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的原理是:资产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与购买时的预计有了偏离
而资产的定义中讲到资产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计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也就是资产一定要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如果某项资产发生的减值迹象,为了遵循会计信息的谨慎性原则,我们就要把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部分剔除掉,也就是进行计提减值。
简言之:资产计提减值一是要满足会计信息的谨慎性要求,二是要让资产更加的符合资产的定义(剔除不能带来经济利益的部分就是这个原因)。
有了这部分的理论基础 接下来就是要解决如何要证明上面所说的“偏离”,并且计量这个“偏离”
在会计准则中关于资产减值的规定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单独在《资产减值》这一准则中规范,另一类是零星的散落在各个资产的准则的顺带规定。
在计量资产减值准备时所要用的计量方法有--可变现净值法,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现值),可收回金额法
不同的资产的减值要用到的计量的方法不同,在选定时主要是以各个资产持有的目的来选定的
(一)存货-----可变现净值:在《存货》这一具体准则中规范
期末“可变现净值”与“账面价值”孰低作为(新的)账面价值,差额(是指可变现比账面价值小的那部分)确认为资产减值
具体的用法 请另外提问
(二)金融资产----现值 在《金融工具》具体准则中规范
具体用法请另外提问
(三)非流动资产中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等在《资产减值》准则中规范
用的是可收回金额与账面价值孰低法
可收回金额有时与该资产相关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与 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孰高 来确定
具体的请在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