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主要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以及危害,并提出通过建立监督机制、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完善监督机制等途径,形成有效的预防措施。唯有如此,才能确保会计信息的客观真实有效,从而做好科学准确的经济决策。
关键词:失真;成因;危害;预防
众所周知,在经济建设中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是确保经济决策科学准确的重要依据。但是也要看到,市场经济下,还有不少单位弄虚作假,会计信息失真,其真实性、可靠性及相关性无法确保。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会计信息失真在业界引起注意。 一、会计信息不实因素探析 企业经理人谋取私利 现阶段国内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的考核依然是针对企业经济绩效等指标来进行的。由此,企业经理人为了追求业绩或政绩,即使在难以完成主管部门下达的考核硬指标或经营困难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而有意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以此来炫耀企业经营业绩,从而达到谋取政治与经济利益资本。 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失控,财务紊乱 应当看到,一些企业缺乏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财务管理紊乱,存在着货款回笼不及时,往来账项不清,呆坏账大量存在;而企业管理者也疏于管理,对供应、生产、销售环节出现的虚假会计信息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从而造成信息失真。 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养欠缺 会计人员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或推理,由于受自己经验和知识的制约,知识素养较低的会计人员也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现错误,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不实。加之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队伍不稳定,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规范,在客观上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性。更有甚者,部分单位经营管理者在会计工作管理中对会计人员把关不严,导致会计科目混乱,业务处理不规范;受政治和经济利益驱动,某些会计人员为获得职务升迁、奖励,违背国家法规和职业道德,而暗地接受领导授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营私舞弊,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企业内部审计监督不到位 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受制于企业的领导,工作缺乏独立性,一般情况下,往往只审企业的下级部门或职工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因此,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很难得到发挥,更谈不上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有效监督。 二、会计信息失实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实是指会计核算的依据不真实或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济成果虚假,不符合实际状况,诸如,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为私利而编造假账、假表,或虚盈实亏,或假亏实盈。会计信息的失真,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国家税收减少,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阻碍经济发展,危害非常严重。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表现为它是一种经济资源,主要以货币来显示,它表明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