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语文 期末考试将至。你准备好接受挑战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仅供参考。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根据拼音将下列四字词语填写完整(6分) ①妇rú皆知②qiú劲有力③鞠gōng尽瘁 ④叱zhà风云⑤谈笑风shēng⑥莫zhōng一是 2. 古诗填空(8分) ①惟有门前镜湖水,。 ②,上有黄鹂深树鸣。 ③,关山度若飞。,寒光照铁衣。 ④ 赵翼的《论诗》中与“长江后浪推前浪”含义相同的诗是,。 ⑤ 赵师秀《约客》一诗中,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效的诗句是,。 3.下列 句子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年1月11日,我们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我国歼20隐形飞机首次试飞任务,这是中国人永远值得纪念和骄傲的日子。 C.我们要确保 安全生产 ,防止万无一失。 D.近段时期以来,小王电脑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4.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写序号)(3分) ①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皮鞋,显得很寒酸。 ②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学生糊口。 ③回到故乡之后,又受着轻蔑、排斥、窘迫,几乎无地自容。 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了。 ⑤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学费,不能再 留学 ,便回来了。 5.名著阅读填空(4分) 《昆虫记》的作者是。这是一部公认的文学经典:在作者笔下,杨柳天牛像个,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被毒蜘蛛咬伤的,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6.仿写 (2分) 动物是人类的生存伙伴。有了它,世界才如此丰富多彩、生机盎然,并 且给人类以深刻的启迪。我喜欢斑羚,因为在种群面临灭绝的时刻,它们能够 心甘情愿地用自己的生命为下一代开辟生存的道路;我喜欢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11分) 梯子 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 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了墙头上。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 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来,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 爸爸看了看他九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也好,让你来就让你来。” 猴子一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 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爸爸说:“慢着!” 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用眼睛问爸爸:“怎么啦?” 爸爸说:“我先讲个 故事 给你听了,你再下来。” 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爸爸讲的故事,没有一次不好听的。 爸爸说:“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说:你跳下来!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抱住。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就像 游泳 时跳进水里去一样,纵身一跳。哪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的怀抱里 的前一秒钟,爸爸的身体一闪,站在一边。儿子扑了个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就开花。哭哭啼啼地站起身来,儿子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爸爸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 不必说了。”停了一停,爸爸继续说:“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 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 爸爸说:“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我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以后长大了,容易上人家的当。” 但是儿子显然并没有被爸爸的话所说服。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然而他还是不敢违抗命令。他站在那儿,动也不敢动。 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要接住你的手缩回来,让你跌一个屁滚尿流!” 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个还没熟透的橘子。 爸爸喊了:“一……二……三!”咬紧牙根,忍着泪,儿子从梯子上跳下来了。他等待着自己的 屁股像一个南瓜,扑的一声,摔得支离破碎…… 然而,好奇怪,爸爸的手竟然没缩回去,他的身体也没移开。他还是定定地站在原来的地方。他把掉到他两手中的儿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抱住了。 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张大了眼睛,他问:“爸爸,你为什么骗我?” 爸爸笑出 声来,爸爸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 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他搂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双颊。 爸爸和儿子拉着风筝,向后园的一角跑去。 7.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和主题。(2分) 8.请用文中的词语,填写出儿子表情变化的过程。(2分) 笑→→→笑 9.下面两个描写句的意思是什么?它们分别表现了儿子脸上怎样的神情? (4分) 儿子的脸像一个还没熟透的橘子。 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 10.两个爸爸,两种 教育 ,你赞赏哪一种?简要 说说 理由。(3分) 三.古诗文阅读(23分) 留卢秦卿 隋唐司空曙 知有前期①在,难分此夜中。 无将②故人酒,不及石尤风。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注释]①前期:约好再见面 的日期。②无将:不要回绝。③石尤风:这里指阻挡行船的逆风。 11.《留卢秦卿》一诗体现“留”意的诗句是“,”, 《送灵澈上人》一诗体现“送”意的诗句是“”。(3分) 12.两首都是送别诗,但在表达情感上却各有特色,请简述之。(2分) (二)课内文言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8分) ①环谒于邑人 ②稍稍宾客其父③顾野有麦场 ③愿驰千里足 ⑤对镜帖花黄⑥蒙辞以军中多务 ⑦其一犬坐于前 ⑧恐前后受其敌 课外文言文 辨盗钟 陈述古密直①,尝知建州浦城县。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②盗者。述古绐曰:“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使人迎置后阁祠之。引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讫,以帷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墨,唯有一囚无墨,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选自《梦溪笔谈》】 【注释】 ①陈述古密直:陈述古,人名,宋庆历年间进士,字密直。②莫知的为:不知道哪个是真的。 14.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 ”划开,限断两处。(2分) 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 1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 尝知建州浦城县 ② 述古绐曰 ③ 祭讫 ④ 乃阴使人以墨涂钟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 1 7.你认为陈述古成功捕获盗贼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四. 作文 (40分) 人活在世上要学会享受快乐,富有富的快感,穷有穷的乐趣,快乐处处有。品美味佳肴快乐,博览群书也快乐;觥筹交错快乐,月下独酌也快乐;霓虹灯下, 唱歌 跳舞是一种快乐,漫步山野,感受自然也是 一种快乐。帮助别人,解他人之困是可贵的快乐;攻克难题,战胜自我得到难以言喻的快乐;“乐其乐”更是闪耀人生光芒的快乐。回味生活点滴,快乐与人分享,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请以“这样很快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 文章 。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作文纸上;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④卷面整洁,书写清楚;⑤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和班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1分一个)孺遒躬咤生衷 (1分一句)①春风不改旧时波②独怜幽草涧边生③万里赴戎机朔气传金柝 ④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⑤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3分)B (3分)①⑤③②④ (1分一格)法布尔吝啬鬼小甲虫小麻雀 答案示例:我喜欢华南虎,因为在被困于铁笼内时,它仰天长啸,表达出不羁的灵魂。 (评分标准:本题共2分。动物名称占1分,喜欢其理由占1分。“理由”必须符合本段文字的内涵——有了它,世界才 如此丰富多彩、生机盎然,并且带给人类深刻的启迪。) (2分)通过爸爸要儿子跳梯子的故事,揭示了人与人之间还是可信任的道理。 (1分一格)惊愕疑惑 (2分)①描写儿子又黄又青的脸色。写出了儿子的惊恐神情。 (2分)②儿子的面色恢复红润,笑容灿烂。写出了儿子高兴的神 情。(意对即可) (3分)示例:我赞赏后面的一种,后一个爸爸的教育让孩子看到是人性的善良美丽,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不会种上丑恶的想法。(意对即可) 提示:故事里的爸爸是教育孩子不要轻易信任别人,文中的爸爸是教育孩子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 以信任的。两种教育,赞赏哪一种都行,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如能综合分析更好。言之有理,文句通顺,就应该给满分。 (1分一格)无将故人酒,不及石尤风。青山独归远 (2分)示例一:前者明白如话,直抒胸臆;后者借景抒情,表达离情。 示例二:前者情感直泻在笔端之上;后者情感寓于写景之中。 (1分一格)略 (1分一处)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 (1分一个)①担任知县②哄骗③完毕、完④暗中、暗地里 (2分)(陈述古)亲自告诉他们如果不是盗贼,摸钟就不会响,如果是盗贼,摸钟就会发出响声。 (2分)陈述古懂得盗贼的犯罪心理,凡是偷盗者都会做贼心虚,试图极力掩盖自己的行为,这样反而容易露出马脚。 附翻译
在语文考试即将到来之际,大家都准备好了复习工作了吗?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下面是我整理的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以供大家阅读。 2017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单于(shàn) 折腰(zhé) 栖息(qī) 喧嚷(xuān) B.蓑笠(suō) 赣江(Gàn) 田圃(fǔ) 颤 动(chàn) C.留滞(zhì) 丝缕(lǚ) 深邃(suì) 岑寂(chén) D.沉浸(jìn) 昏晕(yūn) 禁锢(gù) 襁褓(qiǎng) 2.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在一定的条件下,科学知识之所以正确是因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________条件变化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会被人们用新的实践去检验,________会被修改和发展成新的科学知识。但人们之所以要不断学习因为原有知识统统“过期变质”,________是因为新条件下产生的新知识能使人们的知识、思维和智慧更上一层楼。 A.如果 从而 并非 而 B.如果 从而 不仅 而且 C.虽然 但是 不仅 而且 D.虽然 但是 并非 而 3.下列 句子 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通过 社会实践 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 C.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 措施 。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亲爱的宝贝已在腹中8个月了,是个美丽的姑娘呢?还是个漂亮的小伙? B.“没有老师来批评我的。”他微微一笑,又说,“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心大意,太不了解它们了。” C.在这横跨中国南部的“户外采风”中,东方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酷暑、严寒、狂风、暴雨、沙尘等……越向西就越是人烟稀少。东方不得不经常风餐露宿。 D.种菜是我在狱中少有的能自主管理的事情。播下种子、观察生长、悉心照料、然后收获。成为这一方天地主人的感觉让我体会到一丝自由的滋味。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郑愁予的《雨说》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 儿童 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B.《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全诗意境优美而又广大深邃,是诗人的生命情感对大自然的敏锐的心灵感应,使读者深深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之情。 C.《夜》是一首优美的小夜曲,全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现了诗人安适、宁静的心境。 D.《星星变奏曲》是以“星星”为主要意象,运用夸张手法,以情景的变换来丰富“星星” 的意象,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的。 阅读《沁园春 雪》,回答问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6.上阕从表达方式上看,主要是( )(2分) A.叙述 B.描写 C.说明 D.议论 7.下面的诗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A.夸张、对偶、比喻 B.对偶、比喻、拟人 C.夸张、对偶、拟人 D.对偶、比喻、排比 8.下面对有关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词的上阕中,一个“望”字领起以下七句,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地写出了 大雪 茫茫、天低野阔的景象,而且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感情。 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象,开拓出一层新的意境。作者表面上写雪后天 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人用“惜”“输”“逊”等词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本词主旨所在。作者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在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着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 二、(本大题共10小题,共34分) (一)阅读《蝈蝈与蛐蛐》,回答问题。(10分) 大地 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 它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9.《蝈蝈与蛐蛐》中,诗人为什么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3分) 10.分析虫鸣的象征意义。(3分) 11.诗人以简约的诗句讴歌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由。(4分) (二)欣赏儿童诗歌,回答问题。(10分) 第一次的小雨 徐 鲁 春天的第一次的小雨 沙沙地落进青青的树林 我独自在林子和林子之间漫步 耳边充满了许多微弱的 神秘而又美丽的声音 翠色的樟叶在轻轻呼吸 一支支幼笋无声地爆出地心 无数的蘑菇宛若白色的小伞 妈妈曾经告诉过我们 它们的名字叫天鹅菌 云雀像音符一样在跳跃 从这一枝跳到那一枝 它们的歌声甜蜜又迷人 露水闪亮着悄悄滑落 淡淡的雾像轻柔的白纱布 整个大自然像一首乐曲 春天的林子是一架生命的琴 它们奏出美妙的音乐和诗歌 轻轻地轻轻地撞击着 我的充满幻想的十四岁的心 (选自《十四岁的天空》) 12.“翠色的樟叶在轻轻呼吸/一支支幼笋无声地爆出地心/无数的蘑菇宛若白色的小伞”,作者分别抓住了樟叶的 、幼笋的 、蘑菇的 来描写景物,把景物写得富有特色。(3分) 13.“云雀像音符一样在跳跃/从这一枝跳到那一枝/它们的歌声甜蜜又迷人”,运用了什么修辞 方法 ?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14.作者把整首诗设置在春天的第一次的小雨这样的意境中,有什么妙处?(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 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 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 白露 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瞭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 15.“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请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的赏析)(4分) (1)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