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内勤是公司正式员工,享受正常的五险一金。和代理人很不一样。保险公司就像一台拥有完整操作系统的精密机器。销售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每个内部岗位都是螺丝钉,在每个岗位都有效。相比之下,它与工厂装配线没有什么不同。
一级机构:总行级
总部层面的常用部门包括:运营中心,包括风险合规部和综合开发部;销售中心,包括培训销售部、个人保险部、银行保险部、产品管理部、系统应用部、财务会计部、精算规划部、法律与合规部、人力资源部、办公室董事会办公室、投资管理部和新业务部。进入这些系的学历门槛高,985/211;专业性强,一般收入也在市场整体收入水平之上,硕士占40%-55%;比如上海\北京\广州,工作年龄3年以上,基本岗位收入可达20-30万(含年终奖);没有经理,如果你是经理,一年赚几百万比较容易。当然,保险公司也需要看个人KPI的成绩,个人业绩好的,也有可能有10个月以上的年终奖,看公司内部制度。
二级组织:分行级
这个层次都是内部岗位,会议很多,比如总公司会议,中间分公司会议。业务推广和督导会议比较常见。分公司岗位:作为调酒师,技术含量不高,主要看你在哪个酒店。
一份保单,几个上班族,天天加班。尤其是业务部门,如果是在业务线,比如小组培训、业务督导、业务推广,总是零见面。还有国庆、元旦、春节等各种清晨节点。只要地球不爆炸,每天都是节点和性能爆炸点。财务、一般管理等部门的工作量相对不那么饱和。普通员工工资一般,以广州为例,大多在6000-9000,一般不到1万,中国人寿和太平洋保险除外。工资每年都会调整,一般也就几百块。业绩和年终奖就看全省当月的表现了。行业后台年终奖较高的是平安(前提是业绩达到)、太保、中信保诚(非常高)、普通中小保险公司,年终奖2-3个月。属于一个城市的中低收入。工作能力很容易透支,继续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会怀疑自己的人生。进出高端金融大厦,其实只是表亲或者堂弟。
常用部门:市场部、续保保费部、区延伸业务部、运营部、总经理办公室、高科技部、组织发展部、银行保险业务部、培训部、客服部、业务管理部、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信息技术部、法律合规与风险管理部等。
举几个例子感受一下
市场部:制定商业计划书和商业节奏,分公司最苦最累,没有人。总部会后,分公司会后,分公司会后,中间分公司会后,各种会议马不停蹄,每天对照报表拉数据,拉数据做材料,每天微信群发好消息。技术含量集中在:易奇秀、美图秀秀、PS、EXCEL(有的刚进职场,组织发展部:负责人员招聘和考核;每天沉浸在数据报告中。保险公司每天都在不断的招,输,招。然后组织发展部做两种工作:1。制定招聘计划,招人;2.评估一下大家,如果持续提升的话,代理商的收入会呈几何级数增长。
这个岗位没那么容易跳槽,因为每个公司的基本法太不一样,一个公司很少有人真正熟悉基本法,所以岗位稳定系数高;培训开发部:主要负责在招人后从事各种培训,包括岗前培训、衔接培训、产品培训、总监培训等。有的保险公司对培训岗位设置绩效奖金,印象相当深刻,有的公司对培训岗位也有固定工资。新人前期培训比较大,但也因公司而异。比如平安由于现场工作量大,主要是一线销售人员参加,培训岗是每天打印签到表,安排课程,说是培训,其实更多的是打杂。当然,渠道不同,公司不同,这个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也不同。
高等院校:中科
中间分公司,外来人员多,后台岗位人少。培训经理和地区经理都是一个人是很常见的。行政岗是综合岗,事情比较复杂。有的厕所堵了,网络不通,电话坏了,钟漏了,考勤不正常,等等。普通员工的工资是上班族的工资。一般情况下,一个城市有一个中支。如果你是地区经理,可以去三四线城市中等或偏上收入,前提是中支业绩好。每天面对一线人员都很辛苦。
升职不容易,因为离分公司比较远,一般的内勤人员做的工作多是按部就班的,老板很难看到。就是加班加点去碰自己,去拿最好的劳模,中学成绩不好。后台的收入和工作量不会成正比。总之,业绩才是王道,如果中支领域销售强劲,后台就轻松多了。
保险后台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旱涝保收。受去年疫情影响,很多公司减薪裁员,我知道的保险公司也很少有减薪裁员的。因为保险公司是可以成立的,资金肯定是充裕的,坐在后台的大部分都是国企,外资,或者超大型综合集团。保险后台,安顿下来就可以实现。当然也不排除后续互联网金融的影响,没有先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