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责任会计意味着会计在社会学、政治科学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中的应用。这是戴维·F·林诺维斯(David F·Linowes)开创社会责任会计研究时提出来的。它反映社会责任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的一个侧面,也就是说,它把会计主体看作既是经济的下属系统,又是政治和社会的下属系统。承认会计能在社会科学、政治科学和经济科学等科学中应用,同时也意味着会计学只有把它们作为理论基础,才可能得以扩展。这一定义很不全面,并未涉及社会责任会计反映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职能。(2)社会责任会计是整理、衡量和分析政府及企业行为所引起的社会和经济结果。因此,社会责任会计可以看作是现有会计的总括和扩充。因为传统会计,无论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还是国民收入会计,都只关心生产的经济结果。社会责任会计扩大这些领域的内容,使之如同关心经济结果一样关心还未曾考虑过的社会结果。该定义明确了社会责任会计的职责是整理、衡量和分析;规定了社会责任会计的主体是政府和企业;出了社会责任会计反映和控制的对象是社会经济结果;说明了社会责任会计是对传统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国民收入会计的总括和扩充,其扩充部分为反映社会结果。(3)社会责任会计产生于会计学与其他社会学科的结合运用,它对政府和企业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和经济结果进行整理、衡量、分析和披露。它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的一些活动。在微观领域中,它的目的足衡量和报告各公司组织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在宏观领域中,它的目的是衡量和披露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业绩。所以,在微观领域中,社会责任会计包括财务和管理社会会计、社会审计。在宏观层次上社会责任会计包括社会衡量、社会会计和报告,以及会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4)社会责任会计是指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所带来的影响的计量和报道。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对环境的影响;②对职工和社区的影响。社会责任会计的主要目的即是向社会公众披露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让社会公众了解企业对社会做出了多少贡献。(5)社会责任会计是把企业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作社会责任,并以此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它对企业所生产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加以计量和报告,其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该观点突出社会责任会计是社会责任同会计学的有机结合,强调的是实用性,将会计学有效地运用于解决企业与社会形成的社会责任中,其目的在于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6)社会责任会计作为会计发展的新领域和新分支,是社会责任同会计学的结合,它是以会计特有的方法和技术对某一企业经营活动所带末的社会贡献和社会损害进行反映和控制的会计。(7)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在社会学、环境学、生态学、伦理学等方面的涉足,是社会责任同传统会计学的有机结合。(8)社会责任会计是从微观角度测定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将企业行为置于社会监督之下,使企业在追逐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是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会计。(9)社会责任会计是从宏观经济角度计量和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10)社会责任会计是对企业创造的巨额财富与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权衡,进而对企业行为所产生的经济与社会后果进行计量和分析的一种管理活动。
社会责任会计是在传统的会计模式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会计分支学科,探讨、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政府、社会公众的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的决策提供特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能以会计特有的技术和方法对各企业经营活动中所获得的社会效益和发生的社会成本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进行核算和管理;对于一些难以用货币计量的指标则以一定的公认标准为基础采用科学的估计法,通过对各企业经营行业所带来影响的核算和管理,使其经营行为在经济方面和社会方面达到均衡。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以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核算和监督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整个社会做出的总贡献和总消耗,从而使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得到充分反应。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是企业以各种方法向社会及利益相关者所揭示和公开的关于企业在履行员工、消费者、投资者、供应链、社区和环保责任等方面信息,以便相关各方对企业的运作及发展对社会可能造成的影响做出科学的判断。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内容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并逐渐的凸显出来而且被认同。但由于各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传统和环境、经济发展阶段和社会环境不同,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并不是均衡的。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所披露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欧洲财经会计联合会在1987年发表的一个专门研究报告中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所反映的内容一般应该具有:雇佣标准;工作条件;健康与安全;教育与培训;劳资关系;工资及福利;增值分配;环境影响;企业与外部集团的关系。1、产品或服务提供情况揭示企业给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和合格产品的情况,以及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产品的性能、安全保障措施等方面的信息。2、参与环境保护情况披露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环境影响如空气污染、饮用水污染、沙漠化等等,及企业采取措施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减少稀有资源的耗用等活动。3、社区贡献揭示企业使用社区的各种基础设施和其他资源的情况,及对社区做出相应的贡献,如提供人财物资助、发展社区的公共事业,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为下岗职工提供培训等。4、公益捐赠披露企业在参与公益活动如助学救灾、参与解决公共危机等方面的情况。5、企业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的情况这是传统财务报告和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基本内容,经济责任是一种基础责任,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既是企业追求的首要经济目标,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目标。6、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情况披露企业在开发利用和保护人力资源方面的信息,如企业职工结构、技术培训、劳动小时、工资报酬、福利待遇、劳动保护条件等。人力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既会形成社会成本,也能转化为社会资产。
一句话:在中国,企业“为什么写报告”的原因已经和报告本身的目的背道而驰。CSR报告对企业来说有一定的好处,但它不是万能的。我其实我发现很多人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存在误解。这种误解来自于大家把「报告」当成一个名词,而不是动词。当「报告」被定位成名词,它象征着的就是那本 16 开大小的书册。如今很常见,企业为了它先要花 20 万左右,找人写一个「好故事」,过程中还得不断套用各类标准、指南;再花 20 万把封面设计得很有「责任感」;再花 5 万打印、5 万做发布会。这是一种很扭曲的商业形态。无论通过什么渠道去搜索「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作用」,答案不外乎这几种:(按吹牛程度从高往低排序)给企业带来可持续的竞争力增加企业的品牌美誉度做更好的利益相关方管理与沟通乍一听,好像是那么一回事。但实际上,给出这些答案的作者或者机构,完美地上演了一场「概念偷换」的大戏:因为这都不是「报告」这本册子的作用,而是企业社会责任本身的作用。也就是说,无论你今天有没有这本册子,只要企业的方方面面都做到了可持续,就会获得这些收益。而不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做得好,让企业更大,需要通过写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且当可持续的理念渗透进商业战略中,没有也不应该会有任何一家企业愿意把这原本属于「商业机密」的内容通过「报告」传播出来。画外音:你看过企业发布自己内部的机密战略吗?若非要说,「报告」带来的作用,至少也要类比成和企业其它报告类似的作用,比如对以往业绩和未来预测的业绩进行梳理和管理,或者是企业自上而下的传递机遇和挑战等相关的信息。所以,把「报告」当成是名词,整体的逻辑是行不通的。若把「报告」当成是动词,实际上该如何解读?我们可以用 MECE 来分析。MECE 是一种对于议题,能够做到不重叠、不遗漏,并能有效把握问题核心的思维过程。借用这种方法,我们发现动词「报告」承载的功能有两种:一是「主动传播」,二是「被动查询」。对于这两者概念的理解很简单。主动传播:就是主动地让大家知道企业做了哪些和社会责任有关的事情。被动查询:当有人想要查询、了解时,可以找到相应的信息。而难的,一是哪些内容是想要让别人主动知道的,哪些是需要被动的;二是主动和被动的内容要分别放在哪里?
广义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包括以正式形式反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所有报告类型,既包括了雇员报告、环境报告、环境健康安全报告、慈善报告等单项报告,和囊括经济、环境、社会责任的综合性报告。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是企业非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载体,是企业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重要桥梁。
221 浏览 2 回答
220 浏览 5 回答
131 浏览 5 回答
333 浏览 2 回答
205 浏览 3 回答
203 浏览 5 回答
108 浏览 2 回答
131 浏览 2 回答
142 浏览 4 回答
155 浏览 5 回答
320 浏览
276 浏览
86 浏览
188 浏览
322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