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宁县李勇,克服困难,背着爸爸上学的行动就感动了所有中国人!
贫困的生活,不屈的信念
李勇出生于1980年,甘肃省宁县一个小山村里。在这个非常落后的村落中,村民开化程度不高,都相信多子多福,几乎每家每户都生了很多娃。李勇家也是,李勇是父母的第五个孩子,生他的时候,母亲就已经是47岁的高龄,父亲则52岁,加上李勇的爷爷奶奶,家里9口人就靠李勇的父母种着一亩三分地生活,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甘肃地区缺水严重,地里收成也不好,全家人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就算有吃的,基本都是土豆,一年到头连一块肉也没见过。
天有不测风云,由于长期劳作,李勇父亲积劳成疾偏瘫了,这一年李勇才6岁,当时大哥已经成家,大姐也已嫁到外地,二姐三姐都在学校读书,一个星期才回来一次,照顾父亲的任务就交到了年幼的李勇身上,每天他都要给父亲煎药,负责端屎端尿,从不喊苦。母亲则在工厂里赚点外快,日子虽然艰难,但也还过得去,李勇心里一直坚持着一个信念,他一定要把家里照顾好,不让兄弟姐妹担心。
转眼到了上学的年纪,早早就担起家中负担的李勇显得比普通孩子更为成熟,也更加忙碌。每天早上一起床,他都需要先将一天的吃食准备好,一放学就连忙跑回家热了饭菜,喂完父亲后又一路小跑回教室,他和母亲还在家里还养了好几只鸡,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了这个零散的家。
虽然生活艰辛,但李勇读书非常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每次考试成绩都是第一名!他知道,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现状,他要努力读书,将来成为一名医生,将父亲的病医治好!
以优异成绩考入师范,遭逢变故决定背父亲上学
1992年,李勇以全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从小学毕业,顺利进入了初中,他的理科天赋渐渐显露出来,1995年,还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初中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并获得了一等奖!喜讯报来,李勇所在的村都沸腾了,寒门出贵子,李勇也成了全村人的希望。
初中毕业后,李勇的中考成绩非常优秀,他本来想报考自己中意的高中,将来当医生,可看到家里的条件,李勇退缩了,如果继续读高中大学,家里根本就拿不出来这么多钱,可要他放弃这么好的成绩去打工,自己又舍不得。李勇的内心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他非常矛盾,不知道怎么办。
正在这时,庆阳师范学校的老师找到了他,提出让李咏报考自己的学校。这个学校的课程只有三年,读完之后便可以立即当老师赚钱,并且当时工作都是国家分配的,李勇根本不用愁找不到工作,在老师的建议下,李勇放弃自己当初的梦想毅然选择了师范。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李勇要出发去学校之前,妈妈因为突发脑溢血去世,留下李勇和父亲相依为命。李勇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看着自己的父亲顿时束手无策。家里的亲戚们也都是很困难的人,李勇也不想麻烦别人,权衡之下,他决定背着父亲上学!
1995年,李勇推车农村的架子车,拉着父亲到安阳报到,报名那天,李勇推着父亲在一群学生中看着格格不入,但他毫不理会周围惊诧的目光,报完名,他又在学校附近找了一间简陋的出租房安顿了下来。
学校老师了解情况后,对这个学生充满了敬意,不但免除了李勇的学费,还为他申请了奖学金和勤工俭学,李勇和父亲总在庆阳有了一个简单的家。生活照样忙碌困难,但李勇都没有被打倒。事后回想起那段日子,连李勇自己都感叹:“实在太难了,我都忘记自己是怎么过来的……”
“背起爸爸上学”引关注,全国人民对他好评如潮
李勇的事迹被一家媒体知道后,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面对镜头,李勇自强不息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感动了荧幕前所有的观众,社会爱心人士对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捐钱捐物的比比皆是,在大家的帮助下,李勇累计收到了将近6万元的捐款。当时的6万多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李勇非常感激,有了这笔钱,他完全可以将日子过得好一点,可他勤俭惯了,一如既往地过着朴素的生活。父亲去世后,李勇将剩下的5万多元钱全部捐献给了庆阳师范学校,希望能帮助更多贫困的学子完成梦想。
李勇的事迹还在20年前被拍成了电影《背着爸爸上学》,电影里的石娃高度还原了李勇的生活,随着这部剧的热播,李勇也成了家喻户晓的大孝子,他的事迹感动了全国人民,他收到了很多封信,其中一个医生在信中鼓励他,让他继续选择深造,有了更多知识后才能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李勇将这封信里的内容牢牢记在心中,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学习中,更努力地学习知识。庆阳师范毕业后,李勇被保送到西北师范大学读书,后来又以优秀的成绩,进入中国人大并获得了博士学位。
毕业之后,李勇选择回到西北师范学校成了一名老师,在他看来,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他要用自己的知识,为更多的学生带来希望,他还经常和学生说知识改变命运,鼓励学生往更高层次的追梦路上前进。
20年过去,如今的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成了一名人人爱戴的良师益友,那一段背爸爸上学的时光,也成了李勇终身忘却不了的日子,他用自己的行动,真正诠释了孝的道义,将中华民族的传统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