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式太极拳的主要学习方法如下:
1、轻松柔和,意动身随。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衡舒展,动作柔和。没有大幅度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在练拳时,要求用意识(指想象力)引导动作,把自己的意念、气息、用力点等融入到动作之中去,真正体会到太极的韵味。
2、动作协调,上下相随。
太极拳的动作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姿势,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含,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密切配合,习拳时必须以腰为轴,手、脚的许多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互相响应。
3、圆弧均匀,呼吸自然。
太极拳的动作中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这与人体各关节自然弯曲状态相吻合,通过这种弧形活动的锻炼,有得动作的圆洛自然太极拳24式基本功要领知识太极拳24式基本功要领知识。
学习24式太极拳注意事项
练习太极拳讲究的是以内养外,练太极拳要练内功,让内气充盈,所以练习好太极拳聚气的方法也很重要。开始动作多做练习,慢慢感受内气的自然流动,时间久了,会感到全身发热,手心发热。
刚开始练习时估计大多数人都没有这种感觉,需要耐心,时间长了肯定有,时间长了还没有,那就是方法不对,学习24式太极拳学习必须心静自然。
对于一些复杂的招式,例如下势独立招式,如果做不了不用太勉强,可以点到而止,比如做下蹬脚动作,灵活根据自己的柔韧性,去练习24式太极拳。但要记住每次热身时多压压腿,做好热身动作也是很关键的一个步骤。
太极拳24式教程基础:1、起势:两脚并步,人体当然站立,全身上下释放压力,看着正前方;人体重心点挪到右腿,左腿轻轻地伸出,往左边平行面开步,与肩同宽,脚掌往前,重心点挪到两脚中间;双臂往前渐渐地伸出,手心往下,与肩同宽,抬至与肩同高;两腿曲膝蹲起,与此同时双手轻轻地下按至腹前,看着正前方。2、太极是一门科学合理,太极拳教学也是一门科学合理,伴随着太极的广泛应用和发展趋势,大家再不可以随意地去对待教拳,已不再是谁都能教拳,谁都会教好拳。学点太极拳教学基础理论,提升太极拳教学水准,逐渐执行靠谱教拳、科学教拳刻不容缓。
说起24式 太极拳 ,基本上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已经成为全民健身的必备运动了,那么怎样才能练好24式太极拳呢?下面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练好24式太极拳
练好24式太极拳需具备的六大要领,大家都知道太极拳有舒展简洁、动作和顺、轻沉自然、刚柔相济等特点,而学好24式太极拳,除了掌握太极拳基本功外,还应掌握比较好的要领。
一.立身中正.舒展自然
练太极拳首先要保持身体姿势的正确。例如:预备式的站立,起式的屈膝按掌都要自然端正。不论是弓步.扑步还是虚步,不论是直立.屈蹲还是转换。上体都要保持正直,不能前俯后仰,左歪右斜。身体的躯干应避免紧张僵挺,还要防止萎缩不展。练拳时要顶头竖项.沉肩坠肘.直脊展背.收腹敛臀.尾闾中正这都是保持。
二.心静.体松
“心静.体松”是太极拳的最基本的要求。“心静”就是一种内静,就是要思想集中,排除一切杂念,不要胡思乱想,专心致志地投入到练拳的过程中去;“体松”是意识上的放松,只有意识上的放松才能使肌体得到放松。体松就是身体各部位自然舒展,动作的自然顺遂。
三.屈腿落胯.进退轻灵
太极拳步型的移动变化叫步法,步法中的基本姿势叫步型。在步法转变过程中,落脚的位置(距离.宽度.方向)要符合要求,脚尖或脚跟碾转的角度要适当,以利于动作的稳定和顺。支撑腿要平稳,不可忽起忽落,只有腿部支撑的稳定才能使腿部的屈伸自然灵活,进退轻灵。太极拳桩步.行步的训练是加强腿部柔韧性和力量的基础。
四.动作连贯圆活.轻缓柔和
太极拳是活的雕塑.流动的音符.优美的 山水画 .高雅的抒情诗。因此,在习练过程中要连绵不断,这就要求以腰为轴保持周身的协调,上下相随,内外相和。动作速度的忽快忽慢,转换的过猛过急,重心的偏倚不稳都会使动作之间的衔接出现生硬或停顿的现象。
要做好连贯圆活,首先要把每个拳式的动作按规范要求做正确。所谓连贯就是套路动作势与势之间的承接转换,保持相连不断。所谓圆活就是饱满.自然.流畅,象流水似行云。
五.在均匀中显示虚实变化
太极拳的虚实变化,主要靠意念的引导,劲力的轻沉,姿势的开合,呼吸的配合来调整。虚实分为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从整体动作来说,动作达到终点为“实”,动作转换的过程为“虚”。从局部动作来说,意念集中在右手,则右手为实,左手为虚,相反则左手为虚,右手为实。
六.呼吸自然
太极拳虽说是一种腹式深呼吸的运动,但由于太极拳对其周身的平衡,姿势的准确,动作的转换,内外的变化,上下的相连,左右的兼顾等要求非常严密。所以对初学者来说,应把精力应放在动作姿势的准确上,一般宜用自然呼吸。不必强求呼吸与动作的配合,按照自己练拳习惯,该呼则呼,该吸则吸。动作与呼吸互不牵制约束,把注意力集中在引导动作和考虑要领上,顺其自然,这就是常说的自然呼吸。
等到套路动作达到纯熟的程度,肢体顺遂,相连不断,轻灵圆活,劲力顺达,同时做到了“身动.心静.气敛.神舒”十分自然时。可以根据个人锻炼的体会和需要,再有意识地去引导,按照“起吸落呼”,“合吸开呼”以及“起吸开呼”,“合吸开呼”拳势呼吸的原则,使动作与呼吸自然地配合起来。从而达到“深.长.细.缓.匀.柔”太极拳腹式深呼吸的要求,以上几点即为学习24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
二十四式太极拳的特点
(一) 轻松柔和
太极拳的架式比较平稳舒展,动作要求不僵不拘,符合人体的生理习惯,没有忽起忽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所以,练习一两遍太极拳以后,会感到身上微微出汗,但不会出现气喘等现象,给人以轻松愉快的感觉。由于太极拳具有这个特点,所以,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质的人都可从事太极拳练习。
(二) 连贯均匀
整套太极拳的动作,从“起势”到“收势”,不论动作的虚实变化和姿势的过渡转换,都是紧密衔接、前后连贯,看不出有什么明显停顿的地方。整套动作演练起来,速度均匀,前后连贯,好像行云流水,连绵不断。
(三) 圆活自然
太极拳的动作不同于其他拳术,它要求上肢动作处处带有弧形,避免直来直往。通过弧形活动进行锻炼,使动作圆活自然,体现出刚柔相济的特点,使身体各部分得到均匀的发展。
(四) 协调完整
太极拳不论是整个套路,还是单个动作的姿势,都要求上下相随,内(意念、呼吸)外(躯干、四肢动作)一体,身体各部分之间要密切配合。在练习过程中,要以腰为轴,上肢和下肢动作都由躯干来带动,并且互相呼应,切忌上下脱节或此动彼不动、呆滞等现象。
短期内练好24式太极拳的秘籍
对于想学习太极拳的人来说,24式太极拳是基础。要在短期内练好太极拳不是件容易的事,但24式太极拳和所有的太极拳一样,都有自己的规律,掌握这些基本的规律再经过你的练习,可以使你的太极拳达到一个高的阶段。
一、初学先走步
这是初学者觉得最觉得枯燥的阶段,但这也是学习太极拳最捷径的方式。因为在一套太极拳里面,几乎百分之五十之多的动作都与太极拳的"迈步"有关。也就是说而这一个迈步练好了,可以使百分之九十的动作看上去很专业,如果练不好,好象你错了很多动作,其实只是这一个迈步没有做好的原故。所以,对出现频率很高的"迈步"的重视要放到第一位。
二、上肢动作单练法
外行人乍看好象太极拳动作繁多,其实,太极拳有自己的规律。下肢动作以迈步为主,上肢动作其实重复的也多,在这里为您做一个精选,在练会这些动作后,您的太极拳看上去可就练了有相当一段的"时间"了:(一)左右抱球;(二)左右野马分鬃;(三)左右倒卷肱;(四)左右揽雀尾。
三、上下肢结合练习法
以上肢动作结合下肢动作进行练习。如上肢做左右野马分鬃动作,下肢做迈步动作;倒卷肱时手做一手顺耳前推,另一手做回带。同时下肢做后退步动作等。
基本原则:在做以上动作时一定要对太极拳中的一些基本要求有相当了解。如整套拳重心起伏不要太大,尽量保持在一定水平;还有动作不要断断续续,不要忽快忽慢;在动作中尽量以腰为中轴进行。当您按照上面的步骤练得相当熟练以后,一套24式太极拳基本上您就可练得得心应手了,而且为学习 其它 太极拳也奠定了基础。
如何练好24式太极拳相关 文章 :
1. 如何练好24式简化太极拳
2. 练好24式简化太极拳的要点
3. 如何提高24式太极拳的技术水平
4. 24式简化太极拳的技巧
5. 短期练好二十四式太极拳的方法
6. 24式太极拳起势练习方法
24式太极拳应该怎么打呢?它的分解动作口令是什么呢?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心意混元24式太极拳谱 一、无极起式 练拳须从无极始 掤挤捋按须认真 掤,意在腕背 挤,意在指尖 捋,意在掌心 按,意在掌根 二、金刚捣捶 正面立圆顺时圈 平圆左弧腰左旋 平圆右弧摆右脚 双掌右捋铲左脚 左手反撩上右步 弓步右手出勾拳 右侧立圆反背拳 三、懒扎衣 正面立圆顺时圈 右拉左采如拔剑 双臂左合如十字 平开双掌提右腿 双臂再合落右足 右臂向右托左臂 沉肘坐腕立右掌 左掌按摩到丹田 四、六封四闭 两掌顺时转小圈 掌背连根向右挤 正面立圆顺时圈 左刁右托再合腕 两掌松落腰转左 两掌画弧到耳侧 左足内收虚点地 两掌下压如拔胡 五、单鞭 右合左开运两掌 双掌大圆对开合 右手出钩左仰掌 起左足钩收落铲 左手荡开右脚叩 左手顺时转丹田 左开单鞭弓马步 六、白鹤亮翅 双手下松左膝侧 双掌顺时一大圈 双掌平胸向右捋 顺时小圈左足收 上动不停左足摆 左掤右捋上右足 交叉顺时混元圈 双臂合十右足铲 重心前移亮右翅 七、斜行拗步 右掌化弧落中线 重心後移右脚摆 重心前移左手扬 左脚钩铲撑两掌 重心左移收右脚 搂膝拗步左手钩 右掌平圆反时圈 面向中央背撑圆 八、提收 右足上步虚点地 双手松落两胯侧 右足後撤一大步 左足拖回虚点地 两手大圆落腹前 双掌提升右肩前 按掌提腿右脚立 虚领顶劲命门撑 九、前蹚拗步 落脚左掤右掌挤 右合左开左脚摆 右掌左捋扣左腕 右腿里合落地铲 双手反时正立圆 右掌向右平拉开 马步坐腕沉两肘 十、掩手肱捶 双臂合十左旋腰 右领左随右旋腰 左领右随左旋腰 震脚开步松两掌 左盖右炮反背捶 磨盘穿掌反时展 先合後开八字手 左掩右冲发寸劲 右把左扣提右膝 十一、披身捶 左侧小合混元圈 右掌顺时扫大圆 双掌松落如无极 阴掌前掤阳掌落 平弧合十右在上 两掌侧开提右腿 右足开步再合十 平圆反时抓一把 左拳右探眼朝上 右拳吊摆沿走前 右挂左拦要蓄劲 左挂右拦意为先 十二、背折靠 右拳松落反时圈 右拳左领腰转左 左拳下撑大腿根 右臂逆缠腰转右 十三、青龙出水 右掌松落顺时圈 右挂左拦似从前 左挂右拦拳反背 左手撩指右拳落 右拳吊摆左手回 十四、双推手 右拳变掌顺时圈 左掌丹田转小圆 右足内叩随腰转 左足微收双掌捋 双掌松落左足摆 双掌左捋上右足 双掌合十再松落 大圆合劲左肩前 右足前跨一大步 左足拖步双掌推 势如推倒万重山 十五、三换掌 两掌松落腰转右 双臂提升折右臂 转腰前抹右阴掌 转腰前抹左阴掌 转腰前抹右阴掌 十六、倒卷肱 双掌顺时一圈半 右掌变拳找左肘 左肘随腰推向前 左足斜退一大步 右掌浮抹左阳臂 左掌松落大腿旁 左掌前捋左脚扣 右足斜退一大步 左掌浮抹右阳臂 右掌松落大腿旁 左式重覆再一遍 十七、退步压肘 磨盘穿掌小立圆 右掌平扫过左膝 左掌平扫到右膝 右肘下压左仰掌 身微下沉顶劲领 重心後移身微起 两掌对拉分阴阳 磨盘穿掌扣左足 右足弧形撤大步 左肘下压右仰掌 余式同前方向反 十八、中盘 双掌反时侧立圆 左足回收虚点地 左手随腰甩仰掌 左足画弧外摆落 右腿提平右臂举 震脚斩手腕相合 左足开步腰右转 右合左开右跟步 左足侧开大马步 右捋左臂定中盘 十九、闪通背 双手原地顺时圈 右足回收虚点地 顺时再圆双臂合 右足前伸重心左 弓步左采右掌劈 左足上步穿右掌 双掌反时向後捋 左足平移横叩步 双掌下游右足虚 右足後扫再落实 左按右采劲在腰 二十、击地捶 顺时捋采掌变拳 右拳前崩心向下 左拳平拉到左侧 右足踏地小并步 右拳反时内摆捶 右足上步顺自然 左拳顺时内摆捶 左足上步顺自然 右拳反时栽向地 左拳顺时小臂斜 顶劲不丢弓左步 二十一、平心捶 右拳反背穿心肘 上左足海底翻花 双拳松落心向後 双臂顺缠向後引 震右脚双臂合十 左上右下於腹前 两掌侧开左足开 磨盘穿掌反时展 左掩右冲发寸劲 二十二、煞腰压肘 左足前移虚点地 右拳顺时反背捶 左足後撤一大步 双臂合十腰转左 双拳随腰顺时甩 松腰坐胯体松沉 二十三、当头炮 双拳变掌顺时圈 上捋下采再抓拳 右足回收虚点地 右足外摆再震落 双拳采落右下方 左足上步成弓步 左掤右冲当头炮 二十四、收式 双掌前引再後捋 右足上步虚点地 右臂前撩左臂合 右足回收成并步 双掌松落归无极 捧气收功 混元二十四式太极拳要点提示 一、无极起式 无极式站立时, 要松肩, 松肘, 松胯, 松腕, 周身自然, 内外六和. 顶劲要虚虚领起, 腰部放松下塌, 命门自然松开, 虚心实腹, 意沉丹田. 如此三至五分钟, 待四肢百骸感到蘯然无存, 气息移动时, 再练习起势动作. 做起势动作时, 要注意意气的运行. 心意后引时, 内气由下丹田蓄引至后丹田, 手随意动, 同时后引. 心意上堋时, 内气由命门出发, 循体后督脉上行, 至两肩, 两肘, 两腕. 然后两腕领气虚虚上堋, 形成堋劲. 心意前驱, 气贯指梢伸挤, 而成挤劲; 心意回引, 气从梢端返回两肘, 形成捋劲; 心意下沉, 无极站桩, 意守丹田, 太极起式, 要求圆活流畅. 所画之圈要大一点, 要有深拔之意, 以后的动作都要求如此, 要掌握阴阳的对称, 统一和互为转换. 由下向上堋, 有上必有下; 由后向前挤, 有前必有后; 由前向后捋,有后必有前; 由上向下按, 有下必有上., 二、金刚捣碓 做金刚捣碓时, 要注意右膝是由右拳上提自然带上来的, 右胯, 膝, 脚三节要放松松开, 若断若连,毫无拙力,为松气震脚做好准备. 震脚时切不可努气用力, 使劲跺它, 不可为追求形式上的整劲和声音, 使骨节肌肉紧张而导致伤骨, 伤筋, 伤肾, 伤脑, 伤气, 伤身. 震脚是松气, 松劲所致, 是身心俱松的表现, 意到气到, 气到劲自然到, 积柔而成刚. 定势时腹归太极元相, 心内一片太和. 本式的折叠右转, 回捋水平圈实, 与步伐调整要协调一致, 圆活流畅, 同时完成. 腿手分家, 应匀速对称, 配合得当. 两脚不要在一条直线上, 相差半步左右, 以保持稳定脚. 上步勾拳与左手相合, 应同时完成, 拳到, 脚到, 身到. 右脚屈膝上提, 是右拳上提牵引所致. 右脚震落是松气, 松腿, 自由下落, 不可跺脚, 以防自伤. 无论是提脚还是震脚, 右腿, 胯, 足, 三节要放松, 若断若连, 以后动作均如此. 三、揽扎衣 做揽扎衣动作时, 要注意胸腹的开合折叠, 腰, 背, 臂的迎引后撑, 以及两腕的旋转之意. 还要做好欲开先合, 合之再合的续合式. 两臂伸展斜开时, 肩, 肘, 腕应依次伸展, 节节相开. 最后右臂向右展开时, 要以腰带手, 肩, 肘, 手依次伸展, 同时要注意臂弯似满月. 本式的提腿, 开手和缠腿合手, 上肢与下肢运动, 应协调一致, 相反相成, 同时完成. 右转平开前, 右手有一欲右先左的逆缠翻掌折叠小圈, 定势时手不能出圈, 即手不能开过右腿, 并保持周身的圆浑. 四. 六封四闭 六封四闭两手环形旋绕时, 要靠胸腹折叠开合, 和腰胯的旋拧圆转, 这样才能使周身更圆活, 气息更流畅. 向右下前方斜按时, 以右手为主, 左手为辅, 同时有肩靠, 手靠, 胯靠, 膝靠之意, 手到脚到身体到, 意到拳到, 一气呵成. 本式的大捋圈, 要有高山流水的意境. 左手引带右托手, 两手配合, 与捋手变化, 既横捋手变捋掠手. 收步斜按左上右下45度斜线流畅下按, 松沉下按, 虚实分清. 五. 单鞭 做丹田内转的做单鞭式动作时, 胸部常兼有堋捋之意, 胸腹同时圆转开合折叠. 右勾手伸展时, 形如抽丝, 一挥而就, 并与左手对拉相开. 左手围绕肚脐旋转, 是在丹田内转的带动下完成的, 要内外合一, 周身一家. 左手开展时, 肩, 肘, 手依次相开, 最后意贯指梢. 整个动作意气神形要浑然一体. 本式的勾手左转圈, 是右勾手与左转腰相向运动圈, 似盘旋抽丝一般. 勾手时, 拇, 食, 中三指撮拢, 谓心, 肝, 脾相合; 也可五指撮拢, 谓五脏相合. 松开左手, 是左手与右勾手, 与右脚之间的放松对开, 闭合要又由衷而开, 又有混元博大之意. 六、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上合下开时, 左手护手护脸, 右手护腹护裆, 上下护住中线, 左右两肘护两肋, 这是对挤掩. 左手暗藏催心掌. 配合右脚上步擦地, 前肩靠, 肩靠, 肘靠, 撩阴掌, 前弓后蹬并身到, 这是对比掩. 本式的两个斜开合圈, 根据胸朝东北方位而称斜开合. 前者为上合下开, 右肩靠, 作运气准备; 后者为白鹤亮翅作运气准备. 前者又称欲合先开, 后者又称欲开先合, 又都寓闪展腾挪和化引之用法. 七、斜行拗步 做斜行拗步时要注意, 两手交替斜线运行, 皆不过中线, 左右轮换而又护着中线. 左手运左半身, 右手运右半身而不失中定. 以腰带手, 以手领腰, 腰腹, 臀胯折叠旋绕, 胸腹同时开合折叠. 本式的左脚开步与右手斜伸, 是沿东北和西南两个隅角成一斜线, 跟步斜行和上步斜行, 都沿这一斜线运行. 方位是斜的, 所行之圈是斜的. 右手为主, 斜行, 转圈; 左手为辅, 斜行, 转圈, 两圈交替斜行. 右脚跟步是右手向前斜行牵引所致. 八、提收 提收中的两手上提, 为提收上式的接应劲, 接住对方来势, 引臂入圈贵在精神贯注, 神形相合而不留痕迹. 收捋时, 周身沉稳地蓄住劲, 而达到引劲落空的目的. 虽未发而意在先. 两手按挤, 提膝上顶须同时完成. 左膝堋顶, 暗藏靠封里合腿, 腰微暗转, 尽由己发. 提收圈中寓捋, 引, 化, 拿, 蓄等变化. 要与丹田内转, 腰身内转相配合, 提膝和推掌须同时完成. 右腿沉好, 左腿提好. 九、前趟拗步 前趟拗步里面有一个以闪身法引转来势的动作, 一退, 一转, 一引, 一缠而引劲落空. 右腿屈膝上提时, 塌腰敛臀合裆, 周身拧裹相合, 上下一起到. 落步进逼屈身劲, 上劲下屈膝堋顶. 上劲在两手, 左手为采手, 合手, 擒拿手; 右手为扑面催心掌, 下屈在膝顶, 胸腹中膛行, 审时夺势里合腿, 心意如游龙回旋, 身形似弹簧缠绕而连绵不断. 上步挤手须上下相随, 意到, 拳到, 渐发于足, 前弓后蹬, 节节贯通. 双开水平圈时, 两臂, 肩, 肘, 手与两腿, 胯, 膝, 足, 由内而外依次伸展, 对称相开, 开中有合, 气势博大. 十、掩手肱捶 掩手肱捶右脚震落时,不可努气用拙力, 拳在松气震落,在最后出拳之前, 左手食指的方向和右拳蓄势的方向, 以及眼神, 心意所注之处, 要三点成一线, 才能有的放矢. 左手前掩为接劲, 右拳屈屈为蓄劲, 随屈就伸, 阴阳互变, 拳到, 肘到, 意到, 气到, 劲到. 出拳时要积柔成刚, 切不可努气用力, 也不可以力代气. 梢虚中髓根节摧, 拧腰转胯起于足. 右手要反转平圈, 左手是正转平圈, 转体是廻旋折叠圈, 要绕丹田垂直轴转, 转体扣拳, 扣脚, 提腿, 合手须同时完成, 一转而成, 重心不升起, 沉住气, 右腿提好, 顶劲领好, 左右平准, 中正独立. 以后独立腿步都需如此. 十一、披身捶 披身捶为大转身法, 右手先松落, 为承接来势引劲落空, 右转旋绕一大圈时, 应圆活, 无凸凹, 并有肩靠, 肘靠, 臂靠之意, 暗藏采手和切掌,辅以右脚里合腿法, 腿手并用, 而令对方, 此手法之巧, 全仗身法的上下配合, 转关在腰, 周身上下左右, 需一起松沉裹合, 蓄住劲. 两手节节抓臂握拳, 而有抓筋拿脉之意. 披身捶的环形开合圈, 需圆浑饱满. 胸, 腹, 腰, 背, 臀, 胯同时开合折叠, 全身充满弹性, 上开下合, 下开上合须对称协调, 同时完成. 磨盘转圈要合周身之气运转, 气运带脉, 转丹田. 连环炮应匀速对称, 前后对立, 两抽换, 劲由足发. 披身摆拳要合着腰裆劲, 顶住周身气, 围绕中轴线左右回旋披转饱满, 圆浑, 虚实互换, 落气到脚, 两脚心有折转, 下转之意. 十二、背折靠 背折靠一是折背靠, 而是折肘靠, 一是折背靠. 十三、青龙出水 青龙出水要求左摆拳时右挂肘, 右反背拳时左挂肘, 左抑扬指时右挂肘, 右阴俯拳时左挂肘, 且左右对称, 屈身相配, 由中而运. 十四、双推手 转身上步时, 两手领住周身之气, 自右向左转, 转体转圈转重心, 与右脚上步要同时完成. 十五、三换掌 三换掌是重心定在右腿上, 通过两腰左右抽换来达到换掌, 达到换虚实, 既四次转腰三次换掌. 十六、倒卷肱 倒卷肱右拳沿后上前下的立圆轨迹绕转时, 右手用意节节抓臂而成拳,暗含抓筋拿脉之意; 左手立掌护于体前, 与腹前的右拳上下照应, 上紧下徐, 右拳随时弹击对手裆腹部. 后撤时, 后撤之脚如履薄冰. 定势时, 前手臂弯如弓, 身虽后移而意在前, 自然中定平准. 卷肱时, 以意旋腕转膀, 逆旋开展, 顺缠卷收, 总要松活, 柔顺, 圆转, 连贯. 撤步时需贴地走斜弧线, 有如履薄冰之意. 重心后移身后坐, 转腰与两手前后对开需同时完成, 匀速对称, 协调一致, 到拳到. 十七. 退步压肘 退步压肘做单双臂磨盘缠丝圈时, 臂以肘为轴, 身体以腰为轴, 两腿以膝为轴, 上, 中, 下同时磨盘旋绕, 并与胸腹开合折叠相配合, 三轴同旋而形成周身一家的磨盘缠丝圈. 做右压肘式时, 要注意两臂抱肩合肘, 两腿开胯圆裆, 腰背裹圆, 周身相和. 右脚弧形后撤时, 脚掌贴地, 如履薄冰. 要细心体会脚下的感觉. 身体右转, 后移, 下坐, 要沉稳凝重, 安如磐石. 退步压肘不是局部的单一肘部下压, 而是整体的抱肩合肘身下沉的自然压肘. 右脚退步与倒卷肱退步相同, 先收步, 再贴地弧线撤步. 十八. 中盘 做上合下开式时, 右脚震落应松气, 松腿, 震脚不可努气用力跺它. 左脚开步应顺遂自然, 好像是被右脚震弹出去似的, 左腿同样要放松, 无拙力, 形成左转侧斜双逆双开缠丝圈后, 两手上下斜开, 和右脚收拉, 皆要随身腰而动, 身到手到, 手到脚到; 右脚似乎是被左手领带而左移的. 右脚要松胯, 松膝, 松脚, 胯, 膝, 脚三节若断若连. 中盘要斜开, 也以左手为主, 右手为辅, 领住周身之气, 由内向外的斜开分行. 两手开, 两腿也开, 上下同时对开, 开而不出圈. 左手与左腿相合, 右手与右腿相合, 开而不散. 十九. 闪通背 闪通背做两手交错, 相反运行的上下掠劲时, 两手左切, 左腿右扫, 要腿手并用, 相反相成, 手到脚到, 刻不容缓. 做倒转身法时, 转身应圆活无滞, 浑然一体. 两手回旋与扣步, 转身密切配合, 也要注意手到, 脚到, 身到. 最后闪身撤步通背时, 两手的翻转与转身撤步要密切配合, 一气呵成. 定势时应沉着稳健, 上下相合, 前后相照. 闪通背, 又称运气通背. 通背就是通三关, 通周天. 本式中的竖圆圈就是通背圈, 周天圈. 要求圆转通顺, 而又在意, 不在气. 意为气头, 气随意行. 只要练好先天混元气, 熟练混圆圈, 就能自然通背, 通周天. 转身扣步是倒转身法, 要圆润自如, 一气呵成, 一转而就, 无滞缓. 二十. 击地捶 击地捶的近身跟步, 左架, 右冲拳, 要求身, 拳, 脚一起到, 劲整 式稳, 左臂上架形如拨云见日, 右拳前冲恰似开弓放箭. 两拳抡臂, 左右挂绕, 肩护着体前中线而交替运行, 并与左, 右进步配合好, 形成上引下劲的击地捶定式. 左右摆拳是连环进击法, 也是腿手并用法. 定势时两肩要平准, 脊, 背, 腰, 臀不歪不扭, 不凸凹 二十一. 平心捶 平心捶前的合后开的双卷肱续合式, 要做到两肩边卷合, 边沉塌, 两肘相合, 两拳相合. 此动与后面的前开后合, 双翻卷的弹抖式, 皆要随胸腹开合折叠而卷续翻转, 不要单纯追求两臂的弹抖劲. 发平心捶时, 两脚开胯, 裆圆活, 两膝拧转式相合, 两脚踩蹬向下钻, 全凭腰胯松活转. 左臂螺旋挂肘, 为急缠急引, 右臂螺旋冲拳, 为急缠急劲. 回身反转圈要圆转自如, 气势宏大, 如车轮倒转. 右肘与左拳, 要对称相开, 一线穿成. 肘平肩沉, 上开下开, 即两腿左蹬右弓相开, 右肘与右膝, 右脚三尖相对, 右臂右腿屈, 左臂左腿伸. 二十二. 煞腰压肘 煞腰压肘定势时, 腰松开堋圆, 脊背伸拔裹圆, 臀部微翻, 两脚有向下拧钻之意, 使下盘稳固, 落地生根, 顶劲领好, 裆劲下好, 上虚下实, 中正不偏. 煞腰压肘撤步左松, 右拳似被身部拉回去一般, 即以步拉身, 以身拉拳, 依次传递. 二十三. 当头炮 做当头炮右翻身式时, 两拳抡臂翻转, 即身体翻转及右脚的提落, 需整体协调, 同时完成. 两拳前冲时, 左膝前弓, 不过脚尖; 右拳伸而不直, 拳到脚到身齐到, 左弓右蹬身前拥, 双拳齐发如放箭, 目视前方, 照顾四旁. 收腿收拳时, 眼神, 心意由前往回收, 而有摄神收合作用. 二十四. 收势 降气收功, 一般做三次. 一趟拳练完, 在身体四周会产生一定的气场,应收回到丹田来, 以达到养气养身的目的. 习练者若能平心静气, 专心致志的进行收功的练习, 则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神返身中气自回, 周身混元无极归, 练而不收枉费劲, 动而复静见天真. 收功很重要, 若只练不收, 枉费功夫. 全套结束, 静归无极, 即始于无极, 归于无极. 猜你喜欢 1. 24混元太极拳分解教学视频 2. 混元24式太极拳练习要领 3. 混元24式太极拳步法要领 4. 陈式心意混元太极拳24式拳谱 5. 24陈式混元太极拳教学视频 6. 心意混元太极拳二十四式 7. 混元24式太极拳的拳法特色 8. 陈式心意混元二十四式太极拳要求及要领 9. 混元24式太极拳的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