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税分离是指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将商品或劳务的价款及其应征流转税款在发票中分别注明。 实行价税分离的目的是将隐含的税款从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中分离出来,给购买商品或劳务的厂商和消费者一个明白。 广义的价税分离泛指一切流转环节,既包括批发环节,又包括零售环节。 狭义的价税分离仅指零售环节。 实行价税分离制度,消费者可持购物(购买商品或劳务)发票按有关规定向税务局(所)抵扣一部分税款。 税务局所根据消费者提供的购物发票核实销售货物或提供劳务的厂商的业务量,对厂商纳税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以减少税款流失; 价内税的对称。税款不包含在商品价格内的税。它是按照税收与价格的组成关系对税收进行的分类。一般说来,价外税是商品经济的产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经营者制订价格以生产价格为基础,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两部分构成,这样国家以流通中商品为对象所征的税款,只能作为价格附加,成为价外税。“价外税”可以拆成“价外”和“税”。即在商品价格之外征收的税。说白了就是“商品价格+税”的模式。即在商品制定价格时,不用考虑税费;先制定价格,等到出售时再缴相应的税。“价内税”和“价外税”有什么区别?什么是价税分离?计算公式价外税是由购买方承担税款,销售方取得的货款包括销售款和税款两部分。由于税款等于销售款乘以税率,而这里的销售款等于货款(即含税价格)减去税款,即不含税价格。税款=[货款÷(1+税率)]×税率通过一个例子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什么是“价外税”。一件商品A,价款假设是500元,适用的增值税税率13%。价款:500元;税额:65元;价税合计:565元。出售时,售价是565元,税务局从中收取的增值税税费是65元,商家挣到的是500元。如果对外出售的售价应该是565元。换而言之,计算税额的基数不包括税额本身。销售价格里不包含税款。我们所熟悉的增值税的计税基础就是“价外税”。一般我们在商场、超市看到的商品价格都是包含增值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