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位分布三角形原理机位分布三角形原理是拍摄一个场面时,用以指导机位的分布原理.它的主要作用是确保各镜头中视觉形象和空间造型的连贯.(一)关系轴线的三角形机位拍摄一场对话,通常可以设置三个机位,这三个机位构成了一个底边与关系轴线相平行的三角形.在关系轴线两侧各有一个三角形,拍摄时可以使用其中任何一侧的三角形布置机位,但只能选用一侧,不能超越关系线到另一侧去拍摄.1.内反角机位如图,三角形底边上二个分镜头的机位【2】与【3】都在对话双方的内侧,分镜头都是单人镜头.总机位【1】与两个分机位【2】与【3】镜头连接后,各镜头中出现的人物数量分别是2,1,1. 【2】与【3】两机位称为内反角机位. 2.外反角机位如图,两个分机位【4】,【5】都处于对话双方的外侧,都从对话双方的背后拍摄过肩的双人镜头.总机位与两个分机位镜头连接后,各镜头中的人物数量分别为2,2,2.【4】,【5】两机位称为外反角机位. 外反角机位构图的空间分配原则是:面对观众的讲话者占画面的2/3;背向的占1/3,且常常以鼻尖不超出面颊轮廓线之外为限.如将背向的人调虚一些,则更能突出讲话者. 3.内外结合角机位如图,【2】与【5】两个机位,【2】机位取内反角机位,【5】机位取外反角机位,称为内外反角结合机位;【3】与【4】两个机位也如此. 4.视平线规则在对话双方不同高度的情况下(如一方站着,另一方坐着),应以平均高度拍总镜头,以交待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仰角度拍摄视点高的人,表现视点低的人的主观感觉;以俯角度拍摄视点低的人,表现视点高的人的主观感觉.(二)运动轴线的三角形机位用分镜头表现运动(行走和奔跑),应以运动路线作为轴线,把机位三角形放在运动路线的同一侧;在拍摄改变方向的运动时,应在一个镜头中表现出方向的变化.如图机位如按【1】,【2】,【3】,【4】,【5】的顺序组接,各镜头中人物数量构成了3,3,1,2,3的关系. 图片在PPT上 我翻一翻再发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