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关系,会计和金融的关联度比较高,我本科读的是会计,读研读的经济和金融,感觉会计和经济差别太大了,经济涵盖面很广 ,会计很细微 用固定的模式解决问题 没创造 只是遵循会计准则 经济:资源稀缺,欲望无穷,分配稀缺资源,以达到效用最大化,即经济学 。所以经济涵盖的面非常广。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度百科)”
一、会计学与经济学的关系1.会计学与经济学的起源。根据会计史学家的研究,人类最早的会计行为始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产生的原因在于出现了剩余物品。会计学的建立一般有以下几个标志:会计实践活动逐渐丰富、会计理论有了较大发展、会计理论著作逐步问世。一般认为会计学正式建立的标志是意大利数学家帕乔利于1494年在其著作中首次记载了复式簿记法。西方会计史学界认为,该著作的问世使整个会计界从纯实务性的研究中摆脱出来,开始朝着会计理论研究的方向发展,以此为起点,会计才逐步成为一门学科。事实上,仅凭此就认为会计学科已经创立是不合理的,因为这并不是独立的会计学著作,而更多的是一种描述。Peragallo通过研究发现,在1559年至1795年间,西方出现了关于簿记的评论文章,也正是在这个期间,复式簿记法的应用扩展到了其他类型的组织,人们开始将簿记作为一个学科进行理论研究。库恩提出“科学共同体”概念的前提就是要有一批科学家就科学问题进行专门研究,这说明会计研究是会计学产生的必要条件。因此,可以把18世纪中后期作为会计学形成的标志。自从人类的生产活动出现以来,经济活动就出现了。我国的经济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以前,西方的经济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埃克伦德和赫伯特把经济理论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前古典经济学时期、古典经济学时期、新古典经济学时期和20世纪,考察范围的上限就是古希腊时期。把前古典经济学时期的相关理论作为经济思想来源进行考察是合理的,但作为经济学进行研究是有问题的,原因在于这些思想仅仅是一些商人或实业家的实践经验和政策主张,并没有上升到作为理论进行专门研究的层面。一般认为,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是经济学成为一门学科的标志,从此经济学脱离哲学、政治学正式成为一门学科。因此,从起源上来看,会计学的创立至少不会晚于经济学。会计学在经济活动中依赖数学和统计学得以发展并独立,经济学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依赖哲学、伦理学得以发展并最终独立,经济学并未对会计学造成直接的影响。葛家澍研究了会计学与经济学的关系,他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是从理论上研究人们的经济活动,会计学是从数量上运用名义货币来描述人们的经济活动,经济学注重质的研究,会计学注重量的描述。2.经济学成为会计学的学科来源。从起源上看,经济对会计学没有造成影响,作为簿记的会计学独立成科不比经济学晚;从发展结果来看,经济学一开始就着眼于经济活动中的微观和宏观两方面,而会计学主要着眼于经济活动的微观方面;经济学的目标是富国强民,主要关心收入和价格是如何形成的,而会计学的目标是真实记录和反映经济过程和结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微观主体的管理活动。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这是一种逻辑关系,但“经济学越发展会计学越重要”显然不是一种逻辑关系。专家们一直在争论会计学是属于管理学还是经济学,现在一般采用折中的办法来定义:会计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比较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最早明确地把经济学引入会计学和会计工作的应该是美国经济学家坎宁,他主要运用经济学的观点来研究会计问题。利特尔顿认为:“从本质上看,会计学不容置疑地带有经济学属性,而它又明显具有统计学的特征。”瓦茨和齐默尔曼的《实证会计理论》就是建立在经济学基础上的经验性会计文献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司各特的《财务会计理论》就是基于信息经济学来构建的;马克思的《资本论》对我国早先会计学基本理论的研究有决定性影响;刘峰的《科斯定理与会计准则》、伍中信的《产权与会计》等著作都是应用西方现代经济理论研究会计学的成果经济学之所以成为会计学的学科来源,是与经济学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的。从19世纪开始到20世纪末,经济学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学科,也成为一门争议颇多、议题越来越广泛的学科。而会计学由于受其自身性质的影响,它的发展远没有经济学发展快二、经济学对会计学的影响1.理论方面的影响。葛家澍认为,从历史上看,一些较早的会计理论都与经济学分不开。最早的会计理论是受到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影响,后来又受到制度经济学分支的重要影响。但这只是他的主观判断,尚未找到确凿证据。“至少从现代经济学诞生之日起,经济学便与会计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会计学的每一次思想创新及新理论学派的创立,都与经济学中的新概念、新思想的出现有着时序上的对应性和内容上的关联性。”经济学对会计学理论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经济学催生了“管理活动论”会计理论学派,信息经济学催生了“信息系统论”会计理论学派,管制经济学催生了会计干预主义思想,新制度经济学催生了制度主义会计理论学派。葛家澍从西方会计理论中引入了经济学的相关概念,他认为会计学主要从经济学中移植了一些可用货币量化的概念,包括资本、资产、负债、收入、成本和收益等。目前流行于西方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基本上来自新古典经济学,后来会计学中的一些概念(如资产、无形资产、重要性等)都受到制度经济学的显著影响。事实上,管理会计的概念(如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机会成本等)都来自经济学,但是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并不是经济学。现代管理会计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的、吸收了高等数学、运筹学、经济学和行为科学的成果的综合性交叉学科。2.方法方面的影响。鲍尔和布朗于1968年将实证研究方法引入西方会计的理论研究中。1986年瓦茨和齐默尔曼出版的《实证会计理论》可以看成是运用经济学实证方法研究会计实务的代表性著作。其实,经济学的实证方法又受哲学的影响,实证方法并非经济学原创。从总体上来看,经济学最早对会计学产生影响的时间应该在20世纪20年代。自从坎宁在1929年发表《会计中的经济学》后,经济学理论开始进入会计学的研究领域。经济学对会计学产生重要影响的时间应该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其标志是鲍尔和布朗在《会计研究》杂志上发表的经典文章;我国则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1996年刘峰发表的《会计准则研究》一文为标志。西方经济学理论对我国的会计学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制度变迁的现实需要我们向西方学习,因而代理理论等经济理论被大量引入会计研究,契约理论、人力资源理论也不甘落后。可见,经济学对会计学造成了巨大影响。三、会计学对经济学的影响根据强势学科吸引律和学科间的学习律可知,经济学并不是单方面强势影响会计学,会计学也会对经济学产生一定影响,笔者拟对此进行探析。1.会计学对经济学方法的影响。会计学对经济学最主要的影响是在经济学理论中引用了会计学的研究方法,并产生了国民经济会计(或称国民会计、总量会计或社会会计)。希克斯认为可以将会计学中把握企业经济活动全貌的思路用于社会会计学的研究;20世纪30年代,理查德·斯通等人在凯恩斯的直接指导下,运用账户体系等对英国的国民收入进行估算,这种工作成为后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的重要核算基础。SNA主要采用复式记账等会计方法,并运用企业会计报表对整个国家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余绪缨认为,国民经济会计的内容虽然综合性较强,但可看做是微观经济会计的“延伸”和“广泛运用”,把其纳入会计学科体系是恰当的。其实,一开始主要是由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研究国民经济核算,其核算范围也是经济学所涉及的内容。西方经济学的传统均衡思想来源于经典力学,但总量分析方法应该来源于会计学的平衡原理。2.会计学对经济学其他方面的影响。会计学的核心是计量,计量的本质是精确或尽量精确地定量反映交易实质。经济学从笼统的定性研究发展到力图进行定量研究,可以推测是受到了会计学的影响。综上所述,会计学对经济学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丁庭选等认为,“总体上讲,与经济学对会计学的影响相比,会计学对经济学的影响是相当微小的”。这明显是过低估计了会计学对经济学的影响。四、会计学的发展趋势分析拉卡托斯主张用“科学研究纲领”作为标准来划分不同的理论体系、评价科学的进步。科学研究纲领的内容包括“硬核”、“保护带”、“反面启示法”和“正面启示法”四个相互联系的组成部分。这四部分组成的理论结构就像一个原子结构一样,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硬核是原子的内核,保护带是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层,正面启示法和反面启示法是连接原子核与电子层的吸引力和排斥力。运用科学研究纲领理论,笔者认为会计学的发展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学内容的深化。会计学内容的深化就是对会计学“硬核”研究的深入。会计学的硬核就是计量,计量是会计学的基本属性。从会计学的实践来看,会计计量经过了实物计量和货币计量两个阶段。实物计量阶段就是原始的计量阶段,当时其并没有与统计工作分开;在进入货币计量阶段后,中间还夹杂着实物计量的内容,但是开始以货币计量为主,并逐渐有了独立的会计工作。张文贤认为,会计正酝酿着从物本主义到人本主义的飞跃。也有学者认为,会计正在进入电脑会计、人力资源会计和社会责任会计的发展阶段。把人力作为资源看待,并研究其计量方法,这是计量对象从物扩展到人的反映。管理会计的基本属性也是计量,因而计量对象、计量方法、计量手段、计量结果以及会计信息的披露等就构成了会计学的硬核。会计学的核心概念有资产、负债、权益、成本、现值、记录、报告等。从学科的硬核出发,信息系统论比管理活动论可能更接近会计的学科属性。西方主流经济学自阿马迪亚·森把伦理学思想引入后,其研究范围已被大大扩展,并引起人们对“经济人”假设的种种思考。这可能预示着经济学的根本性变革,但是经济学的这种变化并没有引起会计学的关注。这一方面说明经济学对会计学的影响并不是全方位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会计学硬核的相对稳定性。会计学的保护带就是那些可以修改和调整的内容,具体包括记账方法、组织程序、会计报表、附注、核算手段、会计政策等。其目的是保护计量属性不受到侵害。许多学者运用实证会计理论对会计政策选择展开了研究,他们通过剔除不符合会计目标的政策来得出合理的结论,这是试图规定“反面启示法”内容的反映。而规范研究则借助历史方法、伦理方法等把研究领域大多集中在“哪些政策是合理”的方面,这是试图规定“正面启示法”内容的反映。马克思无疑是最重视“人力”的学者,他认为价值是由劳动力创造的,劳动可以分为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而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叠加。但是马克思并没有深入研究如何测算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会计学将研究对象从物扩展到人是一个进步,但是把人作为“资源”进行研究,确定人力的价值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这方面,会计学应该发挥其在计量方面的优势,深入研究人力价值的确定方法。2.会计学发展的基础。会计学发展的基础无疑是会计实践。阎达五等(2002)认为,未来会计理论的研究只有两个出路:一是依靠资本市场;二是结合企业的实践,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拉卡托斯把科学研究纲领分为进步的科学研究纲领和退化的科学研究纲领,并认为科学研究纲领的科学性是动态的、历史的,是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科学史一直是也应当是一部相互竞争的研究纲领的历史,而不是也不应当变成一连串的常规科学时期:竞争开始得越早,对进步便越有利。‘理论多元论’要优于‘理论一元论’,在这一点上,波普尔和费耶阿本德是对的,而库恩是错的。”拉卡托斯运用哲学的语言正确地阐述了理论的渐变过程,同时他认为库恩理论对渐变的重视不足。但笔者认为,关于渐变的纷争迟早会转变为一场革命,只有将拉卡托斯和库恩的理论结合在一起才能描述唯物辩证法的质量互变规律。理论在渐变(量的变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发展成革命性的变化(质的变化),会计理论变化是常态,不变倒是例外。有些人把保护带的变化列入革命性变化,笔者认为把硬核的变化称为革命性变化更合理。以硬核的变化来看,会计只有两次革命,即以实物数量为计量手段的会计革命和以货币为计量手段的会计革命。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近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在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观点是:政治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三位一体,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在《伦理学与经济学》认为: “(原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学科曾经认为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亚当·斯密他最著名的思想中有许多也并非新颖独特,但是他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完全可以说《国富论》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国富论》之后的100年,自由主义经济繁荣的背后渐渐显露出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必然和社会财富分布不均、贫富悬殊的弊端。德国人卡尔·马克思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的代表是其劳动力,而自由资本主义经济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目的。马克思在其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中提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剩余价值”等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发展中的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会计学是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研究如何对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活动进行计量、记录和预测;在取得以财务信息(指标)为主的经济信息的基础上,监督、控制价值活动,促使再生产过程,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一 门经济管理学科。它是人们对会计实践活动加以系统化和条理化,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会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会计的所有方面,如会计的性质、对象、职能、任务、方法、程序、组织,制度、技术等。会计学用自己特有的概念和理论,概括和总结它的研究对象。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研究会计的原理、原则,探求那些能揭示会计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与概念结构,又研究会计原理和原则的具体应用,提出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反映与控制的方法技术。会计学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为会计实践服务,成为人们改进会计工作、完善会计系统的指南。经济学理论对会计研究可以有两大作用: 解释会计现象与拓展会计新领域, 这也就是会计学视野中的经济学。经济学的盛行是与眼下“经济学帝国主义”倾向分不开的。可以说, 在会计研究中引进经济研究中的先进成果是会计研究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 这也是使会计学研究逐渐登堂入室的前奏。但切不可用经济学一味否定会计学, 经济学的作用在于为会计拓展思路、解释现象, 而经济理论也恰在此止步了。如何去应对这些现象、如何去拓展新领域, 自然要依照会计中的逻辑来进行。会计学有自身的一套学科规训, 如对会计信息的解释与利用、会计管理等等。而且, 经济学只是解释会计现象和拓展会计新领域的重要途径之一。管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等都是具有同样用途的重要途径。未来的会计理论研究只有两条路可行, 一条是依靠资本市场, 西方的研究已证明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领域; 二是结合企业的实践, 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从企业的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新的思想。很多会计新领域, 都是会计学与经济学、管理学、行为科学等交叉研究的结果。如从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本理论到人力资源会计; 从适时制、全面质量管理到质量会计; 从作业管理到作业成本计算; 从战略管理到战略管理会计、战略成本管理、战略财务管理; 从对环境科学的关注到环境会计、环境审计; 从行为科学的发展到会计行为学等。
会计学是经济学下的一个分支,是二级学科,经济统计学是社会统计学的一个分支,经经学的核心是统计学,经济是通过统计学进行计量和分析的,凡对经济学、经济史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共识:统计学几乎是随着经济学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统计学、经济学的主要奠基人几乎指向同一人---英国学者威廉·配弟,马克思称他为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这绝非是一种巧合,说它是某种必然更适合。经过近400年的变迁,经济学现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人民关注度最高的科学。而经济学活动与各种指标几乎都是通过统计学来计量、分析、预测、决策的。后统计学发展含盖了所有科学,是当今世上的最大的认知论和方法论。 统计学在一切学科中(以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一级学科为单位)是地位最高的学科。它的地位的崇高在于:它是现今世界几乎所有前沿科学进行研究的唯一手段(所谓瞎子摸大象方法),也是西方文明几百年的台柱子。
个人的理解哈,呵呵,说不上很准备.经济学,是从理论的高度来研究各种经济现象,研究各种稀缺的资源是如何配置的,具体地来说,比如,西方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情况,发展经济学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如何发展,政治经济学研究建立在生产力基础是的生产关系的规律,总之,涉及到宏观调控等方面,是理论性很强的.而会计学,给我的感觉就是,研究税收,做财务报表,记帐,统计收支什么的.
175 浏览 6 回答
97 浏览 2 回答
214 浏览 3 回答
168 浏览 7 回答
218 浏览 2 回答
236 浏览 8 回答
298 浏览 2 回答
98 浏览 3 回答
359 浏览 4 回答
192 浏览 8 回答
223 浏览
91 浏览
260 浏览
169 浏览
350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