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用范围不同
预算会计适用于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适用对象具有明显的非营利性,所以又称为非营利组织会计。而企业会计适用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类企业。
2、会计核算的基础不同
预算会计中,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均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
3、会计要素构成不同
预算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即使相同名称的会计要素,其内容在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上也存在较大差异。
4、会计等式不同
预算会计的恒等式为:资产十支出=负债+净资产十收入。
企业会计的恒等式为: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
5、预算会计的核算内容及方法具有特殊性
在预算会计中,固定资产一般应与固定基金相对应,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对外投资一般与投资基金相对应;对专用基金实行专款专用方法;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内部成本核算;一般没有损益的核算。
扩展资料
2019年1月1日将要实施的《政府会计制度》是对过去行政事业单位各自实行的会计制度的一次颠覆,使我们13个行业的会计制度都统一为一个制度。
现行的会计制度,不论是预算总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各级各类的行业会计制度汇总成的财务信息,是不能够如实反映家底,不利于加强政府资产负债的管理,同时也不能客观反映政府运行成本,不利于科学的绩效评价。
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不能够提供准确完整的信息报告,为此我们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会计报告制度。
现金收支的业务属于预算会计的核算范围,这里的现金概念和财务会计的现金范围一样,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财政应返还额度、零余额账户等和资金相关的科目都属于现金范围。
典型的不纳入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
1、 受托代理、代管现金、银行存款业务——归属权不属于本单位主体;
2、 应缴财政款——代管资金,需要上缴;
3、 暂收款——只有财务会计确认收入,才能纳入预算管理。
以上这些业务归属权都不归属于本单位,资金虽然在银行账上,单位没有办法使用和控制,根据刚才的判断依据是典型的不纳入预算管理范围的业务,这是最主要的典型业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预算会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