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区分有三等:
1、第一等级:
以私人飞机、豪华邮轮、限量版汽车为代表的高级消费品,远远超出了公众的认知范围。
2、第二等级:
以名牌手表、珠宝、玉器、饰品为代表的装饰性消费品在上层社会很普遍,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购买力是有限的。
3、第三等级:
奢侈品如高级时装、高档化妆品、香水等,这些奢侈品中的一部分现在都买得起了。
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和发展需要范围、具有独特性、稀有性、稀有性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非必需品。
在经济学中,奢侈品是指价值与质量关系比率最高的产品。从另一个角度看,奢侈品是指无形价值与有形价值之比最高的产品。
扩展资料:
奢侈品的文化观念:
1、好的、贵的、非必需的。
2、虽然中文解释的“挥霍浪费钱财,过分追求享受”大致也含有这三个特性,不过就表达来说,英文明显要中性许多,不算太过负面。
3、好、贵、非必需这三个都是相对概念,用来作名词解释也许还行,但要做一些严格的学术探讨,恐怕就不行了,究竟多好、多贵、多非必需才算奢侈品。
4、也许可以借助80/20法则来界定一下,同类产品中最好的20%产品,同时对于80%的人来说是昂贵而且非必需的产品,也许我们就可以将其称之为奢侈品了。当然,80/20只是一个随便的说法,我们也可以在进一步细化,比如利用90/10再从奢侈品中划分出高级奢侈品。
5、在这三个概念中,最好处理的应该是非必需这个概念。我们只要研究一下这个产品的市场容量,看看究竟有多少人口能够拥有这件产品,大致就可以判断出这件成品的非必需程度了。
6、至于好的这个概念,就相对困难一些了。各花入各眼,所谓好坏有时候是一个很主观的问题。比如某位大师的设计,你喜欢得不得了,说非常好,他极其厌恶,说非常糟,这究竟是好还是不好,没有定论。
7、最后是贵,贵指的自然是价钱高,这个本来是很容易判断的一个东西,但是于我看来,仅仅价格本身的高低是不够的,即使是真实的成交价而非没有交易的漫天要价。
比如一些设计大师设计的名牌服装往往价格高昂,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大师收取的设计费用。可是这是一个固定成本,高昂的设计费用并不天然导致高昂的成本——只需要大量生产,就可以将成本摊薄,事实上前年开始,众多平价服装品牌与大牌设计之间的合作就证明了这一点。
许多名牌服装卖得贵,很重要的一点是主动缩小目标顾客,通过厚利少销的策略来实现利润。于我看来,这种得贵,并不能算上奢侈品的“贵”。奢侈品的贵不应该仅仅表现在平均成本的贵,更应该体现在边际成本的贵。
比如说为什么定制西装、定制皮鞋毫无疑问都是奢侈品,就在于他们那种天然的贵。这些产品的贵除了用料以外,关键便是那些制衣、制鞋大师本身的工艺,而这种工艺是不可量产的,每一件产品的边际成本都大致接近他的平均成本,这样的产品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