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碎片化不同:分工越来越精细,复杂的工作将被肢解,每个人的工作都将成为装配线的一部分。
2、人工智能不同:定期工作,高重复性工作将由计算机系统完成,会计将由系统生成的入口代替人工输入。由于这两个趋势,在共享服务中心模型中,与决策成功,高重复和大工作量相关性低的会计工作被集中统一,使得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分离成为可能。
3、运作成本不同:这可进行量化计算与比较,如分析一个“共享服务中心”人员每月平均处理凭证数、单位凭证的处理费用等。这方面的效益主要通过减少人员数目和减少中间管理层级来实现。
如果“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在一个新的地点,通常成本的降低效果更显著,原因是:通常选择的新地点,当地的薪资水平会较低;通过在“共享服务中心”建立新型的组织结构和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能显著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并形成不断进取的文化。
扩展资料
财务共享中心技术
第一,信息系统支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远程财务流程需要建立强大的网络系统,需要强大的企业信息系统作为IT平台。IT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 System)的出现,推动了“财务共享服务”概念在企业界的实践和推广。
利用ERP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可以跨越地理距离的障碍,向其服务对象提供内容广泛的、持续的、反应迅速的服务。
第二,管理模式变革。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不是财务部门发起的,而是随着企业、集团公司的管理变革而产生的。
当企业规模扩大、业务类型和管理层级不断增加时,企业分子公司的多套财务机构会使企业财务人员与管理费用快速膨胀、财务流程效率降低、重复设备投资规模加大、内控风险上升,多个独立、粗放而臃肿的财务“小流程”使总部统一协调财务变得越来越困难,增加盈利的代价就是加大风险。
当这些现实严重毁损着企业的核心价值时,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这时,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上,进行自身的管理变革,在变革中寻求突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务共享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