约,无视中国主权,在中国内河横冲直撞,为所欲为。1929年,卢作孚先生兼任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后,与外国航运势力展开激烈斗争,下令一切中外轮船进出重庆港必须向川江航务管理处申报、结关,并由该处派兵上船检查;外国轮船遇到木船要减速行驶,如浪翻中国民船必须赔偿一切损失。开创了中国士兵第一次登上外国轮船检查的先例,维护了内河航行权,迫使外国航运势力退出长江上游,挽救了民族航业破产的危殆局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卢作孚先生呼吁四川各军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他动员北碚地方的学生和青年组织“北碚抗日救国义勇军”,号召“团结一致,赶赴前方,共救国难”。在民生公司职工的床单上印着他亲自拟的“作息均有人群至乐,梦寐毋亡国家大难”十六个大字。 1935年秋,卢作孚先生出任四川省建设厅厅长。 1937年,抗战开始,卢作孚先生出任国民政府大本营第二部副部长,并主持草拟抗战总动员计划。他从南京电告民生公司全体职工:“国家的对外战争开始了,民生公司的任务也就开始了”、“民生公司应该首先动员起来参加战争”。 1938年,卢作孚先生出任国民政府交通部常务次长,负责指挥战时运输,亲临武汉、宜昌指挥撤退运输。集中了民生公司的所有轮船抢运撤往四川的工厂、政府机关、学校、科研机构、人员;从四川运送军队、武器、物资到前线,为战时运输和后方的工业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著名的宜昌大撤退被誉为“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 1940年,卢作孚先生出任全国粮食管理局局长,为解决迫在燃眉的战时粮食紧张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嘉奖卢作孚先生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巨大贡献,国民政府先后授予了卢作孚先生四枚勋章,其中包括胜利勋章、二等卿云勋章和三等采玉勋章。 1944年,卢作孚先生作为中国6个代表之一出席在美国召开的战时第一次国际会议——国际通商会议。 1945年至1948年,卢作孚先生先后前往美国和加拿大购买海轮和订造新型客轮。 1950年至1951年,卢作孚先生亲自指挥滞留在海外的18艘江海船舶驶回大陆,为发展祖国的航运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0年6月,卢作孚先生由香港回到北京,出席了第一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被选为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在北京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接见他,请他参加政务院召开的研究经济建设问题的会议。在此期间,卢作孚先生向中央人民政府提出民生公司公私合营的建议。1950年秋,卢作孚先生从北京回到重庆,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1952年2月8日,卢作孚先生不幸逝世。 卢作孚先生是一个实业家、社会改革家和教育家。他著有《乡村建设》、《整个四川的五个要求》、《未来的四川》、《一椿惨淡经营的事业——民生实业公司》、《怎么样做事——为社会做事》、《中国的建设问题与人的训练》、《我们的要求和训练》、《东北游记》、《工商管理》、《论中国战后建设》等著作。 卢作孚先生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在他撰写的《建设中国的困难和必循的道路》一文里,明确提出了“中国的根本出路是建国而不是救亡,是需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他指出:“要从国防上建设现代化的海陆空军;从交通上建设现代化的铁路、汽车路、轮船、飞机、电报、电话;从产业上建设现代化的矿山、工厂、农场;从文化上建设现代化的科学研究机关、社会教育机关和学校”。卢作孚先生说:“人生的快慰不在享受幸福,而在创造幸福;不在创造个人的幸福,供给个人享受,而在创造公众幸福,与公众一同享受”。他在《工作的报酬》一文中说:“工作的意义是应在社会上的,工作的报酬亦应是在社会上的。它有直接的报酬,是你做甚么就成功甚么。它有间接的报酬,是你的成功在事业上,帮助却在社会上。最好的报酬是求仁得仁——建筑一个美好的公园,便报酬你一个美好的公园,建设一个完整的国家,便报酬你一个完整的国家。这是何等伟大而且可靠的报酬!一点儿月薪、地位,算得了甚么!”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时说,有四个人士不能忘记,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謇”。黄炎培先生评价卢作孚先生:“是耐劳耐苦的,是大公无私的,是谦和周到的,是明决爽快的,是虚心求进的,是富于理想而又勇于实行的”。晏阳初先生在纪念卢作孚先生的文章中写道:“忘我忘家,绝对无私”。梁漱溟先生评价卢作孚先生:“公而忘私,为而不有”。张群先生说:“卢作孚先生是一个没有受过学校教育的学者,一个没有现代个人享受要求的现代实业家,一个没有钱的大亨”。 在国内外,对卢作孚先生的研究工作已不断深入和扩大。先后出版了《卢作孚文选》、《卢作孚集》、《卢作孚文集》、《民生公司史》、《卢作孚和民生公司》、《卢作孚的梦想与实践》、《卢作孚书信集》、《卢作孚年谱》等书籍。
党组书记黄立男,汉族,1964年8月出生,重庆合川人,中共党员,大学。主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工作。局长谷道胜男,汉族,1963年8月出生,重庆合川人,中共党员,大学。主持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行政工作。党组成员、副局长蔡平男,汉族,1963年7月出生,重庆合川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分管职业能力建设科、基金监督和信息建设科、区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党组成员、副局长周锡建男,汉族,1962年6月出生,重庆合川人,中共党员,农学学士。分管政策法规信访科、工资退休管理科、社会保障科、区劳动仲裁院。党组成员、副局长周小兵男,汉族,1974年10月出生,重庆合川人,中共党员,大学。分管公务员科、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军队转业干部管理科。党组成员、纪检书记唐志伟男,汉族,1967年7月出生,重庆合川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分管纪检组、党总支、办公室、就业与劳务开发科、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党组成员、就业局局长邓卫东男,汉族,1963年7月出生,重庆合川人,中共党员,大学,政工师。主持区就业局工作,负责管理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党组成员、区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局局长王懿男,汉族,1963年4月出生,重庆合川人,中共党员,大专。主持区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局工作。党组成员、区社会保险局局长谯成学男,汉族,1966年8月出生,重庆合川人,中共党员,大学。主持区社会保险局工作。
【重庆名人】烈火金刚----一级英雄邱少云 【重庆名人】甘宁 ---吴国大将【重庆名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杨尚昆 【重庆名人】生于重庆的著名作曲家 施光南【重庆名人】女作家三毛 【重庆名人】中国元帅刘伯承 【重庆名人】女帅秦良玉 【重庆名人】解放军十大元帅聂荣臻 【重庆名人】卓越的革命活动家――赵世炎 【重庆名人】辛亥元老熊克武 蒋勤勤,陈 坤,陶红,陈琳,刘晓庆,田亮重庆的名人还是不少的,除了这还有很多呢
173 浏览 2 回答
194 浏览 5 回答
140 浏览 5 回答
360 浏览 2 回答
261 浏览 3 回答
103 浏览 5 回答
258 浏览 3 回答
175 浏览 1 回答
115 浏览 2 回答
167 浏览 2 回答
94 浏览
267 浏览
280 浏览
215 浏览
97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