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幼儿来说,懂得做计划,可以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很多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根本原因就是不懂的做计划,所以做事没有条理,也没有时间观念,要强调的是,帮助孩子制定计划,最好是让孩子自己参与制定计划,而不是家长帮助孩子制定,如何引导孩子制定自己的计划呢?本文给大家分享一下思路。
制定计划
一、回忆每天的经历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对每日经常做的事进行回忆,并做好记录,在回忆的时候,家长尽量要用时间线对孩子进行引导,比如七点起床,之后的时间又做了什么等等,孩子能回忆起来的事情,多数都是自己经常反复做的,也会有一些不经常做的事情,都一一做好记录(幼儿可能不识字,可以用相应的图片代替)。
二、对自己的行为分类
让孩子对已经记录的行为,进行分类,这需要先锻炼孩子的分类的思维方式,比如玩具,根据不同的属性(颜色、材质、大小等)进行分类,孩子开始的分类可能不完善,比如他们可能会按照上午、下午、晚上的方式进行分类,也可能会按照其他的方式,不要苛责,但可以尽量引导孩子按照作息时间、吃饭时间、学习时间、娱乐时间的角度,进行分类。关键是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后,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分类。
三、寻找规律
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分类以后,家长可以继续引导孩子寻找自己行为中的规律,总结出自己每天大概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从而更清楚的认识自己每天的行为。比如七点起床,七点十分洗漱,七点半刷牙等等。这是为孩子做好计划打下基础,只有了解自己每天要做的事,才能更好的规划自己的行为,制定计划。
四、制定实施计划
经过前面几步,孩子对自己的生活已经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制定自己的日常计划和规划了(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制定),比如7:00起床、7:10洗漱、7:30吃早饭……,并逐渐引导孩子,用表格的形式,记录自己的计划,从而学会认识表格。要提醒大家的是,制定出计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监督孩子实施自己的计划。由于是孩子自己制定的计划,所以孩子实施起来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需要家长时不时提点。在实施一段时间以后,可以让孩子回顾计划中的不妥之处,并进行优化改进,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