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对白酒实行从价和从量相结合的计税方法,维持现行的对粮食类白酒按出厂价依25%税率、对薯类白酒按出厂价依15%税率从价征收消费税办法不变的前提下,再对每斤白酒按0.5元从量征收一道消费税;取消现行的以外购勾兑生产酒的企业可以扣除其购进酒已纳消费税的抵扣政策。2.适当调整啤酒的单位税额,按照产品的出厂价划分为两档定额税率:每吨啤酒出厂价在3000元(含3000元,不含增值税)以上的,单位税额为250元/吨;每吨啤酒出厂价在3000元以下的,单位税额为220元/吨。酒类消费税的调整,是国家运用行政手段对经济生产进行政策导向的直接体现,对涉及到的白酒和啤酒行业及行业内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或限制、或调整的作用。了解消费税的涵义与作用,以及消费税调整对酒类行业和相关上市公司的影响,有助于把握酒类行业在我国的发展动向,以及更深层次认知酒类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第一部分 消费税简要释义消费税是1994年税制改革在流转税制中新设置的一个税种,在普遍征收增值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一道消费税。消费税属于价内税,在产品的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环节缴纳,在此后的批发、零售等环节不再缴纳消费税,税款最终由消费者承担。根据税制设计,征收消费税的产品原来是征收产品税或增值税的,现改为征收增值税后,这些产品的原税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为了不因税负下降造成财政收入减收,需要将税负下降的部分通过再征一道消费税予以弥补。开征消费税属于新老税制收入的转换,征收消费税的消费品虽然还要征收增值税,但基本上维持了改革前的税负水平,因此对少数消费品征收消费税不应成为物价上涨的因素。消费税征税方法分两种: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除了黄酒、啤酒、汽油、柴油四种产品实行从量计征外,其余应税消费品均为从价征收。具体到酒类行业的计征税率如下:黄酒240元/吨,啤酒220元/吨,粮食白酒为出厂价的25%,薯类白酒为出厂价的15%,其他酒为出厂价的10%。其中黄酒和啤酒之所以按销售量而不是按价格来计税,是考虑到其社会用量较大,按销售数量计税方法简便易行,且税款征收多少,只与数量有关,而与价格高低无关。最新的调整细则对啤酒在从量计征的基础上又划分为两个档次,添加了从价征税的限制:每吨出厂价≥3000元的,则税率为250元/吨;每吨出厂价在3000元以下的,税率保持不变为220元/吨。也就是说对定价在中高档层次的啤酒企业,比如青岛啤酒,是个不利因素。原消费税法对利用外购的已税酒和酒精生产的酒(包括以外购已税白酒加浆降度,用外购已税的不同品种的白酒勾兑的白酒,用曲香、香精对外购已税白酒进行调香、调味以及外购散装白酒装瓶出售等),在计税时准予扣除外购应税消费品已纳的消费税税款。而最新调整后的规则取消了这一条,也就是说,以生产白酒散酒为主的企业,由于购进酒再生产不能抵扣消费税,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将被大大削弱。那些缺乏必要生产规模的中小型白酒生产企业,本身欠缺良好的生产设备和优质的原料及工艺技术基础,经营依赖于快速勾兑外购酒再拿到市场售卖的方式,没有自己的产品品牌,靠廉价去争夺市场份额。因此,这部分企业赖以生存的价格优势一旦受到致命打击,销售市场占有率预期大幅下降,企业经营将无可避免地立于危墙之下。这其实也正是国家出台新的消费税则目的所在:清理淘汰劣势小白酒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促进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化。征收消费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调节产品结构,引导社会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这次调整消费税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对白酒加征一道税,取消外购白酒可抵扣的优惠政策,以及对中高档啤酒从价计征,正是这一功能的本质体现。第二部分 新税收政策对白酒行业的影响一、 国家调控白酒消费税的意图与效果1.行业现状与政策目的市场供求定律表明,价格具有弹性时,供给与需求将趋于一致,也就是达到“市场出清”(Market Clear)状态。但国内白酒市场的现状却是:一方面竞争激烈,需求下降并趋于饱和;另一方面行业内大量小规模、低产能、结构分散的中小企业,不断制造着产出。2000年全国白酒产量476.11万吨,虽然比96年最高峰的801.3万吨已减少几乎一半,但据白酒专业协会会长沈怡方判断,全国白酒产量要压到350万吨左右才能基本保持产销平衡。据统计,2000年度国有及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为1286家,在这1000多家比较有规模的白酒企业中,利税排前20名的企业掌握着全行业大部分的产量、销售收入以及利润;而同一时间,全国实际生产白酒的工厂达到37000多家。换言之,绝大多数的地方小酒厂制造着无效的产出。短缺经济结束,企业竞争由原来抢占新的市场空间变为对现有市场份额的争夺,大企业因具备规模化产销和多元化经营的特点,比中小企业更具竞争比较优势,此时应该出现企业快速两极分化,生产能力向少数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但我国白酒业的实际情况是:市场淘汰机制失效,许多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并不退出;在地方保护主义下,大量中小酒厂不计成本、不计亏损照样维持运转,长期用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产品;其他企业被迫随之降价,导致行业生产秩序混乱,整体经济效益下降。根据产业经济学的观点,就白酒行业而言,虽然其技术和产品本身并不是新技术新产品,现有生产能力总体上也过剩,但只要优势企业更有效率,就不应该限制有竞争力的企业扩大规模,而应该切实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加速淘汰没有竞争力的企业,这正是国家调整白酒行业消费税的目的之一。出台新税率更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追回流失的税收。由于市场迟迟不能完成白酒业的优胜劣汰,国家主管部门已经对此失去了耐性,政策调控被逼到前台。财政部透露,国家对白酒企业消费税的法定税率是25%或15%,但在各地实际执行中,仅维持在7%左右;33%的所得税被地方财政修改为15%;更主要的是,对小酒厂的情况很难掌握,低廉的成本使小酒厂成了地方财政的救命稻草。调整前的白酒消费税办法是从价计征的,并且只在生产环节征收,这样导致白酒企业采用转移定价的方法来规避纳税。白酒企业常通过设立自己的销售公司、关联公司以及加大包装物等手段调低白酒在出厂环节的价格,从而达到减少缴纳消费税的目的。新复合计税方法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一现象的发生。企业如何通过转让定价达到避税的目的呢?举例来说,一家白酒生产企业,在各个省市建立自己的销售公司,它们都实行独立核算。假设该企业向自己的销售公司提供的产品价格每瓶为20元,而市场上其它酒厂向没有关联关系的经销商提供的类似产品价格,平均每瓶为24元左右。由于酒类消费税在生产环节征收,以25%税率计算,该白酒企业缴纳的消费税每瓶为5元,其他酒厂缴纳的为6元。该企业通过向销售公司低价销售,少缴了消费税,至于销售公司因进货成本低而在市场销售上多获的利润,可通过其它方式返还给白酒生产企业。2.新政策对白酒市场的冲击以2000年白酒行业产量粗略估算,新政策执行后白酒企业仅在生产环节按量增缴的消费税额约为50亿元人民币,再加上取消抵扣优惠的影响,财政部估计将收回80亿元的税收。以国有企业和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过去3年的经营数据为取样对象,对消费税的实施将给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作一分析。选择这些企业作为样本是因为它们集中了大部分的行业资源和优势,代表了行业的生产能力及未来发展趋势。年度 企业数(家) 销量(万吨) 每吨酒售价(元) 利润(亿元) 销售利润率(%)1998 1428 557.62 8539.69 33.08 6.941999 1334 489.30 10330.00 41.18 8.152000 1286 466.30 11006.86 43.27 8.43数据来源:《中国酒》杂志2001年第3期按每斤白酒0.5元即每吨1000元的消费税率计,并根据正常、严格的征税假设推算,过去3年分别增加55.76亿元、48.93亿元和46.63亿元的消费税赋,如此一来,这些规模较大的白酒企业实现的总体利润将成为负数,也就是说过去的净利润还不足以缴纳新征的消费税,相应的销售利润率也变成负值。再从收入/成本角度分析,从量征收每斤0.5元的消费税影响三年度成本上升的比例分别为11.71%、9.68%和9.85%。在2000 年度1286家大型白酒企业中,亏损面已达23.95%,全国3万多家白酒厂中微利和亏损的企业有多少可想而知;同样地,根据上面分析,消费税的调整已给大型白酒厂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对整个白酒行业来说更是一次重创,很大一部分白酒企业将由微利走向亏损,亏损走向巨额亏损,整体白酒行业盈利能力大幅下降。新政策将对生产低档酒的中小企业产生致命打击,逐步被淘汰。对生产中高档酒为主的名牌企业而言则是一柄双刃剑:短期而言,企业业绩有所下降;长期而言,低档白酒企业被淘汰后,在白酒需求总量相对稳定之下,中高档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促进白酒生产向其集中。二、 消费税调整对白酒企业的影响及相关应对措施1.从量征税的影响每斤白酒加多0.5元的消费税后,首当其冲的是以低档酒生产为主的白酒企业,因为从量计征消费税会使低档白酒成本增幅较大。比如以中低档酒为主的沱牌曲酒,2000年白酒销量仅次于五粮液,但由于其产品结构中以低附加值的产品为主,沱牌系列中一半的销量是10元以下的产品,所以14.3万吨的销量只赚回1.064亿元的净利润,平均每斤酒利润只有0.37元,还不足0.5元。如果沱牌不改变经营方针,新政策实施后须增缴消费税1.43元,倒贴4000万元;如果年报上披露的2001年销售目标18万吨顺利实现,则意味着公司要在原来基础上多支付1.8亿元的税费。基于斤酒的平均销售毛利相对较低,从量征收的消费税已经足以抵消其对利润的贡献,并且低附加值产品具有利润并不随销量增长而成倍扩张的特点,因此沱牌公司非常可能步入亏损行列。而去年净利润为1273万元的山西汾酒,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将增缴1150万元消费税,在新政策下几乎无利润可言,更何况山西汾酒有此净利润并不全是经营性的成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会计处理方法变更带来的增值。竹叶青酒自从适用消费税率从10%提到25%,从享受国酒待遇变为一般保健酒地位以后基本就不赚钱了;从量增加消费税将加速“利转税”的结果,经营毫无效用。主导产品汾酒这些年来都是以低价位、大批量的方式经营的,以量计征消费税后单瓶在20元以下的产品将出现深度亏损,无法经营。川酒是我国白酒行业的一面旗帜,以它为分析对象可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四川省的白酒上市公司所受影响见下表,取样区间为2000年度。公司 增加的 2000年 2000年 2000年收 2000年消费税 净利润 每股收益 实际每股 增缴消费名称 (万元) 将减少 将减少 收益(元) 费税后的(万元) (万元) 每股收益(元)五粮液 15000 12750 0.25 1.60 1.35泸州老窖 3000 2550 0.05 0.34 0.29全兴股份 5000 4250 0.10 0.439 0.339沱牌曲酒14300 12200 0.36 0.316 -0.044注: ① 2000年实际发生数据来源为各公司2000年报② 增加的消费税以2000年销量为基数,按每吨1000元的比例计算③ 剔除15%所得税的影响后,“净利润减少额”=增加的消费税额×85%,低价酒受的致命打击从以上分析可明显看出,比如沱牌,净利润下降的1.22亿元已超过去年实现的净利润1.064亿元。目前国内大大小小的酒厂有3万多家,多数以生产低档酒为主,许多低档白酒每瓶利润也仅在0.5元左右,而且很多厂的经营实力与沱牌不是同一层面,因此更无能为力去抵挡调税后的冲击。山东酒系是川酒之外的第二大集团军,96年的秦池标王带起了一个鲁酒轰轰烈烈的时代。近几年来鲁酒声势虽有所滑落,但靠过去的品牌和现在的价格优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基本做到产销平衡。新政策将给以中低档酒为主的鲁酒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以下是两个较有代表性的山东酒厂的例子。孔府家集团作为全国首家推出低度酒的大型白酒企业,以薄利多销为原则,主要生产低价大众酒。2000年该企业实现销量1.48万吨,其中价格在10元左右的低档酒1.1万吨,每斤酒利润0.06元;20元左右的中档酒销量3610吨,每斤酒利润0.23元;中低档酒的合计销量占总销量98.99%,平均每斤净利润仅为0.11元。每斤白酒除了增加0.5元的消费税外,还要再增加消费税的附加税如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0.05元,以去年产量计算,税负将增加1628万元,而去年该企业利润仅为400万元,粗略计算将由此亏损1228万元。心酒集团所受影响更为明显。心酒这几年主要面向农村市场,在价格上、包装上、促销上很受农民欢迎。去年销量2万多吨,主要是10元以下的低档酒,基本上没有利润。去年上交税收1200万元,实行新的税收政策后,全年将亏损2000多万元。2. 取消现行的“外购酒已纳消费税可以抵扣”政策后的影响白酒企业通常的产销模式为:以自有基酒和部分外购基酒生产成品酒,然后将成品酒批发给下属销售公司,再由销售公司卖给各地经销商。在这一过程中,应交的消费税为生产环节的销售收入(即批发给下属销售公司的销售收入)乘以25%(粮食类)或15%(薯类)再扣除其外购基酒已纳消费税。新政策实施后外购基酒已纳的消费税就不能再抵扣了。以五粮液为例,2000年度向关联单位五粮液酒厂购买的基酒及原酒共计5.22亿元,这部分消费税不能抵扣后,上市公司将增纳消费税1.305亿元(5.22×25%)。扣除15%所得税影响后,公司净利润将因此再下降1.11亿元,每股收益减少0.22元;加上前面从量征税的影响,公司每股收益总计将下降0.47元,下降幅度高达31%。上市公司中除了五粮液之外,受影响最大的是古井贡,该公司去年外购了1.5万吨的食用酒精。外购基酒或干脆OEM贴牌生产,已是白酒行内公开的秘密了。山东秦池神话的破灭源于97年北京《经济参考报》的一则关于“秦池白酒是用川酒勾兑”的系列报道,四川的邛崃是全国各地酒厂的“幕后英雄”。秦池每年的原酒生产能力只有3000吨左右,他们从四川收购大量的散酒,再加上本厂的原酒、酒精,勾兑成低度酒,然后以“秦池古酒”、“秦池特曲”等品牌销往全国市场。秦池代表了大部分山东白酒的状况,进一步,更代表了全国各地酒厂的状况。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邛酒已替新疆、黑龙江、甘肃、内蒙等多家企业生产OEM散酒,直接就地装瓶出厂的已有20多个品牌,按照目前的势头发展下去,5年后中国白酒三成左右可能出自邛崃。如果各地酒厂严格按照新政策交税的话,“外购酒已缴消费税不能抵扣”的措施将给它们带来相当大程度的冲击。3.白酒企业如何应对?面对迫在眉睫的甚至威胁到生存的新政策,白酒企业可以做的事情不外乎以下三种:(1) 调整产品结构,加大中高档产品的开发销售按照上述分析,在消费税调整中受冲击最大的就是低档酒,要消化新政策的负面影响就必须提高产品销售毛利率,因此要么是提高产品售价,要么升级换代。提价要考虑消费者的承受能力,目前售价10元以下的低档酒的提价空间其实非常小。因此白酒企业今后竞争的突破口应该是努力扩大生产规模以降低成本,增加中高档酒的产销比重,以品牌效应去开发和占有市场。该方式比较适用于大型和名牌企业,主要通过提高中高档酒比重,降低营销费用来缓解政策变动的冲击。五粮液在目前产量下全面提高中高档酒比重;春节后,200元的五粮液牌白酒已经连续两次涨价,涨幅20元,用意在于确立品牌创造财富的核心竞争力。全兴推出号称最贵的白酒“水井坊”,泸州老窖推出国窖酒,纷纷进军中高档市场。(2) 生产领域转型重组该方式比较适用于中小企业。与大型名牌企业相比,由于生产线投资以及品牌渠道等无形资产投资较少,退出壁垒小,因此中小企业向生物制药和果酒等领域拓展就相对容易了。 宁城老窖董秘称,该公司上市以后其实再没有提高过产量了,并承认生物科技是公司未来利润的支撑点。在今年初的公告中,宁城老窖将募集的资金投向了两大项目:家畜胚胎生物工程和特色牛肉加工,公司从白酒业突入生物工程产业已基本定局。古井贡控股了北京金盛怡科技公司,并投入了上海凯赛生物技术公司,资本运作和生物科技将是古井贡的重要来源。伊力特公告变更2亿多的资金投向,新增保健饮品、水泥销售等。经统计近半年的公告,白酒上市公司投向其它领域的资金高达50亿元左右。沱牌曲酒与上海复旦大学合作生产生物药品和保健制品。投资生物科技是白酒上市公司最主要的方向,这固然是因为在股市上是个不错的概念,但带来的技术上升级的意义更大一些,而不只是简单的产业多元化。酿酒的传统发酵产业、新型发酵产业、现代生物产业本来就是同一基础的三个层面,如果转型是确有其事的话,酒企业走的方向正是借自身优势向现代生物产业领域过渡。酿酒业属于发酵工业,与生物工程有相通之处,具有技术人才的相对优势。酿酒副产品是上佳的种畜饲料,产业链延伸使白酒企业向生物基因产业发展具备了必然性与可能性。(3) 合理避税方式白酒企业可以通过收购上游基酒或原酒生产厂家来避免两个环节征税,消除“外购酒已纳消费税不能抵扣”的影响,这里面应用了科斯的“交易费用决定企业规模”的学说。比如五粮液用所属塑料瓶盖厂置换集团公司的5个基酒车间。古井贡也拟收购一个年产3万吨的食用酒精厂,减少原料流通环节。在消除“从量计征”的影响方面,如前论述,上市公司设立销售公司的做法仍属于合法避税的范畴。三、新政策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国家实施新政策的意图非常明显,就是要淘汰一大批不产生实际效用的中小白酒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规范行业生产秩序。但担心就在于白酒企业之间实际税负不公平,不能一把尺子,这也是“中国特色”。对于上万家小型白酒企业来说,由于受地方保护主义等种种原因,存在不同程度没有如实申报纳税的现象,导致企业不能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使国有大中型白酒企业处在不平等的竞争条件下。很多小酒厂本身经营已经很不规范,有的是两本帐;有的是把伪劣产品拿到市场上卖,以次充好;有的是私人作坊,根本没经过正规的工商登记注册;还有的没有必要的生产工序,靠买卖酒精勾兑白酒。私营中小型白酒企业在经营各环节、财务核算等方面都难以控制。如果新政策对这些白酒企业难以起到限制作用的话,将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也和当初的出发点南辕北辙了。新政策要打击的就应该是上面所讲的这些企业,但如果白酒市场经济秩序不深入有效地整顿规范的话,实际上受罪的是那些各项管理都比较规范,但产品和企业实力处于行业排名中流的中型国营企业,上市公司的例子有山西汾酒、沱牌曲酒等。这其实是消费税调整工作中的最大难度和重点所在,是白酒行业整顿清理的关键之处。四、值得注意的一些上市公司从长远看,白酒行业的总体产量会因新税收政策进一步萎缩,但中高档酒份额会提高。从竞争态势看,白酒企业多为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和业务重组面临重重困难,因此白酒上市公司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因利乘便,有充足的现金流,对实施收购重组、战略转移等行动有较好的比较优势。各个上市公司具体所受的冲击程度不同,从从量加收的消费税额看,五粮液和沱牌曲酒销量最多,因此受影响的绝对额最大;从所增加的消费税额占公司净利润的比重看,沱牌曲酒和山西汾酒受影响最大,其比重分别高达135%和90%;从外购酒已缴消费税不能抵扣看,五粮液和古井贡受影响最大。简单来说,五粮液、全兴、湘酒鬼属于中高档酒企业,产品结构合理完善。比如湘酒鬼,其产品以中高档为主,税收政策调整对生产成本的影响很小,同时其生产能力完全能满足销售,不存在外购基酒情况。低档酒和外购基酒生产企业被进一步打压,对这样类型的企业来说实质上是利好,其发展空间将更进一步打开。 转型的企业可以留意宁城老窖和伊力特,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地域偏远,有少数民族概念,并且在切入生物工程和其他领域方面已经真正贯彻开展起来了。而由于消费税调整以致被逼上梁山的公司要重点关注沱牌曲酒和山西汾酒。经过前文详细分析,这两家企业是白酒上市公司里处境最困难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可以用来很贴切地形容它们。沱牌曲酒很早就公告与上海复旦大学合作的事宜,并且四川的白酒再怎么困难也还是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的。现在焦点在山西汾酒上了,汾酒属于清香型的白酒,与四川浓香型白酒不一样,消费口味的特定性较强,出了山西就卖得不怎么好。消费税的调整对该公司的打击是致命的,再不想方法进行重组或引入优质资产的话,“白酒上市公司无一亏损”的神话将被毫无悬念地打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企业背水一战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将是非常巨大的。该公司已经在洽谈引入生物工程及国有股减持的事宜,需密切留意其资产置换和重组的进展。第三部分 新税收政策对啤酒行业的影响此次对啤酒税额只作了适当调整,按照产品的出厂价格划分了两个档次的额定税率,由统一的“220元/吨”变成了以出厂价3000元/吨为界:3000元/吨以下的,依然是老税额,所征消费税为220元/吨;出厂价是3000元/吨(含3000元/吨,不含增值税)以上的,每吨消费税增加至250元/吨。也就是说中高价啤酒每吨多收30元,啤酒价格会不会因此抬高呢?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因为税收实际增加并不多,折算下来每斤只增加1到2分钱,啤酒厂家完全可以消化。啤酒上市公司里燕京和青岛啤酒是两大龙头,其中燕啤走的是中低价路线而青啤是高档路线。燕京公司已经形成了宝塔型的产品结构,占15%份额的中高档啤酒完全可以通过对总成本的控制,更多地依靠市场来定价。我国目前对啤酒业征收消费税采用从量定额的办法:税额与销售数量成正比;单位课税对象的消费税额与销售额成反比,销售额提高,若消费税额不变则税负相对减轻。我国确定使用从量定额税率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某种产品的价格差异不大,但事实上目前优质高档酒和普通低档啤酒在价格上相差较大。这次税收调整实际上应该是94年税制改革的一个延续,拉开了低档和中高档啤酒的税收界限。
拓荒轨迹之一 3封录取通知书四川仪陇,元帅朱德的故乡,山清水美,钟灵毓秀。1963年4月30日许燎原就出生在这个人杰地灵的小县城。公元1983年,在这个古老的小镇上,有个青年漫步在午后斑驳的光影中,选择什么学校深造呢?从小酷爱艺术的他,同时收到了四川美院、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和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这3封通知书给他带来了烦恼。望着阳光拉长的身影,这个瘦高青年心中不停地盘算着自己的未来,对于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他有着太多的踌躇。最后这个年轻人毅然打起行囊,只身奔赴江西景德镇,他朴实地认为在省外就读,毕业后分配在成都或者重庆这两座当时四川最大的城市可能性要大些。这就是年少时的许燎原,现在的满脸大胡茬还没爬上他的脸。他当时最宏伟的追求就是离开故土,到大城市成就自己的艺术梦想,就像当年的革命先辈一样!事实证明青年许燎原的选择是正确的,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学习陶艺无意中为今天他从事的酒包装设计打下了戏剧般的伏笔。他也许想不到自己年少时朴素的想法竟然为自己事业的成功镶嵌了最精美的切片。许燎原从此与艺术与陶瓷结下了不解之缘!也可以说为他今天酒包装设计的事业铺下了第一道拓荒轨迹。在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这个艺术殿堂里,许燎原如饥似渴地学习绘画、书法、陶艺、历史、文学。艺术天赋加勤奋,许燎原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文化修养在那个不受干扰的年代得到锻造,并逐步形成了用现代艺术手法诠释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风格。在传统中融入现代理念,在追求艺术美的生涯中,他一直坚信:“艺术美可以带入生活中的”。他的这个观念一直影响到现在,在酒包装到底是商品还是艺术品喋喋不休时,许燎原的包装设计就秉承着将美带入生活的理念,让包装赋予商品更多附加值。他说:“没有人会拒绝赏心悦目!”拓荒轨迹之二 3000元的梦想4年的大学生活许燎原受到了瓷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以及陶瓷艺术的熏陶,开始了他现代制陶从内容到形式大胆的探索和实践。1987年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后,许燎原分配到成都搪瓷总厂担任设计师,他如愿来到这座他最喜欢的城市!不过,不安分的许燎原在成都搪瓷总厂干了不到3个月,就辞职不干了。他的举动在当时是很难让人理解的,他毕竟辞掉的是收益稳定的国营企业“铁饭碗”,但心境高远的许燎原不会甘于平庸,不会甘于没有任何创意的设计师工作。辞职后他先后在成都包装学校、四川教育学院、成都职工大学任过教,但许燎原始终没有驻足停留,相反巴蜀秀美的山川风物、深邃的历史人文氛围激活了澎湃的创作热情。1988年,在成都糖酒交易会上,许燎原买来1.8元/瓶的沱牌酒装在自己设计的木盒包装里,并售价20多元,没想到生意出奇的好,很多人订货,把他当成了厂家。这是他第一次与酒亲密接触。1989年,《深圳青年》杂志创刊,醉心艺术的许燎原为了筹得开店资金,当起了发行员。他每天早上领一摞《深圳青年》杂志,骑上自行车满大街的卖杂志,每本杂志能赚几毛钱,这个冬天他赚了3000元,这是他赚得的人生第一桶金,也是他的拓荒第二道轨迹。拓荒轨迹之三 一爿小陶艺店对陶艺的热爱和探索,许燎原产生了开陶艺店的想法。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陶制品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没有装饰的功能,许燎原看到了它的市场潜力。1991年在成都方正街,许燎原用零敲碎打赚的钱租了一片小店,取名恒原造型艺术工作室。他白天在城里当老板卖陶制品,晚上就赶到郊区和泥、制坯、上釉、烧窑。开店几个月,他瘦了整整一圈。由于他的陶制品造型新颖,做工精巧,小店生意日渐兴隆,在当时的成都刮起一股陶艺热,并迅速带火了一个行业。曾一时,许燎原成为了风云人物,成都晚报、四川画报、文汇报竞相报道,四川画报甚至用了几个整版专门介绍他,他成了四川最火的陶艺人。这是他的拓荒第三道轨迹。把艺术美带入生活中,许燎原实现了他追求艺术的初步目的。但他始终忘不了1988年卖改装版的沱牌酒所带来的欣喜,那种成就感追随着他,诱惑着他。他决定研究白酒,研究这个传统商品及其品牌运动奥妙。拓荒轨迹之四 第一个商品化的包装设计为了将艺术带入酒界,许燎原开始接触酒类企业和走访酒水市场。他认为纯粹的孤芳自赏和梦呓无法完成艺术的生活化,他选择了包装尤其是酒类包装作为他现实艺术理想的媒介。1990年,他为三苏酒厂设计了新颖的卡点结构包装,厂家付了他1.5万元的专利费。这是许燎原收取的第一笔包装设计费用,开创了酒类包装设计商品化的先河,这在许燎原包装设计艺术生涯中具有不可比拟的意义,这一开始就一发不可收。这是许燎原的第四道拓荒轨迹1993年初,受厂家委托许燎原创新设计了宝莲酒的包装,这一次他收取了12万元,这放在今天也是一笔不菲的设计费用。宝莲酒系列包装作品的设计在当时中国包装设计界具有里程碑意义,问世后被媒体高度评价为:中国包装进入美学时代!许燎原的酒包装作品一贯风格怪逆、深邃、多元,而又充满未来主义特性,你能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浓郁的东方文化和国际视野,其“白酒美学”“新文物”观在设计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拓荒轨迹之五 长达10多年的合作让“艺术融入生活”,打破生活与艺术的界面,凡与生活有关的造物活动,许燎原都充满热情,他开始广泛涉猎陶瓷、家具、玻璃、金属制品。1993年巴中帝王杯酒厂老总找到他,声称帝王杯酒如果在当年香港举办的国际名酒节上获金奖的话就付他包装设计费,最后这个不知名的地方酒在香港博览会上和茅台、五粮液同获金奖,并以3万元的高价被香港国际名酒协会会长郭生收藏。许燎原征服了挑剔的客户,同时也拿到了设计费。1988年成都糖酒会上1.8元的沱牌酒卖成20多元的经历让许燎原兴奋,同时也引起了沱牌集团老总李家顺先生的好奇,并尝试使用由许燎原设计的包装,这一合作就长达10多年。从1993年开始,沱牌集团的沱牌酒系列包装、顺其自然系列,舍得系列几乎都是由许燎原创作,这种牢固的合作关系在商品经济时代是比较少见的。这一方面说明了酒企对许燎原的认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许燎原创作能力和服务价值。1993年是许燎原正式进军酒类包装设计领域的开始,同时也是他拓荒的第五道轨迹。他也潜心于酒类包装的研究,着眼于创新,钟情于颠覆!拓荒轨迹之六 一个人的坚持2001年5月中国白酒业实行复合计税,变革会计政策,取消了所得税返还政策,激烈的白酒市场顿时一片狼藉,许多名酒厂要在此政策下抢占先机,推出高档酒就成为众多名酒的决策共识。全兴、泸州老窖先后推出水井坊、国窖1573。2001年由许燎原整体设计策划的水井坊世纪典藏酒,每瓶售价高达两万多元,是水井坊市场售价的50倍。从2002年开始,水井坊世纪典藏酒这款水井坊的旗舰产品每年能销售上万瓶,使水井坊的品牌形象和美誉度得到飞速提升,开创了水井坊作为收藏酒的先例。2001年12月许燎原全程策划设计的舍得酒,市场售价300多元。这让在中低档徘徊已久的沱牌集团脱胎换骨,挺进高档白酒阵营。在2002年西安糖酒春交会上舍得酒成功上市,成为该届糖酒会聚焦点,当年舍得酒的年销售额就突破亿元大关。几家名酒风风火火,稳健的剑南春集团也没闲着。他们一直在研推精品酒---金剑南,并在全球征集了60多家设计单位创作的包装作品。但征集的作品中,厂家、出资方和经销商都没有满意的,最后上门邀请为水井坊打造世纪典藏酒的许燎原设计。两个月后凸现金剑南既传统又现代的高品位包装全面完成,圆润的瓶型蕴含金剑南的醇和绵软的酒体风格,瓶身金光灿烂的原色传扬盛世金剑南的富贵,天地分离的外盒新颖大气。经销商和厂家都一致称赞,包装确定了,但在金剑南的零售价上,许燎原和委托方争执不下了。委托方认为金剑南的价格应该在剑南春之下,而许燎原认为金剑南的零售价格不但要高于剑南春,而且要远在剑南春之上,这样才能在高档白酒市场占得一席之地,也能为银剑南腾出市场空间。意见一时难决,最后,资方广东鸿森集团老总支持了许燎原的意见,金剑南零售价格定在300多元。正是许燎原一个人的坚持才有了现在的金剑南价格体系,也正是金剑南的先例,才有了剑南春集团在开发新产品时多了一条零售价不得高于剑南春的规定。2002年长沙秋交会上,金剑南奇迹般地签下3亿元的订单。这是许燎原的艺术拓荒第六道轨迹,他的包装艺术和品牌策划也渐趋完美。拓荒轨迹之继续篇 12年的艺术成就可以说许燎原是中国现代包装和新品牌运动的拓荒者,他在传统包装上反叛精神的体现,他深信工业化批量产品无法完成创造者的精神特质的观点,他倾力民间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工业的融揉,寻求包装艺术未来的探索等等,铸就这个拓荒者的艺术灵魂。“如果艺术远离生活,我们要艺术干什么?”在许燎原的眼里,真正的艺术是“创造者和使用者一次心灵愉悦的互动”他近年的作品就是这种心灵对语式的写照,我们可以从他近年创作的包装作品中管窥他从事包装艺术12年的成就。2000年,水井坊世纪典藏、礼品酒具的设计,水井坊站在人类文化的高度,以前瞻性和未来视角创造了水井坊世纪典藏,许燎原以博大深邃的中华文化为背景,以多元化视角将铸造艺术和酒文化结合,开创了中国白酒美学新纪元。2001年,舍得酒系列、剑南春东方红酒、香格里拉藏秘酒系列。2002年,金剑南和银剑南酒系列、永盛烧坊酒系列、金六福红、蓝贵宾特供酒系列和经典08及湘窖系列。2003年,国窖1573(60度)、安徽临水酒系列。2004年,泸州老窖特曲系列、泸州老酒坊系列、金六福开口笑系列、宋河共赢天下酒系列、剑南礼酒系列、金棉竹酒系列。以及五粮液集团2005年推出的年份酒系列、王者风范酒系列,加上茅台葡萄酒、茅台2008、茅台不老酒、茅台名将酒市场版、宋河粮液、种子酒系列、醉三秋系列、酒鬼年份酒、小酒鬼、湘泉、传奇酒鬼、无上妙品、女儿红(白酒)等等,许燎原在这些酒品的包装设计中强调不管是古今化合还是中西合璧,最重要的特质是民族脉象,民族文化是构成人类文明遗产的核心价值。
国家政策支持会计行业的发展国家已经开始宣传会计行业的发展,国家宣传部门也开始制定一系列的会计行业宣传计划。以此来推动国家会计行业的发展,来保障国内各种行业的财政安全。减少经济上的缺口,增加企业的发展能力。“让每个会计、审计人员,甚至普通公众都知道我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的新进展。”财政部有关人士这样描述即将启动的新准则宣传计划。目前已初步确定今年2月将召开大规模新闻发布会,拟邀请国家有关部门领导、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准则委员会全体委员、有关国际组织代表、国内外有关专家、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代表等参加发布会,并通过主要新闻媒体和网络广为宣传,大规模报道新审计准则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精神,争取通过各种渠道把新准则发布实施的信息传递到全社会。今年,财政部还将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新准则,目前已确定将举办一次全国性会计知识大赛,大赛拟于上半年启动,共分两个赛程。其中,第一赛程采用笔试答题的方式。第二赛程为层层选拔优秀赛手,由各省市区和有关单位选拔代表队,于年底前进京参加全国总决赛。社会化宣传将与集中教育培训相结合,阶段性宣传与建立长效宣传机制相结合,力争通过全面、扎实、细致的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对两大准则体系重要性的认识,为准则体系的顺利贯彻实施打下良好基础。为扩大宣传,提升培训质量,会计司和中注协正在分别撰写一本权威、统一的新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体系培训教材,讲解各项准则的制定背景、理论基础、具体案例、疑难问题解答等,以确保广大会计审计人员及时、准确地学习消化新准则的内容,完整掌握各项准则的精神实质,完成后的培训教材将纳入会计审计人员继续教育范围。国内的会计行业近几年由于经济的因素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虽然有很多的培训机构在培训会计行业,但是依然无法达到一些企业的要求。一些培训机构只是教学员一些基础的课本知识,但是在实际的运用当中,缺乏经验,导致会计行业出现了断痕。如今随着国家发展计划的推进,会计行业再次得到发展机会。
上市公司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是一个不好的现象,说明这公司财务有很大的问题,正规的会计师事务所是不能做假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