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试中,这是错的。首先,调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金额,需要根据资产的具体情况来调整。而企业不能因为亏损而认为的调整任何账目。其次,体现会计核算的谨慎性更是要以遵守会计准则为基础。在实务中,某些企业为减少本年度亏损而调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金额的情况是有的,而且很多~。但也不是在体现会计核算的谨慎性。而是在投机取消。
会计的假设就是给大家一个标准,即所有内容认为都是固定的,在固定的场所、固定的交易方式、固定的核算方式、固定的结账时期、固定的货币计量等等吧。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完全这样,所以给了你一个假设,大家都按这个标准去做,方便进行评价。
这是错的,这是人为调节利润,粉饰财务报表,属于违规操作。
因为没有这些假设,是无法做账的。要做账,就得有这四个基本假设。
增值税零税率是为了鼓励出口,降低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而实行的优惠措施,对出口货物和服务实行零税率。
《增值税暂行条例》第二条 增值税税率
(四)纳税人出口货物,税率为零;但是,国 务 院另有规定的除外。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第十五条:(四)境内单位和个人发生的跨境应税行为,税率为零。具体范围由财政部和税务总局另行规定。
零税率不仅仅是指销售环节免税,而且进货环节包含的进项税还给与退回。如果属于适用增值税一般计税方法的,生产企业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外贸企业实行免退税办法。
错。要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资产发生减值才能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否则就是滥用会计政策,要按前期差错来更正。这是人为调节利润,粉饰财务报表,属于违规操作,这是违反企业会计准则的,是发布假消息,提供假数据,属于欺骗行为。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准备。本题是滥用会计政策的处理,而不是体现了谨慎性原则。【拓展资料】会计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原则,运用广泛,可防止抬高资产和收益,压低负债和费用,并起到预警风险和化解风险的作用。但实际运用中存在利用谨慎性原则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趋利弊害,使会计信息更具客观性。谨慎性原则在我国财务会计改革过程中曾引起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的争议,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过度谨慎性。我国企业在实施承包经营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行为短期化进行掠夺式生产,而谨慎性原则成为企业承包者隐瞒利润,逃漏税收的秘密武器;另一个是谨慎性不足问题。我国企业谨慎性原则实施范围仍显狭窄,离充分谨慎性原则还有一定距离。比如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使得当期利润计算偏低,期末存货价值减少,导致后期销售成本偏低,从而使利润反弹。对于期末存货占资产比重较大的企业(如房地产开发公司)来说,这不失为操纵利润的手段。由此,企业可能在某一会计年度注销巨额呆滞存货,计提巨额存货跌价准备,实现对存货成本的巨额冲销,然后次年就可以顺利实现数额可观的净利润。这种盈余管理只需对期末存货可变现净值作过低估计,而无需在次年度大量冲回减值准备即可实现,因而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因此,提供客观、真实和公允的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应用谨慎性原则的目的。只有对基于谨慎性原则指导下编制的财务报表有充分的理解,广大投资者才能进行更为准确客观的财务分析并最终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264 浏览 4 回答
244 浏览 5 回答
287 浏览 4 回答
223 浏览 4 回答
185 浏览 7 回答
183 浏览 5 回答
226 浏览 4 回答
334 浏览 2 回答
86 浏览 5 回答
108 浏览 4 回答
325 浏览
242 浏览
182 浏览
273 浏览
167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