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会随时间的延长,会变旧,或者随市价的发展会产生减值。而这时我们要对资产这种价值的降低计算出下减值的金额,摊提在每一个会计期间,这种计算摊提的过程称为计提。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按照财务制度规定,企业和单位必须根据规定基数和比例提取相关的费用,以便于合理确认和计量费用,正确计算成本。如职工福利费是按企业或单位的工资总额的14%计提的;工会经费是按工资总额的2%计提的;职工教育经费是按工资总额的1.5%计提的;折旧费是按企业或单位拥有和控制的固定资产按照使用情况计提的。
计提就是计算和提取。按规定的比率与规定的基数相乘计算提取,列入某科目。计提的主要功能:1、在权责发生制前提下,预先计入某些已经发生但未实际支付的费用。2、根据制度规定,计算、提取有关的(留存、减值)准备。3、预计某些应付账款。4、其他符合会计制度的预计项目。按照会计核算一般原则中的谨慎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财政部[1999]35号文增加了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加上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统称四项计提。关注东奥会计在线中级会计职称频道,想了解更多内容可以看存货跌价准备怎么计提
会计中计提和核算不是一个意思计提就是计算和提取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
计提就是计算和提取的意思。在会计中,计提就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将实际上应由当期承担但尚未支付的费用、税金,通过计提的方式,计入到本期成本、费用中。税金一般需要计提,但印花税除外。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核算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其基本内容是,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连续地、系统地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系列财务、成本、成本指标,据以考核经营目标或计划的完成情况,为经营决策的制定和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资料。其基本方法主要有设置账户和账簿、复式记录、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
就是没发生的时候,预先计算来,备用的(而实际上以后也确实会发生的).比如长期借款,三年期限,每年付息一次.那么这样一来就是年末的时候付整个一年12个月的利息.而这样一来,当年12月份的费用就增了(财务费用),而实际上应该是每个月都应该分摊的.这样就形成了计提,每个月虽然不用还利息,还是把它计提出来,以免虚减当月的费用.这样做是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的.
计提就是计算和提取。按规定的比率与规定的基数相乘计算提取,例如某科目是指在一个规定的基数上(如支付的合法员工薪酬),乘以规定的比率,按此方法计算出来的就是应提取的应付福利费分过程,计入应付福利费科目就是对后一句话的解释。1、在权责发生制前提下,预先计入某些已经发生但未实际支付的费用;2、根据制度规定,计算、提取有关的(留存、减值)准备。3、预计某些应付账款。4、其他符合会计制度的预计项目。
这是基于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持续经营原则为前提,需要计提相关成本费用。
271 浏览 4 回答
167 浏览 6 回答
187 浏览 1 回答
343 浏览 2 回答
202 浏览 2 回答
237 浏览 2 回答
263 浏览 2 回答
90 浏览 7 回答
173 浏览 3 回答
330 浏览 6 回答
171 浏览
232 浏览
173 浏览
241 浏览
267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