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预提费用的实例: 定某工业企业某生产车间的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用,采用按年度的计划修理费用分月平均预提、年末将预提修理费用与实际修理费用结平的方法。该企业该生产车间年度计划修理费用为26400元,每月平均预提2200元。该车间实际支付的修理费用为:4月份13000元,8月份14000元。修理费用均用支票支付。 企业根据年度计划编制预提费用分配表(略),其会计分录如下: 1—3月份,每月末预提修理费用时: 借:制造费用——修理费2200 贷:预提费用——预提修理费用2200 4月份支付修理费用时: 借:预提费用——预提修理费用13000 贷:银行存款13000 4月末预提修理费用时: 借:制造费用——修理费2200 贷:预提费用——预提修理费用2200 此时,4月末预提费用账面是借方余额4200(元) 5—7月份,每月末预提修理费用时: 借:制造费用——修理费2200 贷:预提费用——预提修理费用2200 此时,7月末预提费用账面是贷方余额200(元) 8月份支付修理费用时: 借:预提费用——预提修理费用14000 贷:银行存款14000 此时,预提费用账借方发生额=13000+14000=27000(元) 而实际的预提数=2200×7=15400(元) 所以还应预提数额=27000-15400=11600(元) 即8-12月5个月内每月应提修理费用=11600÷5=2320(元) 8-12月份,每月计提修理费用时: 借:制造费用——修理费2320 贷:预提费用——预提修理费用2320 此时,12月末预提费用账面已无余额。 2,计提费用的实例: 比如长期借款,三年期限,每年付息一次.那么这样一来就是年末的时候付整个一年12个月的利息.而这样一来,当年12月份的费用就增了(财务费用),而实际上应该是每个月都应该分摊的.这样就形成了计提,每个月虽然不用还利息,还是把它计提出来,以免虚减当月的费用.这样做是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的。 借: 财务费用-利息 贷: 预计费用-预计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