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报表作为企业内部管理者了解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情况及其结果的重要信息资料和企业外部利害关系集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及其经营成果的惟一信息资料,必须保证会计报表的质量,以充分发挥其在决策中的作用。因此,各单位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当根据真实的交易、事项以及完整、准确的账簿记录等资料,并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进行,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报送及时。 1、内容完整。会计报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报表种类和内容填报,不得漏填漏报。每份会计报表应填列的内容,无论是表内项目,还是报表附注资料,都应一一填列齐全。对于汇总会计报表和合并会计报表,应按项目分别进行汇总或扣除,不得遗漏。 2、数字真实。数字真实是指会计报表与报表编制企业的客观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相吻合,因此,为了保证会计报表的真实性,会计报表中各项目数字必须以报告期的实际数字来填列,不能使用计划数、估计数代替实际数,更不允许弄虚作假、篡改伪造数字。 3、计算正确。在各会计报表中,都有一些需要进行专门计算才能加以填列的项目。对于这些需要计算填列的项目,必须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和《行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计算口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不得任意删减和增加。 4、编报及时。编报及时是指企业应按规定的时间编报会计报表,及时逐级汇总,以便报表的使用者能够及时、有效地利用会计报表资料。会计报表必须向各信息使用者提供与经济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而经济决策又具有强烈的时间性,因此,会计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要满足有用性质量标准,必须具有及时性。也就是说,有用的信息必须及时,不及时的信息肯定没用。为此,企业应科学地组织好会计的日常核算工作,选择适合本企业具体情况的会计核算组织形式,认真做好记账、算账和按期结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