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不同于其它生产性企业,其产品为建筑产品,且随设计图纸变化而无统一标准,导致其生产的非标准化,一个施工企业可能在存续期间都不会生产两个相同的产品,再加上建筑产品所需材料成千上万,因此制造成本(以下称成本)管理也就显得无序可循,更重要的是没有一个可靠的成本控制标准,虽然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存在诸多困难,但并不等于,成本无法控制施工预算需要改进,分部编制的预算对成本控制才有指导意义;施工预算的编制以“按施工程序,明细到部位”为原则。开工前的预算书是根据图纸计算得来,而施工过程经常会出现设计变更(或洽商变更)等偏离图纸的情况,因此,需对设计变更(或洽商变更)重新计算,并修改原预算书相关内容,始终保持施工预算的可依据性和指导性。依据施工预算书及施工组织计划,有效控制施工过程。项目完工,对比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为以后成本管理积累资料。通过以上三阶段的实施,使成本处于全过程的监控之下,即使发生偏离标准成本的情况,也会因为能在发生环节及时发现,而避免了成本失控的进一步扩大,使成本损失限制在最小程度。成本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某个人或某个部门,根本无力作好此项工作,因此我们提倡全员参与、人人有成本意识,提倡将施工环节进行分解,成本控制落实到每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