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给世界儿童一个家1. 知道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儿童生活在饥饿与贫困之中。2. 知道儿童基金会是一个帮助发展中国家改善儿童保健、福利和教育的组织。教学活动及过程1. 导入。教师提问学生:“除了战争和疾病,还有什么会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你们是否听说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让学生自由发言。2. 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0页的文字及照片。教师可通过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资料所展示的事实。3. 全班讨论。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21页的内容,教师通过提问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儿童基金会这一国际组织。例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最初成立时的宗旨是什么?会徽的图形是什么?会徽表达了什么样的意义?现在主要进行什么活动?曾经做过哪些事?资金从何而来?4. 思考与作业。教师朗读教科书第21页右下放豆博士的话,并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想。5. 教师总结。请几个学生朗读自己的感想,教师小结本课内容,布置家庭作业。家庭作业1. 如果课堂上没有完成“感想”,在课后继续完成。2.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评价1. 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2. 对学生的感想给予等级性评价。课题3.让世界充满爱教学目标1. 理解人与人之间相互支持和帮助的价值。2. 感受人类的美好情感和高尚情怀。3. 养成为他人着想和付出的态度。教学准备教师可以与学校少先队联系,配合少先队展开手拉手之类的活动。教学活动及过程1. 导入。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强调教科书中呈现的是两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因为它们都非常真实,反映的都是普通人的感情。2. 阅读与思考。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22页的文章。先请几个学生谈一谈自己的阅读体会,然后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要点:感受和体会人们在援助行动中普遍的、没有国界的同情心和爱心:不分年龄、不分贫富、不分性别、不分健康与残疾。3. 阅读与思考。请学生阅读“瑞恩的井”一文。让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进行讨论。要点:对瑞恩的故事有什么感想?是什么力量驱使瑞恩做遮掩的事?瑞恩为了实现他的愿望付出了什么?4. 教师总结。评级观察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并做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