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历史成本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实际发生的一切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及其他等价物。包括工资、利息、土地和房屋的租金、原材料费用、折旧等。历史成本计量是指按照资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的偿还负债与其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历史成本原则要求对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项目的计量,应当基于经济业务的实际交易价格或成本,而不考虑随后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按照历史成本原则进行核算,有助于各项资产、负债项目确认、计量结果的检查与控制;同时按照历史成本核算,也使收入与费用的配合建立在实际交易的基础上,能够促使会计核算与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历史成本计量特点:1.面向过去的确认基础历史成本会计的最大特点是面向过去从确认的基础看,历史成本会计是建立在过去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基础上的。不论权责发生制还是收付实现制,都是针对已发生的过去交易而言的。前者指因过去交易而引起的权利和义务;后者指因过去交易而引起的现金收付。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建立在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基础上。2.按历史成本计量这是历史成本会计的根本所在。资产、负债、费用按历史成本计量,提供的是面向过去的历史信息,与现实情况相关性不足。3.遵循实现和配比原则决定收益复式簿记产生以来,通过成本与收入进行配比来确定收益,一直是会计的主要特征,并构成整个会计体系的核心和灵魂。4.会计信息可靠性较强,相关性不足历史成本会计是相对可靠的,因为一项资产或负债的成本通常是客观的,与其他计量属性的计算相比,较少估计和偏见。但历史成本不随着市场条件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与市场价值缺乏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