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中国商业工作的开拓者和创业者之一王磊同志在老区和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商业部门的领导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坚毅果断。抗日战争时期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坚持对敌斗争,同时发展经济和贸易,建设敌后根据地。新中国建立初期,在打开西南大区商业工作局面,恢复工商业,统一财经工作,稳定市场物价,建立和发展国营商业等方面做了开创性的工作。1953年调中央商业部后,在建立国营商业的经营管理制度,应对长期的商品短缺,渡过暂时经济困难,上世纪70年代解决“文革”浩劫时期的市场供应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王磊同志曾两度出任商业部部长,他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政策,在支持恢复工农业生产,整顿发展和改革国营商业等方面均有重要建树,被公认为是新中国商业的开拓者和创业者之一。二、一向关心同志和廉洁奉公1951年王磊同志从重庆到北京开会,一定要挤出仅有的一个礼拜天去西山看一位因肺病住院的同志。随行的人原以为他们有什么特殊关系,后来听说这个病人只是老区贸易公司的一位会计。这说明他对属下同志的关心。1964年,一位副局长陪同王磊到浙江调查,突发急性盲肠炎,正值星期天,王磊同志亲自找商业厅厅长请大夫为其开刀,并派秘书到医院陪护,拆线后陪同回京。1981年,段士奇同志刚提副部长不久,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在医院抢救,王磊同志马上赶去探望,段已不省人事,王在走廊上老泪横流,喃喃地说,“老段是活活累坏的,是个好同志,是我们党员的榜样”。“文革”后期,王磊同志在北京工作时先后为许多名被“打倒”撤职的老同志安排工作,其中还有老同志的子女,至今被不少人所念念不忘。“文革”初期,王磊有一个机智果断的举动,曾在商业部和北京商学院传为佳话。北京商学院的造反派有一天把王磊和商业部政治部的一位领导人揪到商学院准备批斗,午饭时大食堂吃红烧狮子头,政治部的那位领导人嫌太油腻、吃不下,倒在了泔水缸中。此事正巧被人看见了,马上大发雷霆要当场批斗。王磊当机立断,伸手从泔水缸中捞起狮子头丸子,也没有冲洗就一口吞下。这一举动,把周围的人惊呆了,一时的紧张气氛烟消云散,保护了那位同志。此事使大家对王磊同志非常敬重。三、坦然对待丰泽园饭费风波 2003年,某报刊登了署名文章《透视中国高官腐败》,文章提到1980年10月那场轰动全国的北京丰泽园饭庄按北京市客饭制度收王磊饭费的事,但作者未弄清事情原委,不分青红皂白。2004年8月,中纪委负责同志对王磊的夫人袁野同志反映上述文章的信作了批示:王磊同志是一位老革命、老领导,中央已做了十分明确的结论。我们1980年亲自经历过那场风波,现略作评述,以正视听。1980年10月,王磊正在商业部部长任上,一天突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首都主要报纸上同时出现了一条重大新闻,说王磊在丰泽园饭庄请客少付饭费。一时间,满城风雨,各大报刊派了不少记者到商业部挖“材料”。多日毫无所获,倒是表扬的意见不少,说王磊“从不占公家便宜,连家属看病用车都付汽油费”。北京市从五六十年代起就有个高级首长的客饭制度,在价格上给予适当的优惠。1980年那天是王磊同两位领导同志商谈进口零部件组装电视机的事吃了一顿饭,而就餐的丰泽园饭庄按这个客饭制度收的饭费,是带有公务活动性质的个人接待。他曾于1955.1-1955.6任中央商业干部学校(现北京工商大学最早前身之一)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