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制度
如今出现“多退少补”的现象,是因为我国实行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制度。自2019年1月1日税费改革后,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从3500元调整到了5000元,税率则根据不同的金额划分为7级,从3%至45%不等。也就是说,税费改革后,每月缴纳的税款等于每个月收入减去5000元,扣掉社保、住房公积金等专项扣除,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扣除部分,再乘以相应的税率。不过,这部分税款只是预缴税款,年底会进行年度汇算,将全年的收入减去6万元,以及全年社保、住房公积金、法律规定的扣除项,乘以相应的税率才是应纳税额。简单来讲,就是把已纳税额和应缴税额做对比,多缴的退还给个人,少缴的则需要补税,也就是“多退少补”。
个税年度汇算方法
明明白白的计算到底是“退税”还是“补税”?个税年度汇算方法不少小伙伴其实搞不清楚,为什么同样是打工人,有人要“退税”,有人要“补税”,就算是同样是“退税”,有人几十块,而有人上千块。
其实,都是取决于这个公式:年度汇算应退或应补税额=【(综合所得收入额-60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捐赠)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年度已预缴税额。
1、常见退税原因有哪些?
① 全年度的收入不到6万元,但平时交了税
比如偶尔高收入,平时都是低收入。举个栗子,小王1月领取了1万元薪水,预交个税150元,而其他月份每个月才4千块,无须扣缴个税。那么年度收入不足6万,实际上是不需要扣税的,那么1月份预缴的150元就可以申请退还。不过,要注意的是,如果该收入并非工资收入,而是劳务报酬收入,则需要交税。
② 符合税收优惠政策的条件,但没申请的朋友
比如你上一年度的支出突然变多了,孩子要上学、租房买房了、或者你继续教育了,或者生大病了,符合6项专项附加扣除,也会产生退税。当然,这种情况需要您自己如实申报才可以。
③ 每个月缴税缴多了
举个栗子,小王每月固定取得的劳务报酬是1万元,适用20%的预扣率后预缴个税1600元,全年19200元。全年劳务报酬12万,减除6万元费用后,全年应纳税款为1080元,那么,对应可申请18120元退税。
2、那常见的补税又是什么情况呢?
年收入突然超了12万元
可能平时收入并不高,预缴的个税也不多,但是到了年底,收到了很高的年终奖或者其他收入,突然超过了12万元,那就要补税了。如果加了年终奖,年收入不超过12万元,选择哪种方式计税都可以,不需要补税。如果加了年终奖,年收入超过12万元,建议可以把年终奖单独计税,不合并计税,可能会更省钱。年终奖具体选择哪种方式计税,小伙伴不妨两者都对比试算下,APP会有不同的结果,选择对自己更优的即可。
最后,一定要注意了,不补税后果还是很严重的。这是躲不过去的,不补税会影响个人信用等级及征信,并且最终还需要补缴滞纳金。而且故意逃税或者虚假申报,情节严重的话可能会受到多部门的惩戒。退税的小伙伴,相当于领到了国家发的红包。补税的小伙伴,相当于过去一年收入也不错。总之,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