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n people acquire a new product, some prefer to read the directions in the manual to understand how it works. Other people prefer to experiment with the product to try to figure it out on their own. Which do you prefer and why?
要按照作文素材的分类积累那种方法积累口语素材。如果仅仅是为了考高分的话,建议多积累万能素材。比如在人物题类别中,备有一些近乎万能的素材。他们的身份和经历适用于各种人物题,比如:一位艺术家、画家、建筑师、作家、老人、社会活动家、令你敬仰的人,创新的人、政治人物、名人、有争议的人……同时也要积累万能记忆单元,比如之前提到的什么hustle and bustle之类的。注意,千万不要积累万能段落,千万不要让考官觉得你在背,而且万能段落还有的劣势在于:它实际上并不万能,可用范围非常有限。
当你脑子里有许多可以脱口而出的记忆单元时,你会发现自己造句的能力也能有所提升,以前你是完全无话可说,现在你能蹦出短语,只需要用语法把它们连缀起来就好了。但是连缀起来也不容易,这需要你时常练习造句,一定要用说的,写下来完全没用,写下来读出来也没用,一定要随口说。有意识地练习造从句,最简单的是定语从句,口语中实在太实用,用于补充修饰你刚刚提到的对象。定语从句中的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更是无赖惯用的从句,你随便说一件事,然后就可以用which对其发表评论。比如,I got up really early today to catch the bus, but Istill missed it, which was totally frustrating.最后那个which从句就是对前面整个事件发表看法。你还可以经常在口语里加进一句by which I mean...然后把前面说的话换种说法再说一遍。值得注意的是,别把口语里的句子造得太复杂太长。一来,说着说着自己就昏了,二来,很不自然,写作里面写复杂句能加分,口语里只要有几种从句就够了,大多数时候还是只用说简单句。
你光学会把记忆单元连成句子还不够,还要学会如何把单个的句子连成自然的段落。句子与句子之间如果缺乏顺滑的连接会听起来太硬。这种联结就是逻辑连接词。跟作文类似,你应该将几种逻辑关系记得牢牢的,根据自己说话的层次性,顺手拈来。想象你上课迟到了,老师问你为什么迟到,你可能会解释原因,描述整个过程时会有铺垫转折,请求原谅时你可能会说虽然我确实迟到了但我作业还是完成了的(让步),或是发誓再也不迟到,如果迟到就怎样(假设)。你说的实质内容可以是简单直白的,但如果你的逻辑词用得多用得好,也能给考官造成一种你词汇丰富的印象,最关键的是有话可说而且把语言组织起来了。口语的逻辑连接不必像写作那么“利索”,你可以多见缝插针地用些小词,比如“It’s like”…、“If my memory serves”、“as far as I'm concerned”、“actually”、“well”等等,它们都能使你更像是在交流。有一条准备口语词汇的捷径,那就是多背副词,比如“absolutely”、“basically”、“hopefully”、“ideally”、“frankly”、“unfortunately”等等,非常实用,放在句首,整个句子就带有感情、多了点活气。
当我在总结自己为什么第一次考23分第二次却考28分的原因时,我想到了一点:我的口水话少了,用词变得更丰富了。第一次考试我用词的重复性、俗套性很严重,可能整个考试一共说了三遍“It's real fun.” 而我在第二次考试时则有意识地使用了很多我积累的万能记忆单元,甚至是一点专业词汇,比如在被问到有关维持友谊的问题时我提到了social psychology和 impression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