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这个:名师介绍姓名:蒋维国 性别:男1956年7月出生。1982年慈溪师范毕业,1986年高教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1996年评为中学高级教师。从教23年,忠于事业,乐于探索,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曾被评为:慈溪市第一届、第二届中青年名教师,宁波市教坛中坚、中青年名教师,宁波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 以“师者善领,生者多悟”为教学理念,以“学习---思考---行动”为工作策略,蒋维国老师凭借着高超的教学艺术把孩子们领进科学的大门,去悟做人的道理,悟做事的方略,悟科学的真理。潜心课堂教学,教中研、研中教、教研结合,从80年代中后期研究实践美国兰本达教授的“探究—研讨”教学法开始,相继对“分课型教学法”、“科学方法教育”和“参与---创新”教学做出了深入的探索和实践。执教市级以上公开课20余堂,获奖、发表教学论文20余篇,应邀作讲座10余次。所带徒弟沈盛磊老师参加教坛新秀评比获市一等奖,大市二等奖。专家介绍:蒋维国 1952年5月生,甘肃会宁县人。大专学历,甘肃省定西地区医院儿科(二甲)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75年9月和1991年9月分别毕业于定西地区卫校和甘肃省广播电视大学医疗系。甘肃省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科技》编辑部特约编辑。从事儿科临床、教学、科研及保健工作25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基础理论知识。对儿科的多发病、常见病和疑难危重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抢救,特别是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衰、脑衰。白血病、难治性肾病综合征、难治性癫病、顽固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脑瘫等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床实践中善于总结,25年来在各类医学杂志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国家级刊物45篇。参加国内学术研讨会22次,国际会议4次。主持和参加科技项目5项。B1988年-I993年主持的"婴幼儿腹泻临床治疗研究"课题,经专家鉴定达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曾获1994年度定西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1995年度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丙型肝炎非血源性传播的研究"成果被评为1995年一1996年度甘肃省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由省科委审批下达主持GK942-1-%年省列科研项目"定西地区小儿脑瘫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研究"课题,达国内领先,填补了省内一项空白,获'97年度定西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定西地区"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检查与遗传性疾病防治"研究获1999年度定西地区科技进步一等奖;"Athe血液细胞分析仪在临床应用研究"获1999年度定西地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定西报》和《甘肃科技》杂志对其先进事迹作过报道。lop年被本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lop年9月由国家卫生部等四家授予"全国边远地区优秀医学科技工作者"荣誉称,。l994年、1996年2次被地委评为"全区优秀知识分子拔尖人才";1997年8月被评选拔为地区级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994年6月、10月被编入《中国大陆名医大典》和忡国当代中西医名医大辞典》内,1997年4月8日被编入《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与人才名典》和《世界名人录》大型权威辞书中。"定西地区小儿脑瘫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研究"课题曾获首届国际民族医药科技研讨会论著二等奖1997年10月在北京又获'98年跨世纪医学新进展论坛既世界名医成就颁奖大会一等奖,并领取奖杯。"定西地区小儿脑瘫性别及年龄与患病率调查分析"等3篇论文获第四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世界传统医学优秀科技成果国际优秀奖。 蒋维国 男,1952年5月生。现任甘肃省定西地区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毕业于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医疗系,是甘肃省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科技》编辑部特约编辑。他从事儿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22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基础理论知识。对儿科的多发病、常见病和疑难危重病的诊断、治疗抢救,特别是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肾衰、脑衰、白血病、难治性肾病综合症、难治性癫痫、顽固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殿、脑瘫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床实践中擅长总结,22年来在各类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62篇,其中国家级刊物25篇,参加国内学术研讨会18次。自1988至1993年主持的"婴幼儿腹泻临床治疗研究"课题,用五种药物治疗观察均收到了显著效果,经统计学处理,P值<0.01。该项目经专家鉴定达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曾获95年度"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4年到1996年主持的"定西地区小儿脑瘫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研究"课题,对全区七县0至14岁的509550儿童进行三期流脑普查登记,共确诊脑瘫患儿987例,患病率为1.94%。。该项目由国内专家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上,填补了省内一项空白。两次在《定西报》和《甘肃科技》杂志对其先进事迹有过报道,曾被患者誉为"医德高尚"、"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等称号。1992年被本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94年、96年两次被地委评为"百千万人才工程"的跨世纪优秀人才。94年6月、10月被编入《中国大陆名医大典》和《中国当代中西医名医大辞典》等辞典。 蒋维明 1935年6月生,江苏常州人,中共党员,天津津华会计师事务所所长,主任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天津市第五届会计学会理事。在任职期间,从1987年起先后在《中国化工会计》、《天津工业经济研究》、《中国化工管理》、《天津财会》等刊物上发表过8篇论文和学术报告,其中《企业扭亏转盈的措施》荣获化工部政策研究成果东北、华北区二等奖;《适应形势、更新观念》荣获东北财经大学全国部分省、市理论与实践研究优秀论文一等奖,同时获得1995年天津会计学会优秀论文奖,井在1997年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的《中国当代社会科学论文选粹》上刊登。 蒋维森 1948年12月生,四川南充人,四川省南充市轻工业局高级会计师。毕业于四川省森林工业学院,历任四川省红光林业局财务股长,四川省丝绸会计学会理事,南充地区第二丝绸厂财务科长,南充轻工实业总公司财务科长,南充市轻工业局、南充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资财科科长。1987年12月提出丝绸销售一个月的战略决策并得以实施,为企业增加利润400多万元。撰写《林场成本核算办法》、《丝绸车间成本核算办法》、《服装成本核算办法》、《装饰成本核算办法》;撰写论文《茧、丝、绸管理价格刍议》、《试论集体企业减免税形成资产的归属》、《试论财务状况变动表的平衡原理》,其中:《茧、丝、绸管理价格刍议》一文获四川省"建国杯"优秀价格文章奖,被选编入《中国经济文库》书。 蒋维善 高级工程师。1936年出生,江苏盐城人。中共党员。毕业于重庆市西南第一工业学校。现任职于长治淮海厂科技发展部。是山西省机械工程学会铸造专业委员会第四、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1964年撰写了《低品位稀土硅铁合金在铸铁中的应用》在五机部技术司和精密机械学会组织的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并列为三、四、五、六机部稀土短训班学习资料。论文《稀土铸铁用于迫弹生产》,在1975年全国稀土大会组织的会议上进行了交流。稀土铸铁在迫弹弹体上的应用,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蒋维渭 男,1931年生,浙江人,中共党员。高级会计师。毕业于崇文区职工业余大学中文系及工业会计专业。现为中国建设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建设会计学会建筑会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建筑会计》主编。主要业绩: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积极推行改革,加强管理,起草了"奖励与降低成本挂钩的方法"、"企业三基管理细则"、"培训财会人员素质的办法"、"推行标准电算化"、"内部银行管理办法"等,均取得可喜的效果。编写财会业务书刊、《经济责任制答询》,主编《建筑会计答询》,《中国建筑企业指南》,主审《建筑会计核算图解》,受中央建设部委托,主审培训教材《会计制度设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等,编写函授大学、预算员培训教材财会4篇。在《建筑经济》、《建筑会计》杂志上发表论文"关于固定资产折旧的探讨"、《建筑企业实行两权分离必须改革核算机制"、"浅论国营建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体制需要改革"、"深化改革,加强建设,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中的职能作用";编写金融知识讲座栏目:"债券"、"股票"、"股票价格"、"货币时间价值"、"储蓄利息计算"及"论现代企业理财几个问题"等。 蒋维垣 男,营口县人,1934年出生。1952年参加工作。先后在营口市工商联举办会计训练班,东北纺织管理局会计训练班,上海财政经济学院工业会计专修科学习。曾做统计、计划、财会工作。现任营口市财政局基建技改科科长。1983年评为会计师。曾多次起草有工业企业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方面的办法和规定颁发全地区工业企业执行。对工业企业实行原材料、燃料节约奖办法,使企业节约了主要原材料和能源、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取得了较好效果,1986年市政府授于荣誉证书;为了促进全民与集体企业联合经营,写出“全民与集体联合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办法”在联营企业中得到实施并受到省工财处的表扬。 蒋维臻 1938年5月生,辽宁海城人,大学文化,政工师,任职于鞍钢技术中心。系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钱币学会会员。中国泉粮友联谊会会员、辽宁省钱币学会会员、鞍钢文联职工钱币学会副会长、香港国际中华收藏学会会员等。60年代开始收藏,主集钱币(侧重纸币)、粮票;兼集烟标、门券等。藏品较丰。多次参加市级藏品展览。业余坚持写作,先后在各级报刊发表各类作品近千篇,计五十余万字,编写的《中国历史朝代歌》广为流传;曾被多家报刊聘为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组稿编辑等。同时,发表有《浅说中国古钱币》、《中国纸币沿革读说》等钱币研究文章。传略已入编《中国收藏界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集藏家辞典》、《当代民间名人大辞典》等辞书。 蒋维中 副主任技师。男,1924年8月出生,四川简阳人。结业于国立牙医专科学校。曾任国立中央大学牙科技术员,第五军医大学病理技师,第四军医大学主管,病理技术大专班、提高班主任教师。退休后,返聘于四医大口腔医院,牙髓生物学实验室、创伤骨科研究所、四川计划生育研究所,陕西动物研究所,白求思医科大学口腔病技术顾问。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研究所病理技术指导,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病理技术指导。西京医院整形外科中心博士生技术指导等。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骨肿瘤研究所病理技术指导。主要业绩:参加工作得到校院嘉奖4次,并荣立三等功1次,获科技优秀奖2次,并得军、地科技进步二。三、四等奖各1次,并获得成都军区颁发的荣誉证书。主笔合作的论文在各种刊物上发表共30余篇,其中一文在国外用英、法两文发表;《领骨细胞染色比较及其方法》一文被《中华优秀科学论文》一书选载。著有《病理技术方法学》一书《供病理技术大专班教材》,同时写成一本《软、硬组织制片及染色技术》供病理技术员实际工作中使用。因工作需要设计并制出一台半自动磨刀机《磨病理切片刀》现在尚在使用。为军服务50年,从事国防教育事业30年,获得解放军三总部和四医大颁发的荣誉证书、军功章。1956年研究《牙齿磨片法》,被记人《中国口腔医学史》一书中,《牙齿切片磨片染色法》被《口腔和骨科的生物活性材料》一书选载。被称为"蒋氏切片染色法和蒋氏脱钙液",其中《牙齿磨片制作法》一文曾被前苏联专家带到列宁格勒医学院应用。被"红军博士徐通令"(原四医大校长)一书中视为磨片能手,也是难得的科技人才。1998年总结了一篇《生物活性材料动物实验组织制片法》(待发表)属于国内首创,在科学研究中很有实用价值。 蒋伟德 1953年 4月生,高中文化,中共党员,上海市杨浦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工商所长。他在工商行政管理岗位上工作了千多年,一步一个脚印,踩出了人生道路上一个又一个的闪光点。他被评为区先进工作者l次,记大功1次,记三等功3次,单项奖亚次。他任部门主管的4年中,单位年年被评为局先进集体。他不管是任区个协副秘书长,还是任工商所所长,他都凭着义无反顾的实干精神,使担任的部门面貌发生了变化。凡是与他一起工作过的人,无不称赞他为人的正直和章良,对待同志,他没半点虚假,批评同志,使人心悦诚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国家干部,他考虑得更多的是整个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利益。在摊位安排、市场管理、人员聘任、帮困扶贫、献爱心等方面。他把真情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用自己的满腔热血铸就工商行政管理干部的高大形象。
西安西京医院我有朋友在那里做药剂发放窗口的,一个月到手工资3000多,干了1年多了,我问了他那里医院财务科工资比她要高些,一个月4500左右,财务科主管能拿到6000以上。工资加上奖金的收入财务科年薪5-6万。
我也是40岁了,43-44了,自从2007-2008跟主任吵了一架,我就没有再做班主任,也没有再上初三了,评高级?我也有一年交过资料,交过600元评高级,没有过。其实很多人都评过几年才过,不过我真的不屑跟他们这样耗下去。不明白为什么高级的条件每年都在变,变是为什么?你定好了条件,我条件够了你就批那多好,但他们偏偏就每年都在变,后来才明白,他们是为了上面某些人能顺利升高级,所以每年都把条件变来变去,让下面的人无所适从。 高级真的那么有吸引力?之前我着比我小三五年的同事都升了高级,工资差距真的很大,光申报工资就相差一整千,夫妻都是高级的话,比夫妻都是一级的总收入一个月就多两千多元。 近来发现高级与一级的工资缩减了很多,我们的申报工资只相差500左右了,这样挺好的,我不想升高级,我就不报,以后你是高就比一级多做些事,那才对得起那些钱。班主任,要看谁做校长吧,如果校长是知音,知人善用,那当当班主任也没什么,不一定要为了升高级才当的。但是现在真的又不太想当班主任,因为事务太多,钱还是次要,但功夫一大堆,收钱多的人不做事,把所有事情都交给班主任来做,你心理就不会更稳。 标题有几处问题,问题一:40多岁就是老教师?那么50多岁的老师称为什么老师呢?问题二:为了评高级职称再去上课?难道教师以前没有去上课?不说40多岁的老师,就是50多岁的老师也要上课,至于上多少课,那是另当别论,很多学校的校长、副校长都在上课,40多岁的中级职称老师凭什么不上课?问题三:评高级职称一定要当班主任吗?不当班主任就不能评职称?只能说当班主任在评职称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只要能够保证年度考核在前面,也可以不当班主任。 如果40多岁的老教师为了评高级职称,申请当班主任,是值得的。 职称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能够通过当班主任就评上高级职称,当然是好事,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是不一样的,学生都很听班主任的话,便于提高教育教学业绩。 我朋友也是40多岁的老师,年度考核综合评分在前面,但没有高级职称指标,他为了保证年度考核分在前面,主动申请当班主任,他的工作积极性也提高了,教学业绩也在前面,两年时间,学校有2个高级指标,他顺利评上了职称。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这是值得的! 有希望就要去争取,要创造条件,力争早日评上高级。 本人92年专科毕业,今年49岁,教龄27年,至今还是中学一级。 刚毕业时,晋升职称对学历没要求,所以没有及时函授本科,等到够条件晋升中一时,忽然就要求必须是本科文凭,我当时本科毕业证没下来,就耽误了一年,第二年本科毕业证有了,又忽然卡学分,我其实是修够了学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评职称审学分时,我却缺了五分,这样就又耽误了一年,第三年才晋升中一。 但是,接着区里又出了新政策,说是评聘分开,光晋上职称不行,还得聘上才能兑现工资。令人伤心的是接下来的13年里只聘任了二次,每次不到十个名额,我一直等到14年才落实了中一的工资。 此时我已44岁,最年富力强的年纪已经过去了,因为评聘分开,之前所有的荣誉也都归零,为了晋升高级职称,我得重新努力工作挣荣誉,写论文,做课题,没办法,继续努力吧! 谁知到了17年,又出了新政策,晋升高级职称必须得有5年班主任经历。因为学校传统习惯都是男教师干班主任,所以,我一直没争取过干班主任,此时,我已47岁,基本进入更年期,身体状况不好,很难胜任班主任工作。而且即使可以干班主任,我干够五年就52岁了,而女教师55岁就退休了。再说五年班主任只是晋升高级众多条件中的一个条件,最主要的一个问题是有名额限制,基本是退一个高级,才能晋一个高级,以这样的速度,我就是60岁退休,也未必能晋上。 这样权衡了一下,我就想开了,政府出台政策,咱们老百姓控制不了,在我工作的27年里,晋升职称年年加条件: 先职称,后学分,然后计算机,然后普通话,到现在班主任,思路跟不上政策变化,我身体又不好,何必硬撑着拼高级呢!每月少发一千元左右,我少花点,多活几年就有了。 对于楼主所说的四十多岁,我不知道具体是多大,但是,我认为,如果年龄在45岁以下,且身体 健康 ,还是应该考虑干班主任的。政策在那里摆着,螳臂当车是不可能的,还是收起抱怨,好好努力吧!兴许到你干够班主任就能直接晋升高级职称呢,宁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啊! 在回答你这个问题之前,有几个疑问先提一提。 首先,提出所提出来的40多岁就成为老老师,这个可能是大家比较质疑的问题,40多岁显然是不能成为老教师的,也许你是一个中小学的老师,就业的时候可能还比较年轻,也许你是中专毕业。即使中专毕业到现在也应该有只工作了十几年,真称不上是一个老教师。中小学老师也许到了退休的年龄55岁或者60岁就退休可能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在高校特别是一些好一点的985,211高校有非常多的一些博士生导师,他们可以工作到70岁,80岁甚至90岁都还在带博士。 其次,如果你是一个40多岁的老师,目前既不上课也不当班主任,我不知道你目前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状态?或许你是一个行政人员?那不知道你有多长时间没有再上过讲堂,没有再带过班主任了?如果你是长时间没有上过课,没有当过班主任,你觉得你有资格或者是说应该去参评高级教师吗?那你接下来如果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和班主任得到了高级教师职称,是不是接下来又会转回到行政岗,然后躺在那里拿高级教师的工资呢?希望你的回答不是,而是要认真的从事教学,带班主任。 好吧,在讨论上以上问题的情况下,下面我也再说一说,值不值得去拿高级教师职称。 第一,经济待遇。不用说,高级教师的待遇肯定比你以前的工作的状态下的待遇要好一些。毕竟我国目前教师工资的最大的差异就在于不同的职称。虽然也考虑年龄因素,但是年龄工资相对于职称工资来讲,那是一个非常小非常小的这样一个数量。所以说能够拿到高级职称,最主要的是经济待遇可能会有比较大的提高,当然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差异。 第二,政治待遇。由于各个学校高级职称的人数相对来讲是比较少的,所以学校在考虑一些行政职务,或者是其他的一些事件的时候,可能会给予高级职称教师的一定的倾斜。比如说成立一些委员会或者说成立一些相关的机构,都会让高级教师来担任其中的一些领导职务。 第三,科研方面的优势。也许在中小学对于科研方面没有很多要求,或者是说与高校每年大量的科研经费相比,中小学会少一些。但是正是由于中小学高级教师数量相对比较少,所以当学校去承担一些科研项目的时候,比如说做一些课题,可能会让高级教师来牵头,同时如果去申请国家,省,市或者学校所在地的一些研究项目的时候,高级教师应该说有比较大的优势。 总之,能够拿到高级教师,从各方面来讲都应该是有更大的优势,特别是对于自己的专业发展,他毕竟是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和科研的一个总体的肯定。 但是,我们也不希望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来获得所谓的高级教师的职称,然后又不再从事教学,也不从事相关的研究。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你不评高级教师对于我们的教师队伍来讲可能更好一些。 不好意思,个人观点仅供参考,需要讨论,请关注,实话实说说教育。 40岁如日中天,如果不让代课,本人会觉得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教师不代课最起码也要55后吧!反正我的班主任是57岁学校才让其不代课了,工作时身体很好,退休了身体反而大不如前,62岁得了心脏病,做手术时钱不够,他教过的学生大家主动凑钱给他做了手术,做完手术后他亲口给我说:没想到大家这么有情有义,我觉得这辈子当教师也值了……由于没钱,不敢去西京医院,就在地区医院做手术,手术后不到半年就去世了,这是一个由民办教师转正的老教师,教龄超过了45年,他一辈子攒的“积蓄”,做完了心脏搭桥手术一分不剩,要不是几十个学生帮衬,手术费都不够。他前半生贫困潦倒,后半生疾病缠身。这就是一个老教师的真实写照。他辛苦了一辈子,到头来两手空空,除了留给学生知识和难以忘怀的音容笑貌,什么都没留下;除了对亲人儿女的愧疚和不舍,什么都没带走。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老教师一个一个带着遗憾走了,但愿年轻的教师一切都会好起来,不要步他们的后尘。 40岁就是老教师了?正是年富力强的好不好? 潮爷,46年出生,因大队会计将我身份证出生日期写错为48年。教师是60岁退休。我本来是06年退休,结果是到08年退休。 潮爷在临近退休几年,一直任小学五六年级的语文学科教学,还兼班主任。班级人数最多时,61人。在乡村小学,教师人数不多,一个萝卜一个坑。不存在退休前让你休息,不上课的事儿。 我在五十多岁时,就更不用说了,都是任五六年级语文学科的教学,兼班主任,一个星期一般安排十七八节课。临六十岁退休时,校领导照顾我,一星期也还安排了十四五节课。才40来岁就是老教师了? 潮爷直到退休也还只是小教一级,以前评小教高级很难的。凤毛麟角的。带课兼班主任,不是为了评职称的。那么多没被评上高级职称的老师,他们不都在教学一钱上带课,兼班主任了? 四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大好年华,不登讲台上课干嘛?我觉得现在人们老是把功利看得如此之重,师范院校培养我们的八字校训大家都忘了吗?师德也是做人的品德。就我个人而言,站在讲台上,我个人觉得宠辱偕忘。不因为自己的学生是普高类的学生,底子差,自学能力差,自控力差而歧视他们,挖苦他们,更不能因为他们差,我们就消极怠工。更不能因为自己教龄快30年,就倚老卖老。我工龄29年了,岁数五十岁了,女同志,也是最近才评上高级职称的。但这些年了,我一直积极参加教师的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我基本上年年代高三,而我只是一个普高学校的教师,我也没有什么不忘初心这样的豪言壮语。我39岁那样,我们当地重点高中调我去他们学校,但我当时的校长不放我走,当时的教导主任和主管高中的副校长说,校长不放你走就好好在咱们学校教吧,你又不是人际关系不好处了,非得走。我当时调重点高中也是去试讲了一下,人家当时的校长就公开说,他们学校很少能找出我这样激情飞扬,语言优美的语文教师。我当年试讲的目的是觉得自己还年轻,还想在讲台上能实现更大的个人价值,毕竟教重点高中的学生,教师也能更快的提升自己,当然,学生家长也能更快的传播我的名气。当我校长不准我调离时,我也不怨不怒。还是一如既往地按学校的安排,要不年年高三,要不高一到高三循环。由于这几年高中扩招,和私立学校的抢生源,我们这个普高学校招生的学生,入学成绩是越来越低,基本上他们的学习天赋和学习习惯是越来越不尽人意。可我觉得,对于咱们教师,可能接的班是一个群体,可对于每个家庭来讲,她们父母对他们倾注的也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爱心。因此,我还是超工作量工作,代俩个班的语文,一周连早晚自习一般是18-20节。前三年到今年正月,女儿高考陪读做饭,儿子高考陪读做饭,父亲重病陪侍,自己哪一步不得亲自到位,尤其我父亲生病后期,早晚不敢离开。而学校的工作咱也不好意思请假,因为一请假学生就得上自习,没有多余的能代高三的预备老师。这样,我只能没课时,请假去陪侍父亲,有课就是弟弟妹妹一直陪着,晚上我一刻不敢离开的陪着。在讲台上,我还是饱含深情地给学生讲课,我一直对自己的要求是,虽然学生不是重点高中的学生,但我要拿出对重点高中学生的授课态度和知识结构给他们授课,因为语文教学是渗透德育和美育的课程,我希望通过我的潜移默化的教学渗透,让他们爱读书,会审美,知礼仪。至少在我教他们的一年或者三年,让他们知识体系扩大、挖深,让他们懂得原来学习并不枯燥,学校并不这么乏味,老师原来可以这么亲近,语文原来这么优美。因为我的出发点是日后他们也都是要做家长的,不能因为我们对他们的疏于管理,让他们日后后悔自己大好年华蹉跎了岁月。去年秋天一开学我接了俩个高三班,当我拿到课程表的时候,自己都无奈的笑了,一星期六天的课,我四个上午最后一节,三个下午最后一节。我问教导主任这课怎么排的,不合理吧。教导主任说,这原来是俩个年轻教师代的班,年轻人没结婚不用做饭,其他老师们就和人家换了课了。我说我需要做饭呀,教导主任笑着说,不好换了,你俩个孩子都上大学了,你和你老公迟吃一会饭就行了。我知道领导的为难,也没在说什么。不是照样四个中午十二点二十多才回家买菜做饭?不照样冬天七点二来分下课?冬天晚上七点二十下了自习,开车去医院陪我爸,路上行人很少,自己都一下子觉得我这样忙忙碌碌,是能多挣个钱还是图个名?一个五十岁的女人用得着这么劳累吗?又想到我父亲的病时,在路上也是百感交集,也是情不自禁留下眼泪,也是在等红绿灯时,思想走神到绿灯放行了十来秒,我也没回过神来。可是,到了该上课的时候,站在讲台上,一切的一切全部忘记了,就是全力以赴,想把自己最好的状态,最美的语言,最规范的答题技巧教给学生。今天我回答这个提问,就是觉得教师只要站在神圣的三尺讲台,只要是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觉得就不能误人子弟,更不能做一切都斤斤计较,和名利挂起钩来。这样,自己也于心不忍。我评上高级职称了,按说应该60 岁退休,我想的是,今年我还是按照俩个班的工作量代,当然学校觉得我老了,让我代一个班也没意见。一切听从领导安排,领导觉得我55岁可以退休,我就退休。需要给年轻人让位就让,需要代年轻教师成长就帮。去年全区高三考了一次试,全区统一判卷,然后统一排名,我代的其中的一个班全区第十五,全校第一,正好我们新换了个校长,在质量分析会上,领导说,我这么大岁数了(比现任校长岁数大),普通话教学那么标准,上课他经常楼道各个班转,从后门玻璃看见我上课学生不睡觉,再看成绩到底考的那么好,校长还说,要是一个班某一科考的好,可各科第一不是密集在一个班,这就说明,老师们每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手段还是有差异的。特别举了个我的例子。我觉得领导越这么信任咱们,咱越得尽职尽责,我也不会呕心沥血,但至少内,无愧于心;外,无愧于生吧!不知道我说的在不在理。看到这个问题,我不厚道地笑了……40多岁就是老教师了?有多老? 如果题主从教了40多年,那么尊称你为老教师那是一点都不为过,但你才40多岁就以老教师自居,确实是滑天下之大稽。 在我们学校的话,40多岁的教师真的算不上什么老教师,因为我们学校的平均年龄就是四十多岁。我今年37岁,在我们学校算得上最年轻的几个教师之一。 我们学校是一所比较偏僻的乡村学校,教师数量由二十几年前的三十多人缩减到现在的寥寥十几人,一方面是因为“孔雀东南飞”——年轻优秀的教师都更倾向于去县区、市区生源质量更好、办学规模更大的学校去任教;另一方面是因为山旮旯的条件确实太过简陋,其待遇也太过“精致”,很难留住人才,所以教师年龄老龄化的现象并不鲜见。 不仅是我们学校,我们周边的其他学校,甚至有平均年龄五十多岁的乡村小学。 用那所学校校长的原话就是:“再过10年,我们学校的教师会严重缺员!”在这样的情况下,40多岁的教师在一个学校当中就如同“八九点钟的太阳”,应该绽放出最夺目的光芒来。首先,40多岁离退休年龄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 如果一个学校,特别是乡村学校40多岁的教师就“退居二线”,那么一所学校岂不就成了传说中的“养老院”了吗?40多岁的老师不管是为了评高级职称去上课、去当班主任也好,还是为了自己的教育情怀去打拼,都是值得肯定的一种举动。如果是40岁的男教师,那么离退休还有整整20年的时间,你的教学生涯才刚进行到一半就想要享受“退居二线”的待遇,这脸皮未免也太厚一点了吧? 其次,40多岁的教师,是教育教学经验最为丰富的年龄。 在精力上,40多岁的教师可能和刚出道的年轻教师没得比,但在少走弯路方面,40多岁的教师甩二十多岁的年轻教师好几条街。 因为在二十年左右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曾经犯过的错误、走过的弯路、获得的启发、习得的班级管理方法都能化为用钱都买不来的教育教学以及班级管理的经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更何况才40多岁的教师。 第三,就算高级职称无望,40多岁的教师也应该在学校中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作用。 教育教学,不仅仅是因为职称这个“助推器”在推动,还有自己的初心这个“火车头”在牵引。40岁的老教师为了评高级职称再去上课,当班主任值不值得?我劝你不要去了,因为那纯属“祸害”学生。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40多岁算不算老教师? 在中小学,40岁确实可以称为“老教师”了,因为很多学校每年都会进新老师,而40多岁的老师,他的学生应该早都已经可以当老师了,所以当办公室来了新鲜血液后,这些老师自然感觉自己已经是老教师了。但是这只是心理上的老教师而已,40岁,在哪个单位都很难算是“老人”,君不见很多农民,70多岁依然在田间劳作,依然可以去工厂打工,即便在其他单位,40多岁也是干工作、干事业的时期,也应该是单位的骨干,而你却觉着自己“老了”,这不是人老,而是心老,是职业倦怠。当然,据我观察,这些老师在年轻的时候,也多数属于偷懒磨滑的人,年轻的时候也没有出过力。 第二、40岁就不上课的老师,为了评职称去上课,你觉着他能上好吗? 在我身边,还真的很难见到40岁而且还是一级教师就可以不去上课了,就可以去后勤了,当然也不是说没有,真有这样的老师,大家都是不屑和他交往的。这样的老师,上班就会把负担转嫁到同事身上,是很讨厌的那种类型。 另外, 如果长期不代课,现在为了晋职称而去代课,然后还去带班主任,这种人是自私自利的,工作十有八九也做不会,这样去教学、去当班主任,你会把孩子送给他去教吗?反正,我是老师,我也不会! 所以,40岁的老教师,如果你已经不代课了,已经在后勤了,请安心在那里享受晚年生活吧。题主提到“40多岁的老教师为了评高级职称再去上课,当班主任到底值不值得”,其实在我们学校里,近50岁的老师为了评高级职称还在一线上课,并且当班主任呢。原因是评职称(不论是中级还是高级)时当班主任是一个硬条件,即必须有班主任经历,而且班主任干6年,就可以获得该项得分满分。所以,为了晋职称,为了多领工资,四、五十岁的老师当班主任成为常态,从他们个人来说,肯定是觉得值得的,否则某些不用说是40岁就是近50岁不曾干过班主任的老师也申请当班主任喽。 去年我们学校有一位50多岁的老师申请干班主任,可是开学不到一个月,她就因身体原因请假,然后在家养了一年后才来上班,当时有好多老师就讨论像她这样的值不值得,班主任没干了,身体倒先跨啦。看来,班主任也不是你想当就能当的,你要有足够强健的身体和能力来应对那么多的孩子、家长和学校里各种各样的事物检查,班主任的工作可是从早忙到晚,就是半夜里,你也可能要接家长发来的帮助找孩子的信息。 总之,为了晋升职称而当班主任的老师,还是自己考虑好可能面对的一切,然后自己权衡利弊来做取舍吧。
蒋介石的第二子,蒋经国的弟弟,据传非蒋介石的亲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