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Internet的发展,着眼于技术层面的社会计算越来越体现出了在应用方面的重要价值,也成为了一项广受关注的重要研究内容。许多大公司开始设立了专门的小组着力研究该领域,Microsoft、IBM、Intel、HP、Google等诸多公司和研究机构都参与其中,开发了诸如Wallop、Sapphire等大量的实验项目。而随着Web 2.0的兴起,更多的新兴的应用也已经被迅速的开发出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着眼于宏观层面的社会计算,关注的更多的是应用传统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结合计算技术这一工具,研究现实社会的诸多问题,从而促进人类的社会活动。正如社会学鼻祖奥古斯特·孔德最初定义社会学时的宏大愿景:社会学希望使用一种类似于物理学这样的自然科学的方法与理论,统一所有的人文科学学科,从而建立一门经得起科学规则考验的新的人文学科。而社会计算也可以说是继承了这样的一个理念,即建立一整套用计算科学方法为重要研究工具,以传统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为指导,帮助解决经济、政治等诸多领域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学体系。正如我们所知,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传统人文科学中,诸如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都形成了一整套的定量研究手段,形成了严谨的基于数学公式的问题求解方法。这些伟大而优美的数学方程式用最简单的方式向人们揭示了各种各样的原理,然而简单的使用这些公式却往往得到一些与现实截然相反的结论。而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人们使用这些公式时,有很多因素被忽略了。现实世界的经济和社会行为往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一些简单的公式可以简单直观的描述单一个体在单一时刻的行为(单一变量的取值),然而由于系统中个体之间的复杂的相互影响的过程,系统就会表现出复杂的行为,而这种行为是难以简单的通过这些公式预测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随着计算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注意到经济与社会系统中的这种复杂现象。以圣菲研究所(Santa Fe Institute)为代表的一些研究机构,开创了复杂性科学这一全新的领域。为了研究复杂性现象,他们提出了复杂自适应系统的理论,用计算机作为从事复杂性研究的最基本工具,用计算机模拟相互关联的繁杂网络,观察复杂适应系统的涌现行为。相关的研究引发了“人工社会”、“人工科学”等诸多相关的领域,形成了一系列研究复杂性的科学方法。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9-11恐怖事件进一步推动了对社会计算的这种宏观层面的研究的需求。人们开始进一步意识到,政府应当寻求各种控制或利用信息技术对社会影响的政策,从而结合信息技术和社会变化情况制定相宜的政策。然而,因此,使用计算机模拟手段测试和验证社会经济政策的效果,成为了一个公共政策领域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恐怖主义袭击这种非对称威胁也引发了关于社会公共安全研究的新的需求。人们迫切需要开发新的信息处理方法,更有效的分析海量的情报内容,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着眼于宏观层面的社会计算,其发展的时间至今仍然很短暂,虽然在一些领域,已经获得了一些理论上的研究成果,但由于社会系统的复杂性,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仍然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仍然需要深入的研究如何有效地将社会科学理论知识与计算技术结合,最终达到科学规划社会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