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矮小 爱不释手 纵横 巴掌 鼻梁儿 包涵 张望 雪耻 寒碜 刀把
2.绑腿 棒槌 花枝招展 浓密 戏法儿 转载 伸向 从容 簸箕 坎肩儿 磨蹭
3.峰顶 把柄 不由得不在乎 找茬儿 呼朋引伴 榫眼 裁缝 门槛儿 黑黝黝
4.匕首 板擦儿 成熟 凑合 窈窕 耷拉 微不足道 赶趟儿 黏糊 掌声
5.本色儿 聪颖 畜生 前呼后拥 壶盖儿 打量 命运 守寡 神甫 邮戳儿
6.生命 潸然 吵嚷 眉开眼笑 蒜瓣儿 耽搁 打盹儿 甘蔗 请柬 外甥
7.诋毁 永恒 语重心长 地道 抓阄儿 风筝 胸膛 唾沫 脸蛋儿 襁褓
8.誊录 抖擞 打嗝儿 石破天惊 行装 动弹 笼统 寡妇 栅栏儿 鼻涕
9.腐朽 禀报 笔杆儿 蛤蟆 举世瞩目 腼腆 精神 疙瘩 高跟儿鞋 作坊
10.脊髓 平整 幌子 药方儿 自生自灭 胳膊 倾盆 折腾 小人儿书 理睬
11.海藻 凭证 香肠儿 鲁莽 春暖花开 嘟囔 梦想 哥们儿 包袱 琢磨
12.简谱 空中 百看不厌 提防 茶馆儿 窟窿 薄雾 捆绑 转悠 瓜瓤儿
13.俭省 省城 堂堂正正 累赘 火罐儿 傀儡 痢疾 成功吆喝 露馅儿
14.警犬 山岗 疟疾 灯火辉煌 可鄙 拾掇 苍蝇 冒尖儿 挖苦 窝囊 绕远儿
拓展资料:
普通话(Standard Mandarin/Putonghua)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首选语言。截至2015年,中国70%人口具备普通话应用能力,尚有约4亿人只局限于听懂的单向交流。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体为全国普通话普及率平均达到80%以上。清末已出现“普通话”一词,清廷1909年规定北京官话为“国语”,民国时期多次制定国语读音,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规定国家通用语言为普通话。国语的前身是明清官话,更早之前则称为雅言。普通话可看作官话方言的次方言,所以现代人读唐诗宋词元曲基本都能押韵,从唐代《唐韵》到宋代《广韵》和明代初期的《洪武正韵》是继承。
沿革:1909年清政府将北京官话命名为国语;民国时多次制定标准,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国家认可的国音注音字母,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中国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语音,1932年经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确定国语标准;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参考资料:普通话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