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是自动化流程,低代码开发工具。
RPA主要通过各种封装好的控件,让用户能利用拖拉拽控件,简单的操作生成自动化流程,在电脑上实现浏览器、应用程序自动鼠标点击、键盘输入;excel操作;数据处理;数据库增删改查;定时执行;自动生成交互界面等等。
传统的RPA技术已出现多年,最早可追溯到1994年微软发布Excel 5.0中Macroinstruction(宏指令)功能,早期这类编程工具如批处理脚本和触发器等皆为RPA的雏形,微软孕育了大部分底层自动化框架和技术。
随着数据库和编程技术的成熟,专业的RPA工具从21世纪初开始不断建立发展,国内外诞生UiPath、Blue Prism、Automation Anywhere、弘玑Cyclone等RPA企业。
从底层技术看,目前市场上的RPA厂商大部分建立于微软.net Framework框架,有的利用WorkflowFoundation(流程软件)开发,可调用Windows系统中office的原生API;有的基于.net Framework的框架,利用开源或其他自研技术从底层自建体系;还有一部分则是在.net Framework上利用现代编程如C++、python技术,实现RPA的自动化功能。此外,国内还有少部分厂商脱离了微软.net Framework框架,利用其他语言/框架自行研发,以实现与国产系统更好的兼容,比如弘玑Cyclone。
从业务层面,RPA的三个核心技术分别是屏幕抓取、业务流程自动化管理和人工智能。屏幕抓取主要用于选取指定对象后,模拟人的行为进行鼠标点击、键盘输入,而业务流程自动化管理可以将更多其他操作比如excel处理,逻辑判断等结合起来,形成可以稳定按照指定规则运行的自动化流程。AI能力则进一步扩展了RPA的能力边界,比如发票OCR识别、合同NLP语义分析,使得RPA变得更加智能,进一步处理一些漫长而复杂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