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务监督系统特点 事后监督的原则与主要内容:对银行前台业务逐笔进行审查、核对、汇总、监督、确保银行会计制度贯彻执行和业务的安全经营。本系统主要监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票证的填写是否符合规范;该笔交易是否存在;该笔交易记帐金额是否正确;该笔交易记帐帐号是否正确;该笔交易币种是否正确;该笔交易记帐类型(科目)是否正确;明细帐和总帐是否正确;票证类型是否正确;核查大额现金支付有否违规;核查错帐冲正是否合理;审查超前起息的原因;对大额转帐审查是否符合规范,是否存在异常;审核柜员有否越权操作;加强对长期不动户的管理;核查挂帐的合法性;核查有否违反规定乱用利率;监控重要空白凭证;检查财务费用核算;汇票使用的真实性;核查企业开户情况的真实性。建立副本帐与对帐:根据银行前台业务流水自动建立会计、储蓄等业务的副本帐,并与前台帐务数据自动进行对帐。错票与事后监督汇总表打印:打印错票信息与事后监督的有关报表。 本系统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完整的权限认证体系:可根据需要授予或回收用户的操作权限与数据查询权限;日志跟踪技术:系统自动跟踪用户的操作,并记录操作员ID,操作时间及操作内容;专业加密方案:票证档案和图像都经过加密处理,保证不能被修改。 系统从功能上可分为三个部分:数据采集(事后监督),数据管理(保存)和数据应用(查询),系统结构图如下:----由系统结构图可以看出,各个数据采集点(事后监督点)将票证信息采集起来后上传到数据库服务器中,数据库服务器将数据分类整理,并刻录到光盘上做永久保存,职能部门可随时通过应用服务器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查询。实际应用中各个分行可根据自身的营业网点和票证数量的多少来决定数据采集点的数量,一般数据库服务器可对应下面4~20个数据采集点(事后监督点)。也可以采用大集中方式,即将所有的票证集中到一个事后监督中心,划分成不同的网段处理。 本系统典型的拓扑图如下图所示:----从上图可以看出,在事后监督中心,银行工作人员将票证通过扫描、识别、对帐、审核等工序,完成事后监督和数据采集工作,监督服务器每天将采集到的票证档案和票证图像上传到数据管理中心,数据管理中心将接收到的数据按其容量和时间标志进行相应的处理:存储到磁盘阵列中,或备份到光盘库中。备份可以由系统自动完成,也可以在用户干预下进行。远程查询工作站可通过银行内部的 DDN/X.25/ISDN/PSTN 对数据进行在线查询。----由于票证识别需要使用扫描的原始图像,以提高识别质量,而原始图像不经过压缩,其数据量很大,若将图像传送到其他的计算机上识别,会造成大量的数据在网络上传输,这样网络会成为整个系统的一个瓶颈。为了均衡整个系统的各个模块,所以在本系统中我们将扫描与识别系统放置在同一台机器上,并采用专门的设备来保证票证扫描和识别的速度。 事后监督服务器软件系统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应用系统采用先进的三层结构体系(3-tier):事后监督客户应用层、中间件和事后监督核心服务层。应用接口层主要完成客户服务界面的相关处理并向中间件提交服务请求或接收服务响应信息,是应用系统的前端;中间件负责前端与核心服务层之间的服务请求信息和服务响应信息的通信、调度管理等;核心服务层负责处理由中间件提交的诸多服务请求。----事后监督客户应用层是在新思公司前端金融业务处理系统而设计的前端开发平台,它可通过对各种交易的用户界面的定制、网络通信和外部设备的参数化定义,完成前端各种交易的输入、通信、输出功能,利用它开发前端应用系统时无须花费大量的时间使用第三代语言进行复杂的开发、调试和维护工作。它完成核销票证、自动勾帐、查询票证流水、相关表格打印等功能。----事后监督应用服务中间层实现了Client、Server之间的网络可靠联结和信息交互,同时具备数据包自动识别转换、流量控制、资源互斥、平衡负载、交易控制等功能,保证跨平台数据交互的透明性和交易处理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事后监督Server由大量基于事后监督业务的原子交易功能模块构成,实现基于原子交易的交易定制。通过将业务前端提交的每笔交易进行分解,形成单个或多个原子交易,再有序地调用原子交易功能模块完成整个业务的处理。通过交易定制模式,大大简化了系统的编程复杂度,减少了系统的再开发工作量,提高了系统开发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