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或许会知道这样一件事情。明朝末期,崇祯帝之所以会焦头烂额,需要面对各种问题,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手里没有钱。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明朝的灭亡,正是因为明朝财政的入不敷出,导致财政制度彻底崩溃,继而毁灭了国家。对此,后世很多学者都认为,如果当时崇祯手里的财政情况稍好一些,明朝极有可能在他手里实现中兴!
但是,你知道吗?明朝财政制度的崩溃,其实并不是崇祯皇帝所能改变的。其实,这个问题,要是真的想要追根溯源的话,恐怕要追溯到明朝的开国君主朱元璋身上!
纵观朱元璋的一生,我们会发现,朱元璋是一个十分雄才大略的君主。而且因为其出身之低,后来发生的很多事情,包括他能够建立明朝,也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出身,使得朱元璋在设计国家的财政制度的时候,眼界有些过低,太过一厢情愿了。
或者可以说,是太过理想主义。
举个例子,洪武八年,当时朱元璋虽然已经统一了中原大部分地区,但北方的战事依然在持续。元顺帝虽然逃回了北方,但北元的实力依旧不容小觑。因为当时国家还处于战争状态,很多矿山还没有真正恢复开采。尤其是铜矿,更是产量极少。
当时的铜矿产量,根本不足以满足国家的铸币需要。
大家都知道,虽然在很多影视剧当中,古人经常使用银子作为货币。但实际上,中国古代真正大规模使用银子作为流通货币,其实是从明朝晚期开始的。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者登上了美洲大陆,带来了大量白银。而在此之前,中国因为是一个银矿很少的国家,所以极少使用金银作为流通货币,更多用的是铜币。
但是在明朝初年,因为铜矿开采产量不够,国家铸币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对于这个局面,朱元璋一拍大腿,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印纸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