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高思想认识,按照定户、定点、定标、定期、定责的“五定”要求,做到“六个精准”,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一是搬迁目的要精准。搬迁不是目的,搬迁是为了扶贫,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那些“一方山水养不活一方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二是搬迁对象要精准。搬迁对象要符合“三个必须”条件,必须是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必须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农户,必须是危房且自愿搬迁,确保对象精准到位。
三是搬迁规划编制要精准。要深入一线,进行摸底查清,进行精准的规划编制。
四是搬迁政策要精准。要严格按照中央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要求,保障最基本的住房需求,进一步明确多少人、多少面积、多少补助资金,确保政策精准。
个别地方出现的搬迁农户不愿搬、少数回迁等现象,以及当地企业就业岗位需求旺盛与搬迁移民就业难之间矛盾的根源,在于安置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首先,要提高安置点就业服务能力,让搬迁群众“稳得住”。
可由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派设“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就业服务中心”,直接提供就业服务;也可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公司,通过政府购买提供就业服务。其次,要强化安置小区公共活动设施建设能力,努力营造家园归属感。
其中,修建安置小区红白喜事厅、村史馆(农耕文化馆)、脱贫致富菜园地、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场所十分必要。再次,要提升安置小区公共设施的管理能力,让搬迁群众过得舒心。从搬迁群众的现实需求来看,水、电等基础设施的维护和保障尤为重要。
此外,要重视兑现对搬迁群众的社会保障性政策承诺,特别是对搬迁农户提供临时生活救助、转为城市低保、提高养老待遇等承诺,应按时兑现、抓紧落实。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易地扶贫搬迁应注重提升五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