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地区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和不足,想要提升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农村地区财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人才在各行各业中地区日渐突出。在某种程度上,一个单位和企业所拥有的的人才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这个单位和企业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我国农村地区财务管理水平之所以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地区财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农村地区财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主要体现在:一是财会人员数量不足。一方面是在我国很多农村地区乡政府往往不太重视财会人员的招聘,使得很多乡政府缺乏足够数量的财会人员;另一方面农村地区财会人员在工作中往往是身兼数职,不仅需要从事财会管理工作,还需要从事其他管理工作;二是业务技能水平有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了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会计电算化得到了普遍推广,但农村地区的财会人员,尤其是一些年龄较大的财会人员,很多都难以熟练的掌握会计电算化,从而也就使得农村地区的财务管理水平难以得到较大水平的提高。2.财务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务监督不公开,缺乏透明度。在我国很多的农村地区,由于缺乏相关的财务监管机制,加上部分村长、村支书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很少把村里的财务工作向村民公开,从而使得很多村民都不知道村里的资金是如何使用的,进而也使得财务管理工作缺乏透明度;二是财务监督不民主。由于农村地区财务监管体制不完善,在我国很多的农村地区,各项财务支出几乎都是由村长、村支书等几个村干部掌握和控制,村中的各项财政支出计划从来都不与村民协商,都是由村长、村支书等村干部随意审批,从而使得农村地区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三是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督体系。在农村地区,财务管理工作往往都是村长、村支书的“一言堂”,上级部分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从而使得农村地区建设资金贪污、挪用现象时有发生。3.农村建设资金管理存在漏洞。为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党和政府每年都拿出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支持农村地区经济建设事业,但是由于资金管理存在着许多的漏洞,广大农民并没有十分公平的享受到这些政策的惠泽,同时也影响了农村地区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是原本支农资金有着严格的申报、审批、使用、监管程序,但是许多的农村基层干部打破了原本规范的管理局面,他们向上“跑款”、“跑项目”,久而久之支农资金存在着凭关系分配的潜规则。“人情”盖过规范程序的资金分配方式,使支农资金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钱没有用在刀刃上。二是惠农资金使用存在漏洞。在我国一些农村地区,一些惠农工程项目的建设资金管理不规范,惠农工程的配套资金并没有真正落实,导致资金分配和使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不仅造成了惠农工程项目质量低下的严重问题,而且也引起了广大群众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