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风险如下:1、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一方面,审计是需要注册会计师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职业判断的行业,但是现代审计内容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广泛,既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成果分析,又包括对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与运作效果进行评价,而注册会计师的经验和能力的是有限的,因此审计工作不可能达到一种完美的效果,特别是对于刚刚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需要在审计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和能力。即便是长期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面对复杂的业务,也难免做出不恰当的判断。另一方面,审计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服务,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高尚的品德、高度的职业关注、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准确的判断力,但是部分注册会计师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未能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有效的评估,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导致审计失败。2、审计方法的局限性由于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受审计成本限制,不能将审计事项全部查清。因此,现代审计广泛采用抽样审计,根据样本推断总体特征,这就导致审计活动的结果必然存在误差。此外,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注册会计师会放弃那些耗时费力但对整体审计影响不大的审计程序,或者对一些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大的项目选择的样本量过小,从而进一步使审计意见失实,也就是说,实施抽样审计意味着注册会计师对审计风险有一定的可接受水平。3、被审计单位的原因被审计单位自身的内部控制管理虽然对财务管理工作在某些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但是部分企业内部控制不严,进而将影响会计报表的真实性从而加剧审计风险。如果企业管理人员重视内部控制,良好的控制环境将有利于保障公司财务安全,保证会计报表的可靠性,从而降低了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相反控制风险将会加大。此外,部分公司的经营活动不规范,投机心理促使一些企业粉饰财务报表,在会计工作中故意舞弊,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不予配合,甚至贿赂审计人员等,这也给审计人员工作带来难度,审计风险也将会加大。4、审计技术局限性的影响在审计方法上一般采用抽样审计,这就加大了审计的潜在风险现代审计广泛采用的抽样技术,即根据审计抽样样本的特征来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的特征,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提高审计效率,但用样本的审计结果去推断审计总体的实际情况必然存在误差,这就加大了审计风险。采用抽样审计抽样,受审计人员经验水平限制,抽样时可能出现:一是对被审单位一些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大的项目选择的样本量过小;二是只求样本数量,不求质量,如存货审计,往往只对存货的品种数量进行抽样,而忽视对存货的计价方法、质量、现行价格、所有权等方面进行审核,因而可能使审计人员对存货的真实性、完整性做出误判。5、出于成本与效益的考虑由于现代审计方法强调成本和效益原则,而审计风险和审计成本存在一定的反比关系,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能会舍弃一些对审计结论影响不大但耗时费力的审计程序,如降低审计查证的数量,以降低审计成本,从而使审计风险增加。此外,现代审计模式建立在对内部控制评估或审计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估确定存在的控制风险,从而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测试的规模,作为最终发表审计意见的依据。然而允许存在一定的审计风险是运用现代审计模式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