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看下面的范文你能不能用的上,希望对你有用科龙审计失败谁之过近期,业内有专家对于科龙电器的审计方------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操守进行公开质疑,对科龙进行审计的两位德勤的签字会计师也被指存在疑点,更有科龙小股东表示要起诉德勤,为其投资损失承担连带责任。随着科龙风波的深入,会计师的职业操守再次引起市场的高度关注。李伟:科龙审计失败谁之过如果指控为真的话,那么德勤失陷科龙就是一起典型的独立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案例。从证券市场近年来发展的实践来看,由审计失败导致的针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诉讼层出不穷,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如安达信、中天勤等甚至遭受到了灭顶之灾。如果说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是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第一道防线,那么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则是防范会计失真和可能的舞弊行为的最后一道关卡。审计失败不仅可能会导致证券市场秩序的混乱和投资者的重大损失。而且由于注会行业具有极强的外部性,一起审计失败往往会对整个行业的声誉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措施提高上市公司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防范审计失败。导致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因素很多,如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就曾总结过其中最重要的十大因素。但根据审计学权威阿伦斯的定义,审计失败主要包含两大条件:一是审计结果是错误或者不恰当的。二是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没有遵循独立审计的原则,或者审计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过错甚至欺诈行为。科龙目前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似乎只是冰山的一角,但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德勤的工作存在着严重的失误。例如,倒顾三人团中的朱德峰所提出的科龙销售收入确认问题,就体现出德勤未能恰当地解释和应用会计准则,同时这也说明德勤未能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这些都是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常见原因,这不得不让我们对德勤的职业能力和操守提出怀疑。如果我们考虑到去年郎顾之争时郎咸平教授针对科龙财务处理方式提出的疑问和其后德勤的缄默,我们有理由相信科龙财务方面还存在着更严重的问题。审计失败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要想从根本上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必须依赖于管理机构、上市公司、社会舆论、投资者和会计师行业等的共同努力。更为重要的是,要从制度上保证会计师们能充分行使其权利,严格地遵循独立审计的根本原则展开各项审计工作,这才是化解审计风险之根本。余运彪:会计师应当恪尽职守会计师不遵守职业道德和操守,替企业做假账或者对于企业的违规违法行为打掩护和无动于衷,这种行径是非常可耻的。如果情节严重,应当追究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科龙电器出问题,其审计会计师的失职是很明显的。如果审计会计师能够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尽职工作,本着谨慎会计原则作出判断,那么,所谓科龙神话就不会持续这么久,科龙传奇就不可能迷惑这么多的人达这么长的时间,甚至成为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人物,影响和误导了许多人。所以,无论从主观方面还是客观实际作用来看,科龙事件走到如今这个地步,相关会计师没有尽职尽责,是不容置疑的。顾雏军资金腾挪的伎俩,巨额资金的流向与来源,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在会计报表上不可能不留下痕迹。银行间存贷款情况,相关账务往来,会计师不可能不知情。知情而不据实发表如实信息和预警信息,不仅失职,还有渎职嫌疑,极大地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损害了企业和国家的长远利益。会计师身陷问题公司,也表明了中国现行的相关法制环境还相当不尽人意。企业造假,会计师做假账的成本太低,因而在利益的诱惑和驱使下,拜倒在金钱的脚下,无视法律的威严和权威而敢于铤而走险。所以,为使公平、公正原则得到充分有力的体现,健全法制,严肃法纪,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会计制度是内控机制中的重要一环,会计师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就相当于对企业进行体检,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用会计方法,会计语言表达出来的,这就正是投资分析,银行贷款倚重会计报表的依据所在。会计师做假与失职,无论怎么辩解,在客观上就是作伪证,给不法分子打掩护,让投机分子钻空子,从而使得欺诈得以实现,造成严重的破坏结果。所以,在一定意义上,对于会计师应该从重从严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才能保障银行资金的安全,保护国有资产不会流失,也才能从微观防范金融风险与危机。这是一条坚定不移绝不能动摇的原则。从德隆王朝的倒塌,到科龙神话的破灭,其造神手法与途径几乎并无二致,会计师在其中都或多或少地起到了帮凶作用,无论过程如何美妙和炫目,其结果都造成了投资者财产的巨大损失,影响了社会稳定,也给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巨大影响,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教训实在是太深刻太沉重了。如何管理好、管教好会计师,是法律界、管理者应该好好思考的问题,仅仅依靠不做假账的谆谆教导是绝对不行的。会计师是企业的把关者和卫士,是骗子们首先要打通和攻破的关节,是企业生死存亡的第一道防线,是钱与法考验的具体经受者,因而,不从机制、制度、法律等方面促进会计师素质的提高,则对企业、对国家、对社会,都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徐惠芳:暧昧意见说明了什么很明显,德勤的会计师们是看出了科龙的问题。所以,他们在2004年出具了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德勤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我感到与其说是犯了低级错误,倒不如说是太过暧昧。联系到现在许多会计师事务所,对有问题的上市公司出具的有保留的审计意见,有哪个不是用这样暧昧的措词来表达呢?我感到,比起那些有问题不说出来的会计师,那些用暧昧说法的会计师,还算是客气的。现在许多会计师身陷问题公司,问题就在于,上市公司能够左右会计师事务所的饭碗。更大的问题是,如果你坚持了原则,那么上市公司完全能够找到不讲原则的会计师事务所。由此可见,会计师身陷问题公司,很重要的原因是,整个会计师、审计行业,仍然没有达到全行业公认的标准化和职业化要求。所以,更多审计会计师在问题公司面前,没有勇气直截了当的说出问题。因而他们只能选择暧昧。我想,让会计师能够真正成为独立的审计人,用明确的语言对问题公司说不,需要在整个社会环境和制度上,保证会计师独立性和职业安全性。例如,规定上市公司向注册会计师协会申请,委派会计师,同时缴纳审计费。也可由注册会计师协会独立地派出会计师到上市公司完成审计。朱心力:破除洋崇拜正当时自从我国会计审计服务市场对外开放以来,洋注会们以其独有的品牌优势、人才优势和先进的管理制度占据了国内审计服务的高端市场,俨然成为审计领域的贵族。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最新发布的会计事务所百强名单中,以普华永道、毕马威、德勤、安永为代表的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仍然牢牢占据前四强,业务收入和利润率遥遥领先国内事务所。不过洋注会们的工作绩效似乎与人们的寄望之间还存在不少差距,它们不仅在国外频频遭到监管部门调查和投资者起诉,而且在国内也经常犯下低级错误。例如德勤先是在古井贡股份公司与销售公司合并纳税的问题上失陷,近期又被指出在科龙电器的审计报告中对销售收入的确认违反了国家的有关规定,担任签字注册会计师的两位专业人士也被指出存在资格瑕疵,一连串的失误有理由让投资者怀疑德勤是否真正起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作用。不可否认,洋注会们的整体水平在审计服务领域处于最高水平,它们在质量控制、风险控制等方面引领着国际潮流,但是专业水平与职业操守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关系,出于利润目标的会计师事务所并不都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论是曾经风光一时的国际审计巨头安达信,还是国内一度如日中天的中天勤,都因为违反了基本的职业道德------不做假账------而灰飞烟灭,而它们分别是当时国际和国内公认水平和实力最出众的会计师事务所。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强大的实力一方面带来巨大的商誉价值和业务机会,另一方面不排除某些事务所利用自己的行业地位做出违法的交易。上百年的行业积累对洋注会们固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同时也培养了它们在猫捉老鼠游戏中与监管者和投资者回旋的余地,钻空子事件司空见惯,因此对于洋注会们没有理由认为它们一定就是严格遵守审计法规的楷模,没有理由对它们盲目崇拜。曹中铭:违规成本低不容忽视就在科龙电器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关注之时,其审计方------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操守也引起业内专家的公开质疑。对于科龙电器近几年年报中出现的某些不同寻常的问题和低级失误,如果仅仅怀疑签字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操守,是无论如何也解释不通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股市在规模和相关制度建设上与当初相比已是不可同日而语。而在这一过程中,上市公司的各种违规行为也愈演愈烈,其危害也越来越大。银广夏巨额造假、蓝田神话、大庆联谊案、红光电子案等在市场中均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投资者的信心下降,损失无法估量。但如果将责任全部归咎于上市公司显然是有失偏颇的,作为中介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以及相关的签字会计师难道说就没有任何责任吗?正是由于违规成本低,我们也就不应奇怪为什么有的中介机构敢于同上市公司一起狼狈为奸,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在年报上会出现令人费解的低级失误。会计师身陷问题公司,看似偶然,其实是违规成本低的必然。因此,为了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使会计师真正做到勤勉尽责、忠于职守,让违规者付出惨重代价成为不可或缺的惩罚手段。
审计案例.txt*一篇一篇的翻着以前的的签名,那时候的签名有多幼稚就有多么的幼稚。你连让我报复的资格都没有-〞好想某天来电显示是你的号码。好想某天你的状态是为我而写。有些人,我们明知道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结局 审计学案例应收账款案例1、基本案情:某企业年末应收账款年末余额为 400 万元,其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的合计数为 450 万元,贷方合计数为 50 万元。该企业年末预收账款总账贷方余额为 200 万元,其所属明细账贷方余额合计为 300万元,借方余额合计数为 100 万元。年 末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金额为:4 000 000×0.5%=20 000(元)分析要点:针对上述情况进行审计,并指出存在的问题。答案提示:(1)应收账款明细账中的贷方余额属于预收账款,不能冲减应收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应在预收账款项目中列示。(2)预收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实质是应收账款,不能冲减预收账款其他明细账的贷方余额。(3)企业年末的应收账款余额应为 550 万元(450+100=550 万元);应提取的坏账准备:5 500 000×0.5%=27 500(元)(4)少计提坏账准备 7 500 元(27 500-20 000=7 500 元),导致“资产减值损失”虚减 7 500 元;税前利润虚减 7 500 元;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净额虚增 7 500 元。应调整相关账户,并调整所得税费用(假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33%)。调整如下:① 借:资产减值损失 7 500 贷:坏账准备 7 500② 7 500×33%=2 475(元)借:所得税费用 2 47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2 4752、基本案情:注册会计师审查宏兴公司 2008 年度会计报表时了解到,该公司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是采用应收款项百分比法计提。该公司确定的计提率为 5‰,本年度应收账款余额为 800 000 元。 审查“坏账准备”账户时注册会计师得知,坏账准备账户年初贷方余额5 300 元,本年度业务发生情况如下:10 月 15 日,因 D 公司破产,3 300 元应收债权无法收回,经领导批准,确认为坏账损失,其会计处理为:借:坏账准备 3 300 贷:应收账款 3 3002007 年已注销的坏账2008 年 12 月 3 日收回 1 500 元,其会计处理为:借:银行存款 1 500 贷:其他应收款 1 500年末会计人员计提坏账准备,其会计处理为:借:资产减值损失 4 000 贷:坏账准备 4 000分析要点:假如你是注册会计师,请分析该公司的账务处理中是否存在问题。如有,请指出并做出调整分录。答案提示:1.10 月 15 日该公司确认坏账损失 3 300 元的会计处理是正确的。2.收回已注销的坏账应增加坏账准备余额,该公司记入其他应收款,既造成以后要多提坏账准备,增加费用,又为私设小金库或贪污舞弊提供了条件。3.年末公司计提本年度坏账准备的金额不正确,应计提 500 元,而该公司却提了 4 000元,虚增当期费用 3500 元。调整分录:借:其他应收款 1 500 贷:坏账准备 1 500借:坏账准备 3 5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3 500主营业务收入案例1、大华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昆仑公司 2008 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在审查“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时,发现下列情况:1.昆仑公司将新产品甲产品售给 W 公司,销售合同规定:该批产品售价为 10 万元,收款付货。同时注明:W 公司若对产品不满意,可以退货。12 月 24 日,昆仑公司收到该笔业务的货款,同时,将成本为 50 000 元的甲产品发出。昆仑公司在无法合理估计退货概率的情况下,当天确认收入并登记入账。借:发出商品——甲产品 50 000 贷:库存商品——甲产品 50 000借:银行存款 117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甲产品 100 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000借:主营业务成本——甲产品 50 000 贷:发出产品——甲产品 50 0002.昆仑公司于12 月 28 日预收乙产品货款20 万元,会计人员根据一张 20 万元的信汇收款通知单做这样的会计处理:借:银行存款 200 000贷:主营业务收入 200 000分析要点:假 如您是该注册会计师,请 您分析上述业务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如何调整?答案提示:1.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如果企业能够按照以往方式或经验对退货的可能性做出合理估计的,在发出商品时,将估计不会发生退货的部分确认为收入,估计可能发生退货的部分,不确认收入。如果企业对所售商品的退货概率无法认定,则应在退货期满或买方正式接受该商品时确认收入。该公司却在不能确认是否退货时就确认收入。注册会计师应建议昆仑公司作如下调整:借: 主营业务收入——甲产品 100 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000贷:银行存款 117 000借:发出商品——甲产品 50 000贷:主营业务成本——甲产品 50 0003.该公司违反了会计制度中关于预收账款销售方式销售产品时入账时间的规定,使当期主营业务收入虚增,影响会计报表的真实性。注册会计师建议昆仑公司作如下调整:借:主营业务收入 200 000贷:预收账款 200 000应付账款案例1、基本案情:审计人员审查某企业“应付账款”明细账时,发现 7 月 3 日 25 号凭证记录应付账款增加 5 万元,7 月 4 日 36 号凭证记录偿还 5 万元货款,支付货款如此迅速,怀疑其中存在现金折扣,决定追查相关凭证。审计人员调阅 25 号凭证,其记录为:借:材料采购 50 000 贷:应付账款—南方公司 50 000所附单据为供货单位发票一张,合同一份,规定付款期一个月,10 天内付款,给予现金折扣 20%。另调阅 36 号凭证,其记录如下:借:应付账款—南方公司 50 000贷:银行存款 40 000库存现金 10 000所附原始凭证为转账支票存根和现金收据两张。疑点:一笔货款采用两种结算方式,且现金折扣金额用现金支付,其中必定存在问题。审计分析与过程:审计人员向收款单位函证,收款单位仅收入 4 万元支票一张;询问出纳,是会计王某借支现金并签发支票用于结算货款。再经查对借条与收款收据字迹一样,收据为伪造的。被审单位购货付款的内部控制制度不严,会计王某利用职务之便,贪污现金 1万元。王某供认不讳,追回赃款。追回赃款时,借:库存现金 10 000 贷:财务费用 10 0002:注册会计师张红和李利对夏华股份有限公司 2008 年度会计报表中“应付账款”项目进行审计。通过核对明细账,发现 2008 年末余额中有应付 A 公司及 B 公司款项各60 万元为借方余额,另外,应付 C 公司款项 90 万元属于临时借入工程结算资金。分析要点:如果你是注册会计师,你将对被审单位提出什么建议呢?答案提示:A 公司和 B 公司账户借方余额 60 万元,均属正常经济业务往来款项。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应作重分类调整。为此,注册会计师应建议夏华股份有限公司作如下调整分录借:预付账款——A 公司 600 000——B 公司 600 000贷:应付账款——A 公司 600 000——B 公司 600 000C 公司账户贷方余额 90 万元,经审查为夏华股份有限公司临时借入款项,主要用于在建工程项目结算工程价款。注册会计师应建议夏华股份有限公司作如下审计调整:借:应付账款——C 公司 900 000 贷:其他应付款——C 公司 900 000常见应付账款错弊:1.虚列应付账款,调节成本费用。企业的分支机构为了控制其利润的实现情况,往往采取虚列应付账款的形式,设置虚假费用项目,从而达到挤占利润、控制利润实现金额的目的。这些应付账款账户往往是和一些费用支出账户相联系的。2.多列应付账款,将多余款项私吞。企业内部人员,如会计,可以在做账时多列应付账款,在企业还款时,可以多拿到一部分款项。会计人员有时在账簿上直接改动;有时,将原始凭证进行修改。3.隐匿销售收入。企业利用产品或者商品顶抵应付账款,隐瞒收入。此外,不法分子为了达到贪污的目的,也会利用“应付账款”隐匿销售收入,将企业的资金转移出去。4.购货退回不冲减应付账款,从而贪污货款。有的人利用职务之便,没有冲减相应的欠款,到支付货款时,还按当初购货时支付,从中贪污公司的钱款。5.应付账款长期挂账。企业会有一些应付账款长期挂账,查账人员要引起注意。应付账款一般是在短期内归还的款项,如果长期挂账,可能是由于归还能力有限,或者有人利用该账户,弄虚作假,但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一直没有冲减该账户。固定资产案例1、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某公司账目时,发现现金支出日记账的一项摘要栏记录有“付拆除设备劳务费 600 元”, 在“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中却没有发现相应的记载。注册会计师怀疑该公司可能将报废固定资产的清理收入转入了“小金库”。 注册会计师首先审阅该记账凭证,其原始凭证为一张领导批准的白条“支付给王某设备拆除费 600元”, 该公司会计处理为:借:管理费用 600 贷:库存现金 600同时,注册会计师审查了该公司的固定资产明细账,发现本月份的一张凭证的摘要栏记录有“报废设备一台”, 调出该凭证,其会计处理为:借:累计折旧 80 OOO营业外支出 20 000贷:固定资产 100 000根据调查,该设备已经被运往 LM 公司,而且 LM 公司出价 40 000 元购买该报废设备,并有该公司的白条收据。分析要点:被审单位上述的会计处理表明了什么?指出被审单位应如何进行调整?答案提示:上述事实表明,该公司在清理固定资产过程中,通过将清理支出记入管理费用,而将出售固定资产的收入转入“小金库”, 在账务处理上不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以掩人耳目。建议被审单位作如下调账分录为:(1)调整支付拆除费 借:固定资产清理 600贷:管理费用 600(2)收到清理收入 借:库存现金 4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40 000(3)计算应交营业税金 ( 40 000×5%=2000)借:固定资产清理 2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2 000(4)调整营业外收支 借:固定资产清理 20 000 贷:营业外支出 20 000(5)结转清理结果 借:固定资产清理 17 400 贷:营业外收入 17 4002、审计人员在审查 2008 年 11 月基本生产车间设备计提折旧情况,在审阅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制造费用明细账时发现以下情况:⑴ 10 月末车间计提折旧额为 14 000 元,年折旧率为6%;⑵ 10 月末购入设备一台,原值 20 000 元,已安装交付使用;⑶ 10 月份将原来未使用的一台设备投入车间使用,原值为 10 000 元;⑷ 10 月份交外单位大修设备一台,原值 50 000 元;⑸ 10 月份技术改造设备一台,当月交付使用,该设备原值为 200 000 元,技术改造支出 50 000 元,变价收入 20 000 元;⑹ 11 月份该车间设备计提折旧 21 000 元。分析要点:该企业10 月份计提折旧无误,验证 11 月份计提折旧数是否正确。答案提示:审计人员依据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范围,验算该车间 2008 年 11 月份应提折旧额:14 000+[20 000+10 000+(200 000+50 000-20 000)]×6%/12=15 300(元)该企业多提折旧额=21 000-15 300=5 700(元)审计人员对有关会计人员询问后证实,多提折旧系会计人员计算差错所致,建议企业将多提折旧予以冲回,账务调整如下:借:累计折旧 5 700 贷:制造费用 5 7003、注册会计师张红、李利对夏华股份公司 2008 年会计报表中“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项目审计时对该公司 2008 年度固定资产增加、减少情况实施了必要的抽查,并对实物资产进行了抽盘。根 据固定资产实物盘点资料记录,非生产用东风 140汽车账面20 台实际盘点 16 台。经查阅有关资料及向有关人员调查,了解到这 4 台汽车已于 2008 年 6 月20 日变卖,实际收款48 000 元,并将实际收到的价款计入“其他应付款”科目。这 4 台车变卖时的账面原值为 220 000 元,累计折旧 170 000 元,净值为 50 000 元,该固定资产月折旧率为 10%。分析要点:指出上述交易事项存在的问题及应如何进行调整。答案提示:存在问题:1.由于变卖的固定资产未减少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造成多计提折旧 6 个月,计 22 000 元(220 000×10%)2.变卖出售固定资产收入48 000 元,应记入“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不能记入“其他应付款”科目。3.固定资产出售应作固定资产减少的账务处理。为此,应建议夏华股份有限公司首先冲回多提的折旧,即:借:累计折旧 22 000贷:管理费用——折旧费 22 000然后,根据上述说明进行如下调整:借:固定资产清理 72 000累计折旧 148 000贷:固定资产 220 000借:其他应付款 48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48 000借:营业外支出 24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24 000存货案例基本案情:审计人员审查某企业乙产品生产成本,发现以下情况:该企业乙产品按约当产量法计算在产品成本,基本生产车间月初在产品成本中,直接材料费用 36 000 元,直接人工费用 9 000 元,制造费用 13 500 元。本月发生直接材料费用 165 600 元,直接人工费用 22 500 元,制造费用58 500 元。本月完工产品 120 台,月末在产品 60 台,在产品投料率 90%,完工率 60%。经查实,本月账面月末在产品实际成本 118 500 元,其中直接材料费用 87 600 元,直接人工费用 10 500 元,制造费用 20 400 元。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已结转。要求:(1)验算在产品实际成本;(2)指出存在的问题;(3)提出处理意见。分析:(1)验算在产品实际成本:在产品直接材料费用=[(36 000+165 600)/(120+60×90%)]×60×90%=62 566(元)在产品直接人工费用=[(9 000+22 500)/(120+60×60%)]×60×60%=7 269(元)在产品制造费用=[(13 500+58 500)/(120+60×60%)]×60×60%=16 615(元)在产品实际成本=62 566+7 296+16 615=86 450(元)少转完工产品成本=118 500-86 450=32 050(元)(2)该企业少转完工产品成本 32 050 元。(3)少转的完工产品成本应予以结转。
(一)案例线索及分析 案例一:注册会计师张刚审计新兴公司2001年度会计报表时,了解到该公司2001年3月1日购买某项专有技术,支付价款240万元,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该项无形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为10年。2001年12月31日,公司与转让该技术的单位发生合同纠纷,专有技术的使用范围也因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可能造成减值。审计中未发现新兴公司进行账务处理。 案例一分析:《企业会计制度》第四十六条、《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第十五条规定:无形资产的成本,应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期平均摊销。 如果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该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按如下原则确定: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受益年限;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有效年限;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二者之中较短者。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10年。 《企业会计制度》第四十九条规定:无形资产应当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对于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据此,注册会计师张刚应进行如下审计处理: 1.提请新兴公司在规定预计使用年限内平均摊销该项无形资产: 当年应摊销额=(240÷10)÷12×10=20(万元) 会计处理为: 借:管理费用 200000 贷:无形资产 200000 2.提请新兴公司对该专有技术发生减值准备后可能收回的金额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经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估计,预计可收回金额为50万元,为此,应进行如下会计处理: 借:营业外支出 500000 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500000 3.应将审验情况及被审计单位的调整情况详细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 4.如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审计人员应考虑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案例二:注册会计师李文审计大华公司2001年度会计报表时,了解到大华公司从当年初开始研究开发一项新技术,至2001年9月10日研究成功,共发生开发费用150万元及律师费50万元。为使该项新技术运用到生产中,大华公司发生相关费用30万元。 2001年11月,大华公司与可可公司签订协议,将开发的该项新技术出售给可可公司,双方协议价格400万元,可可公司于12月5日预付了300万元价款。协议中规定,该项新技术出售给可可公司后,大华公司需继续提供售后服务,以保证可可公司使用该项技术所生产的产品必须达到大华公司规定的质量标准,如果1年内未能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可可公司有权原价返回大华公司。 案例二分析:《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第十三条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 第十四条规定:无形资产在确认后发生的支出,应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斯费用。 第十九条规定:企业出租无形资产时,所取得租金应按《企业会计准则--收入》的规定予以确认;同时,还应确认相关的费用。 据此,注册会计师李文应进行如下审计处理: 1.提请大华公司就无形资产价值的确认、转让收入的确定等进行调整。 在确认无形资产专有技术时,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无形资产 2000000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2000000 支付确认无形资产后续支出时: 借:管理费用 300000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300000 2.根据协议规定,在大华公司对可可公司使用该项新技术后能否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的可能性不可确定时,大华公司转让新技术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并未转移,不能确认2001年度的该项无形资产的转让收入。为此,提请大华公司作如下调整处理: 借:其他业务收入 3000000 贷:预收账款 3000000 同时,调整已计算的应交税金。 (二)案例评价 无形资产是公司为了生产、经营由股东投入、自行创造、购入等到方式而持有没有实物形态,但在一定期间能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非货币性的长期资产。在会计和审计实务中,无形资产的确认应符合以下特性: 一是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二是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三是无形资产持有的目的是使用而不是出售;四是无形资产在创造经济利益方面存在不确定性;五是无形资产取得具有有偿性。 由于无形资产的价值具有相对的不确定性,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必须对其存在性、归属性和会计处理的合法性给予一定的关注。无形资产的审计可采用以下特殊审计程序: 1.索取并审阅被审计单位无形资产明细账,逐一检查与无形资产相关的文件、资料,了解其内容和计价依据、所有权等。 2.审查无形资产当年增加,关注入账价值中资本化支出和费用的划分是否合理。 3.审查无形资产摊销期间估计的合理性及其本期摊销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合规。 4.检查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计提情况。 5.审核本期无形资产转让、出租等处置的合法性及其会计处理。 6.检查无形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是否适当披露。 二、土地及土地使用权的审计案例 (一)案例线索及分析 案例一:注册会计师吴生审计富达公司2001年度会计报表中固定资产项目时,发现土地资产价值1000万元,但未见公司建立相关的固定资产卡片。经向公司有关人员询问,初步确认系1997年全国“清产核资”对土地的重估价值,并按照财政部财工字[1995]108号文件进行了会计处理。 案例一分析: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清产核资中土地估价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财工字(1995)108号]规定:企业土地估价应按照国家规定的范围,在弄清权属、界线和面积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依据国家统一的土地估价技术标准进行,并按规定程序予以确认、批复;对于企业过去已作为固定资产单独入账的土地,估价后,应按确认、批复的价值调整账面价值,并按调整后的账面价值单独入账,不计提折旧,调整后的土地账面价值高于原账面价值部分,经清产核资机构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作为国家投资,在资本公积中单独反映对于通过行政划拨方式依法取得的土地,企业应按确认、批复的价值,经清产核资机构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作增加固定资产处理,同时增加国家资本公积金。企业占用的行政划拨土地在估价入账后,应在固定资产中单独反映,不计提折旧。 据此,注册会计师吴生应进行以下审计处理: 1.取得并查阅富达公司1997年“清产核资”有关部门对土地估价结果的批复文件。 2.取得并查阅当地土地管理部门颁发的“土地使用证”。 3.根据上述查阅的资料记录的土地面积及价款等,与实际占用土地数量核对看是否一致;入账价值是否与财政部门文件规定一致。 4.提取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土地占用面积和土地使用证的相应的备查记录。 5.应将审验情况及被审计单位的调整情况详细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 6.注册会计师还应提请被审计单位注意土地资产不能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案例二:注册会计师吴生在审计富达公司2001年度会计报表中的无形资产项目时,发现该公司无形资产中的土地使用权价值计3000万元,其中原列“无形资产--西广场土地使用权”1500万元已于当年7月1日进行综合大楼的建设。富达公司2001年度每月按80万元摊销无形资产。 案例二分析:《企业会计制度》第四十七条规定:企业购入或以支付土地出让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未开发或建造自用项目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并按本制度规定的期限摊销。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商品房时,应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开发成本;企业因利用土地建造自用某项目时,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在建工程成本。 据此,注册会计师吴生应对富达公司的上述经济事项向被审计单位提出以下调整意见: 1.2001年7至12月已摊销的“无形资产--西广场土地使用权”480万元应冲回: 借:无形资产 4800000 贷:管理费用 4800000 2.将用于综合大楼建设的西广场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一综合大楼”相应的工程成本中。 3.应将审验情况及被审计单位的调整情况详细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 4.如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审计人员应考虑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案例三:注册会计师吴生审计富达公司2001年度会计报表固定资产项目时,了解到富达公司当年报废第二生产车间厂房一栋,公司已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通过固定资产清理进行了处理。在查阅该项目固定资产清理资料时,注意到该厂房的原值中包括了所占用土地使用权100万元,按当时支付土地出让金购买土地使用权的协议规定使用年限为50年计算,该土地剩余使用年限为20年。 案例三分析:财政部《实施<企业会计制度>及其相关准则问题解答》(财会〔2001〕43号)文规定:土地使用权转入房屋、建筑物的价值后,其价值摊销年限如何确定? 答:公司以购入或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转入开发商品房成本,或转入在建工程成本后,其账面价值构成房屋、建筑物实际成本。如果土地使用权的预计使用年限高于房屋、建筑物的预计使用年限的,在预计该项房屋、建筑物的净残值时,应当考虑土地使用权的预计使用年限高于房屋、建筑物预计使用年限因素,并作为净残值预留,待该项房屋、建筑物报废时,将净残值中相当于尚可使用的土地使用权价值部分,转入继续建造的房屋、建筑物的价值,如果不再继续建造房屋、建筑物的,则将其价值转入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如公司将土地连同地上房屋、建筑物一并出售的,按其账面价值结转固定资产清理。 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前土地使用权价值作为无形资产核算而未转入所建造的房屋、建筑物成本的公司,可不作调整,其土地使用权价值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期限平均摊销。 据此,注册会计师吴生应进行如下审计处理: 1.提请被审计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报废时,将尚可使用的土地使用权价值部分转入无形资产,其调整的价值为:100÷50×20=40(万元),为此,建议富达公司作如下会计调整: 借: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4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40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400000 贷:营业外支出 400000 2.应将审验情况及被审计单位的调整情况详细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中。 3.如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审计人员应考虑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二)案例评价 我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由于土地的所有权为国家所有,按目前有关法规规定,除国有企业可以经过批准无偿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外,其他企业和单位的土地使用权可以通过“评估作价入股”、缴纳“土地出让金”、缴纳“场地使用费”或签订租赁合同支付租全的形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因此,企业对土地取得和使用、权利和义务就构成了土地资产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根据上述土地资产会计核算的特殊性,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务中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实施土地资产审计程序: 一是审计“固定资产--土地”的特殊考虑。注册会计师审计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土地”项目时,必须通过获取审计证据确认其确实属于国有企业历史形成,或1997年“清产核资”过程中根据有关规定按评估价值50%入账确认的数额;同时,还应向被审计单位获取有关土地管理部门颁发的“土地使用证”,并验证其实际占用情况。 二是审计“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的特殊考虑。注册会计师审计“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时,应实施以下审计程序: 第一,索取并查阅被审计单位所在土地管理部门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及“土地使用权证”,并应查验其一致性; 第二,对通过“转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除索取双方签订的转让合同外,还应查验有关办理土地过户手续,并确认土地剩余使用年限是否明确; 第三,查验入账的土地使用权数额,在征用土地过程中向原土地使用者支付的各种补偿费用有无属于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 第四,查验账面所列土地使用权期间是否已开工建造自用项目,如已开始建造,是否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将其相应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成本; 第五,查验摊销的数额,是否将原取得的价值扣除已转入在建工程部分数额在土地使用权规定的使用年限内计算; 第六,查验核对是否有应办理缴纳土地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应办理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而未办理的事项; 第七,对国有企业以外的公司、企业,注册会计师还应查验实际占用的土地是否全部取得土地管理部门颁发的“土地使用权证”或“土地使用权租赁合同”,如被审计单位存在不具备上述审计证据的土地资产,应向被审计单位索取相关说明,必要时,应在审计报告中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审计意见。
理财与投资书籍视频讲座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
链接内含主要内容:
投资入门:《财务自由之路》有三册《小狗钱钱》《富爸爸穷爸爸》《邻家的百万富翁》《 巴比伦最富有的人》
投资进阶:《指数基金投资指南》《定投十年财务自由》
投资高阶:《聪明的投资者》《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投资者和公司高管教程(原书第4版)》 - 【美】沃伦 E. 巴菲特《价值投资:从格雷厄姆到巴菲特》《 股市真规则》 - [美] 帕特·多尔西《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 - 邱国鹭
额外:《 怎样选择成长股》-费舍尔格雷厄姆《证券分析》《 穷理查年鉴》本杰明·富兰克林
《穷查理宝典》彼得·考夫曼《 学以致富》《赢》-杰克·韦尔奇《杰克·韦尔奇自传》《客户的游艇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