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比率自身所固有的局限性,企业经营者有可能会为单纯追求这些比率达到预订目标,采取各种行为对其加以人为干预。
另外,由于涉及资产负债表项目的财务比率在计算中只涉及某一时点的数值,因而经营者可以通过控制业务发生的时间来操纵和调节该时点的账面数值,从而改变财务比率的最终结果。
还有,经营者还可能根据某些财务比率的经验数值来人为设计、规划报表数据,刻意安排经营活动,而不是基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需求来开展各项经营活动,长此以往有可能对企业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最终实现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扩展资料
一般认为,企业财务状况评价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主要是为银行服务的信用评价。资本市场形成后,财务状况评价扩展到为投资人服务的盈利评价。公司组织发展起来以后,财务状况评价由外部评价扩大到内部评价,为经营者改善内部管理服务。
企业管理层能了解大量详尽的关于企业财务状况、获利能力、现金流量资料,且内部管理重点在于考核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工作效率,而能大概描述企业运营的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方法对企业内部管理效用不大。
企业外部利益团体主要依赖企业公布的财务报告来获取相关信息,但企业财务报告内容过于庞杂,不能提供企业财务的总体状况的信息,且企业财务报告可能存在信息失真的现象,这就需要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方法作为一个能剔除虚假财务信息的综合的反映企业总体财务状况的分析工具为其服务。
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方法主要还是用于债权人评价债务人的信用情况,投资人评价被投资企业的盈余能力、 财务状况。企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是企业外部利益团体用来评价企业总体经营状况。
因为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方法主要是企业外部人使用,所以要求内容以可 核查的会计数据为主,以保障其真实客观,文字表述因其难以核查弹性太大不宜成为财务状况综合评价方法的主要内容,只能起补充辅助的作用。