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类型有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2.关于培训培训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传递、技能传递、标准传递、信息传递、信念传递、管理训诫行为。目前国内培训以技能传递为主,时间在侧重上岗前。为了达到统一的科学技术规范、标准化作业,通过目标规划设定、知识和信息传递、技能熟练演练、作业达成评测、结果交流公告等现代信息化的流程,让员工通过一定的教育训练技术手段,达到预期的水平提高目标。传统解释1.“教育”一词的汉字解释:“教”意为“老师全职授业”,强调全日制和专职性质。这是从“孝”的本义引申和转义而来的!“孝”本指子女为了全天照顾病危老人而彻底放弃田产和耕作,转义为全脱产受课业。从而有了”老师全天专职教授“的意思,并进一步发展出“像侍奉父母那样尊崇老师”的含义。“育”字从云从肉,“肉”指“人体”;“云”本义为“旋转聚合”,如天空中四散的雾气通过旋转聚合过程而同化成大云团的一分子,转义为“同化”,所以“育”是指对已经存在于世的人(即“肉”)进行同化工作,即对未成年人灌输社会主流价值观,使之能顺利进入主流社会,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对野蛮人,则采取“一帮一”即一个文明人与一个野蛮人结对帮扶的方式促使其放弃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习俗,转而尊崇和接受先进的中华文明理念和习俗,成为中华文明圈的一分子(请参考“仁”字的本义解释)。简而言之,“教”是指老师全身心授业,“育”指同化未成年人和蛮族人士,使这两种人成为中华文明社会的合格成员。2.“培训”一词的汉字解释:我们都知道,普通的教育,只能够提供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和层次很低的技能。而面临规模化的社会发展,必须进行多次的技能培训,才能使人们逐步达到全面的不断的发展要求。所以,组织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个人对职业的满足程度,直接有效地为组织生产经营服务,不断采取各种方法,对组织的各类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投资活动。教育培训加盟对于培训来说可以分为两种:(1)个人技能培训和企业培训。(2)个人技能培训个人技能培训种类非常的繁多,包括英语培训、贸易、小语种培训、职业技能、资格认证、金融会计、建筑、计算机、学历学位、健康、文体艺术、出国留学、学生课外等。三、功能、意义、区别大凡为某个事物下定义,一方面为了揭示其本质和特性,另一方面是为了确定其在有关事物的综合分类系统中的位置和界限,使这个事物从有关事物的综合分类系统中彰显出来。为教育下定义也是这样,比如培养、学习、训练就是与教育相关的事物,恰当的教育定义就面临把教育这个事物与培养、学习、训练等事物区分开来的课题。人们对教育进行相互交流必须有共同的基本认识才能进行。为此,就要对教育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出它的定义。教育这一事物在人们为它下定义以前就早已存在了,不论人们给它下什么样的定义都不会改变教育的本质和特性。恰当的教育定义能帮助人们理性客观地认识教育,方便人们分析、探讨各种教育现象和问题,以及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打下基础。教育的定义和教育观都有“教育是„„”的句式,因而容易引起人们对这两者的混淆。教育定义描述的是教育的本质及特性,所以应力求其客观性。而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的看法,包括教育的作用、价值、功能、目的等等方面,具有多样性、主观性,意在指导人们的教育活动。科学的教育定义有助于人们客观认识教育,客观认识教育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正确的教育观有助于人们制定正确的教育方针、规划、制度,从而促使人们进行合情、合理、合规、合适的教育活动。四、教育提升一般地,教育的环境可以分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教育的目标可以理解为,自谋求个人的生存技能开始,到谋求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类命运持续科学化、幸福安全的高科技,用以造福人类,没有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