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规范中小学校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财预字〔1997〕286号)等有关法规,结合中小学校的特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工读教育学校、幼儿园、成人中学和成人初等学校。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上述学校参照执行。 学校所属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校办产业的会计核算按照同行业企业会计制度执行,必须定期向学校报送会计报表。 学校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三、学校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四、会计核算基础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对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勤工俭学收支可采用权责发生制。 五、学校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六、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收支的业务,应当折合为人民币核算。 七、会计记录及报表填列以人民币“元”为金额单位,元以下记至角、分。 八、学校会计核算,应按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不需用的科目,可以不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提供统一的会计报表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况分设某些科目,统一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的设置。学校在符合上述要求前提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分设某些明细科目。 本制度规定的会计科目编号不得改变或重编。会计科目之间留有的空号,供各地分设会计科目之用。 九、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应同时填列会计科目的名称和编号,或只填列会计科目名称,省略其编号。不准只填科目编号,不填科目名称。 十、本制度规定了学校对外报送会计报表的格式和编制报表的要求,学校内部管理需要的报表可自行规定。 十一、会计报表的报送时间按当地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年度会计报表应附收支情况说明书,对年度预算的执行情况,资产、负债及专用基金变动情况,对本期或者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以及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加以说明。 对外报出的会计报表应依次编定页数,加具封面,装订成册,加盖公章。封面上应注明:学校名称、报表所属期间、报出日期等,并由校长和会计主管人员签名。 十二、学校会计档案的管理,按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制定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执行。 有关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及会计核算事宜,按财政部印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9号)办理。 十三、本制度由财政部和教育部负责解释和修订。 十四、本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试行。
2005年文件,从2006年起,都采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财政部日前正式发布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自今年起,在全国所有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中实施。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的民办学校,实行该会计制度,对规范民办学校会计核算意义十分重大。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
高等学校会计 目录·什么是高等学校会计?·高等学校会计特点 ·高等学校会计的要素和等式 ·高等学校会计确认标准、计量基础和记账方法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高等学校会计高等学校会计(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counting) 什么是高等学校会计? 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核算和监督教学资金的取得、使用及其结果,为提高社会效益的一种非营利组织会计。事业单位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 高等学校会计特点 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本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客体是教学资金的取得、使用和结果;职能是核算和监督,核算教学活动的资金耗费,监督教学资金的取得和使用并考核支出的效果;目的是提高社会效益;本质是非盈利组织会计。 高等学校会计的要素和等式 分设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会计要素。基本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另一会计等式为:“收入-支出=结余”。 高等学校会计确认标准、计量基础和记账方法 实行收付实现制,资产按实际成本计量,负债 、收入、支出按实际收付金额计量,采用借贷记账法。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规范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法规。现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执行,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总说明。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规定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为了规范学校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适用范围是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会计核算应采用借贷记账法。记账基础是一般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经营性收支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记账本位币 是人民币 ,发生外币 收支的,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核算。会计科目、账簿等的设置要求。财务管理体制为“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第二部分,会计科目。规定高等学校会计科目的设置,列示会计科目表及使用说明;会计科目按会计要素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类、支出类和预算管理类等六类,共设置了50个会计科目。设置“预算收入”、 “预算分配”、“预算结余”、“约定支付”、“约定支付准备”等5个表外科目。其中“预算收入”、“预算分配”、“预算结余”等科目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约定支付”和“约定支付准备”科目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第三部分,年终清理结算和结账。规定结账的期限和年终清理结算的主要事项。年度终了前,根据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的决算编审工作要求,对各项收支账目、往来款项、货币资金和财产物资进行全面的清理结算。并在此基础上办理年度结账,编报决算。 第四部分,会计报表。明确会计报表的属性和作用。会计报表反映高等学校财务状况和设置情况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数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说明充分。规定报表的报送期限,月份报表应于月份终了后5日报出,季度报表应于季度终了后10日报出,年度报表应按主管部门规定的期限报出。
收钱,借现金,贷相应的收入科目,支出,借相应的支出科目,贷现金从中小学会计制度选用需要使用的科目。
133 浏览 3 回答
350 浏览 2 回答
185 浏览 5 回答
353 浏览 6 回答
294 浏览 2 回答
136 浏览 2 回答
114 浏览 5 回答
354 浏览 7 回答
213 浏览 7 回答
233 浏览 2 回答
200 浏览
329 浏览
292 浏览
339 浏览
220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