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于企业自行进行研究开发的项目,应当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分别进行核算。
(一)研究开发的会计处理:
1.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能够合理区分的:
(1)研究阶段发生的支出: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等
期末:
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2)开发阶段发生的支出:
①不符合资本化条件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等
期末:
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②符合资本化条件
借: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等
期末:
无形资产研发完成:
借:无形资产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无形资产未研发完成:
将“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的期末余额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的“开发支出”项目。
2、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能够无法区分:
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贷:银行存款等
期末:
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二、研发支出科目核算内容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二)本科目可按研究开发项目,分别“费用化支出”、“资本化支出”进行明细核算。
(三)研发支出的主要账务处理。
1、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本科目(费用化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本科目(资本化支出),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2、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本科目(资本化支出)的余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资本化支出)。
期(月)末,应将本科目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费用化支出)。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正在进行无形资产研究开发项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
如果项目失败或者项目停止,就更正分录把资本化支出转入费用化支出,最后转入管理费用
扩展资料:
从会计目标看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
在会计目标被定位为“决策有用观”的前提下,会计的主要功能就在于向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针对同一项经济业务,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将导致报表的不同揭示,向资本市场输出不同的信息,进而产生不同的影响,导致不同的信息含量。
研发活动本质上代表了企业的一种投资倾向和发展战略,体现企业的一种长期发展能力和增长潜力,研发活动的信息披露将影响到投资者对企业的评价,进而影响企业股票的走势。
企业在对外披露研发费用的同时,也在向市场传递一种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业务发展平稳、利润上升空间广阔的信号,这对刺激股价上扬、提高企业价值无疑会产生影响。
参考资料:《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